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雷霆之威稍歇。

李承乾再次上前,手中奏疏早已备妥。

“父皇,儿臣以为,胡商管理,关键在于疏导,而非封堵。”

“儿臣斗胆,请于长安城外,择一水陆交通便捷之地,设立万国商埠。”

“统一规划,内设市舶司专管,并组建商事评议会,邀各族商人参与,共商共议,调解纠纷。”

“如此,既能彰显我大唐包容气度,又能实现有效管理,更能为国库带来丰厚收益。”

李世民脸上未消的怒意,此刻被这份详尽且深思熟虑的规划冲淡,换上了一抹讶异与赞赏。

他接过奏疏,目光快速扫过。

越看,紧锁的眉头越是舒展。

这构想,确实宏大,且不失务实,称得上是解决胡商乱象的良策。

李世民沉声开口:“准奏!此事,交由太子全权督办!”

风波暂息,李承乾却不敢有丝毫松懈。

他清楚,军中那些新贵势力盘根错节,拔除赵无忌几个人,仅仅是个开始。

当晚,他通过魏征,秘密拜访了两位赋闲在家的老将军——程咬金和尉迟恭。

李承乾执晚辈礼,姿态放得很低:“知节叔,敬德叔,赵无忌之流跋扈已久,非一日之寒,军中风气,也到了不得不整肃的时候。”

“小侄推行新政,改良兵器,筹措军饷,一切都是为了强军。”

“日后,军中事务,还需二位叔父鼎力相助,重振我大唐军威。”

程咬金摸着标志性的虬髯,嘿嘿一笑:“太子殿下有这份心,俺老程没二话,肯定支持!那帮无法无天的兔崽子,是该好好敲打敲打了!”

尉迟恭亦是点头附和。

两位军中元老,对赵无忌等人的所作所为早已心怀不满。

李承乾的坦诚与给出的承诺,让他们选择了默许。

与此同时,苏亶依照李承乾的指示,也在暗中行动。

他联络并资助了一批因坚守原则、不愿同流合污而被赵无忌一党排挤的清廉军中低级军官和文吏。

这些未来的种子,悄然为东宫在军中播撒下去。

天牢深处,赵无忌哪里甘心束手待毙。

他买通了狱卒,秘密联系其在军中的残余势力以及远在边疆的旧部,妄图制造混乱,以此向朝廷施加压力。

然而,常胜指挥的东宫秘营早已布下天罗地网,严阵以待。

几场针对京畿地区的小规模骚乱企图,尚在萌芽阶段,便被雷霆手段迅速粉碎。

赵无忌与边将之间的秘密通信,也被一一截获。

他最后那点翻盘的希望,彻底断绝。

东宫控制的《大唐新声》更是抓住时机,趁热打铁。

连续数日,报纸上刊发系列报道,详尽揭露赵无忌一党贪腐害民、阻碍强国新政的种种滔天罪行。

同时,又浓墨重彩地描绘万国商埠建成后的繁荣景象,以及新政将带来的美好前景。

一时间,长安民心,尽向东宫。

李世民在处置赵无忌党羽这件事上,尽显帝王心术。

他严惩了首恶元凶,却对部分胁从轻描淡写地放过。

同时,又从寒门及二线将领中提拔了一批能力出众、但与太子并无直接瓜葛之人,填补军中因此出现的空缺。

巧妙地维持着朝堂之上微妙的平衡。

长安城的风波,表面看来,渐渐平息。

朝堂秩序在雷霆手段之下,重归稳定。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新的暗流已然汹涌。

这日,李承乾正在东宫与马周、刘仁轨商议万国商埠的具体筹建细节。

一名内侍神色慌张,脚步踉跄地疾步入内:“殿下,西北八百里加急军报!”

众人心中皆是一紧。

军报展开,内容触目惊心。

西突厥阿史那部突然集结数万铁骑,悍然撕毁盟约,大举进犯大唐凉州、甘州、肃州等边境重镇!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边民死伤惨重,烽烟已燃遍整个河西走廊!

其兵锋之盛,时机之巧,都透着一股非同寻常的诡异。

消息传入太极殿,殿内再次炸开了锅。

出兵与否?派谁出征?粮草军需如何筹措?

一时间争论不休,唾沫横飞,几欲挥动朝笏。

更有官员旁敲侧击,暗示国库因新政投入已显紧张,此时大动干戈,恐怕会雪上加霜,影响新政的顺利推行。

李承乾默然听着这一切,乌木拐杖在掌心轻轻摩挲。

他清楚,这是父皇对自己又一次严峻的考验。

同时,也是将影响力真正拓展至军国大事的绝佳机会。

他拄着乌木拐杖,自班列中走出,声音沉稳而坚定:“父皇,陛下!西突厥背盟弃义,侵我疆土,杀我子民,此等禽兽行径,若不予以雷霆反击,我大唐国威何在?边疆不宁,新政推行亦不过是空中楼阁!”

他顿了顿,扫过那些面露犹疑的保守派官员。

“儿臣请命,总揽此次西征粮草、军械、民夫等一切后勤调度事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战后勤,儿臣愿立军令状!”

此言一出,殿中为之一静。

一个瘸腿太子,竟敢揽下如此沉重的担子?这简直是疯了!

李承乾继续道:“至于统兵将帅,儿臣举荐卫国公李靖挂帅出征。李靖将军用兵如神,威震四夷,足以担当此任。”

“另,儿臣亦考察了军中数名中下级军官,如折冲都尉薛仁贵、果毅都尉苏定方等人,皆是有勇有谋、锐意进取之辈,可为李将军的左膀右臂,为军中补充新鲜血液。”

“儿臣承诺,可尝试通过登州、扬州新开之商路,筹措部分粮草,以解国库燃眉之急!”

李世民深邃的目光落在李承乾身上,久久不语。

终于,他缓缓点头:“准奏!李靖挂帅,即刻发兵。太子总揽后勤,朕只要结果。”

“粮草军需若有半分差池,休怪朕不念父子之情!”

语气之严厉,令殿内温度骤降。

几位保守派老臣交换了个眼色,户部尚书戴胄出列,带着几分质疑:“殿下,西征耗费巨大,非同儿戏。调度粮草,千头万绪,恐非纸上谈兵那般简单。”

李承乾微微一笑:“戴尚书所虑极是。正因其难,才需全力以赴。本宫自有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