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岳庭也发现了这一点,还很少见到许关这样的时候,也觉得有点好笑,强行压下笑意说道:
“许家庄购买河阳县的10万亩,是在签了对赌合同的前提下买的。
“方式方法上有点反常规,但不算太离谱,也已经成了既定事实,省里不会过多干预。
“不过,许家庄要是想在全省范围内继续购买更多的土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亩,这个影响就太大,省里也下不定决心。
“你可以想一想,一旦开了这个口子,手里有点钱的谁不想买一些地屯着?你也买,他也买,国有土地恐怕很快就没了。
“不过对于治理风沙盐碱地的合作,省里还是很感兴趣的。
“我就向领导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通过几天的考虑,省里终于还是通过了。”
许关好奇:“何叔,你到底提了什么方案?”
何岳庭呵呵一笑,有点小骄傲的样子:“让省里变相把地送给你。
“先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以合资公司的名义负责治理全省范围内的风沙盐碱地,共计1000余万亩。
“待治理完毕,省里拿出其中四分之一,也就是260万亩左右的土地入股合资公司,象征性地占股5%,剩余95%股份归属于许家庄。”
许关有点意外:“只要5%?那这地算买的,还是租的?所有权算谁的?”
何岳庭道:“不是买的,也不是租的,是无偿划拨,这是政府常用的行政手段,是符合相关政策的。
“260万亩土地由省里无偿划拨给合资公司,以后这些土地的所有权不属于省里,也不属于许家庄,而是属于合资公司。”
许关思索了片刻,眼睛里闪过一道亮光:“这是不是说,只要合资公司不倒闭,这土地就一直归我种?”
何岳庭点点头:“你猜得不错,省里不能直接卖地给你,无偿划拨到合资公司名下,实质上,一切都是许家庄说了算。”
许关彻底明白了,何岳庭的这个方法实在是巧妙。
只要合资公司存在一天,这260万亩土地就归许家庄耕种。
一旦许家庄不需要这些地,或者不想种了,公司就必须注销,土地还是省里的。
至于公司是否注销,决定权就在许家庄手中。
既保障了国有土地不流失,又保障了许家庄的权益。
不管以后如何,合同都可以继续履行。
许关不由感叹,准岳父大人确实有两把刷子,不但思路灵活,而且对相关政策的把握和应用炉火纯青,不愧是学者型官员。
通过这么一道简单的程序,让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况且合资公司也不是白嫖土地,要治理1000多万亩盐碱地,这是其他人肯定办不到的事情。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合资就是就是一个为许家庄单独订制的“萝卜公司”。
就好像某些单位招考时的“萝卜岗”,为某些人私人定制的位置。
其中的区别是,合资公司一切都是合理合法合规的,谁也挑不出毛病。
许关明白了,何岳庭对省里耍了一个小小的“心机”,先提出许家庄要大量买地,省里的分歧自然是很大,很难通过。
这时候再提出替代方案,以合作治理为前提成立合资公司。
厉害!
许关带着一丝佩服感谢道:“谢谢何叔,你这个办法实在是好。既达到了目的,各方面又都能交待过去,不会授人以柄。”
何岳庭笑道:“好了,快回去准备吧,过两天省里来人跟你签合同。”
……
数天后,山南省和许家庄有限公司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成立山南省大平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其中山南省占股5%,享有分红权,不参与公司管理和经营,许家庄占股95%。
合同约定,大平原公司负责治理全省范围内的风沙盐碱地,共计1050余万亩。
治理成功通过验收后,山南省将其中的260万亩无偿划拨给大平原公司耕种使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转让和变卖。
许家庄有限公司拥有大平原公司的经营权,有权决定公司的存续和注销。
……
这个合同看上去像个“不平等条约”,其实省里一点都不亏。
将1000多万亩风沙盐碱地变成良田,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其中260万亩变相送给许家庄,但手里还有780万亩!
这笔账应该这么算:780万良田明显>260万良田明显>1050万亩盐碱地!
省里才是大赢家,许家庄只是小赢家。
合同签署完毕,大平原公司一路绿灯,光速成立。
接下来,忙碌的工作不是结束了,而是刚开始。
许开任大平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在省里和县里的帮扶下,公司架构很快建立起来。
首先就是招工,然后就是对260万亩风沙盐碱地进行治理。
招工很顺利,以许家庄在河阳县的号召力,进入许家庄公司成为正式员工,比进入城里的大公司更有吸引力。
大平原公司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但大部分岗位还是和农业种植相关的,可以优先从河阳县进行招聘。
公司待遇相当的优厚,收入让人眼红,足额交五险一金,年底还有奖金,逢年过节各种福利,这是很多农村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那些暂时没有跟许家庄合作的村庄,确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进入大平原公司,收入不会比陈铺那些村子收入低。
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员工基本上都算是技术性工种,比如货车司机、农机手、水电工、修理工、无人机操作员以及其他后勤人员。
一旦应聘成功,起步年薪就是十几、二十万,加上各种奖金和福利,一年总收入可以达到30万以上。
尤其是一些农机手,听说了这件事,想也不想就把自家的收割机、拖拉机处理了。
他们知道,去许家庄工作比自己单干划算太多,还不用承担风险。
有些人会觉得开收割机赚钱,其实不然,一个麦季从南到北收过去最多也就干一个月,每天干十几个小时,累个半死。
如果不想太累,再找个人,昼夜两班倒,人歇机不歇,可能多挣点。
整个麦收季忙下来,毛收入就算30万吧,除去各种成本和开支,能赚个15-20万就算运气顶好的。
如果不走运遇到故障,或有人故意使坏,或收不到钱,就会损失惨重,平均一年能稳赚10几万已经相当不错了。
个体农机手抗风险能力太低了!还有什么可犹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