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谷糖艺宴:万糖汇双生
九月的双生谷浸在桂花香里,晨雾还没散尽,谷口的青石牌坊就被染成了蜜色。阿棠蹲在牌坊下,指尖拂过新刻的“世界糖艺节”五个字,糖霜似的露水沾在她虎口的老茧上——那是十年揉糖、熬糖磨出的印记。
“阿棠师傅,欧洲的科林大师到了!”学徒阿柿跑过来,粗布围裙上还沾着没擦干净的糖渍,“他带了个半人高的箱子,说要现场雕《胡桃夹子》!”
阿棠直起身,望向谷外蜿蜒的山路。作为糖龙技艺的第七代传承人,她从三年前就开始筹备这场盛会,如今各国糖艺大师陆续抵达,双生谷像被撒了把糖,连风里都飘着甜香。她拢了拢身上绣着糖龙纹样的蓝布衫,快步往谷中的主会场走,路过溪边时,瞥见中东的阿米拉女士正蹲在水边,手里捧着个银质小盒,盒里的糖花沾着溪水,竟像刚从枝头摘下的蔷薇。
主会场设在双生谷的百年老戏台前,戏台两侧搭起了二十个展台,每个展台都支着透明的恒温玻璃罩——怕秋日的热意化了糖艺作品。阿棠刚走到自己的展台前,就听见身后传来带着法语口音的赞叹:“这龙的鳞片,竟像是会动的。”
回头见是科林·勒梅尔,这位以糖雕童话场景闻名的法国大师,正盯着展台上的“青龙出海”糖龙。那糖龙用琥珀色的麦芽糖制成,龙身盘旋着向上,鳞片是阿棠用特制的细刀一片一片刻出的,阳光透过玻璃罩照进来,鳞片上的糖霜折射出细碎的光。
“科林大师,”阿棠笑着伸手,“您的《胡桃夹子》准备在哪边展示?”
科林指了指戏台左侧的展台,那里已经架起了不锈钢的工作台,“我要现场制作,让大家看看糖在手里变成故事的过程。”他忽然压低声音,“不过我有点担心,你们这里的麦芽糖黏性和欧洲的不一样,昨天试了试,差点把工具粘住。”
阿棠忍不住笑了,从口袋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块深褐色的糖砖,“这是我们谷里特有的‘双生糖’,熬制时加了野蜂蜜,黏性适中,您试试用这个。”
科林接过糖砖,指尖捏了捏,眼睛亮了起来。这时,阿米拉女士提着银盒走过来,盒里的糖花又多了两朵,淡紫色的薰衣草和鹅黄色的向日葵,花瓣薄得能透光。“阿棠师傅,我能借你的细剪用用吗?”她的英语里带着波斯语的柔腔,“中东的糖花讲究‘轻如蝶翼’,我的剪刀在托运时被压弯了。”
阿棠转身从工具包里拿出一把银柄小剪,递过去时,瞥见阿米拉的指尖缠着纱布——想必是之前做糖花时被烫伤的。糖艺这行,没人没被熬热的糖液烫过,阿棠的手腕上,至今留着一道浅褐色的疤,是她十八岁第一次独立做糖龙时,被溅起的糖液烫的。
开幕式在上午十点开始,谷主站在戏台上,身后的背景板是用糖霜绘制的双生谷全景,“今天,来自二十三个国家的糖艺大师齐聚这里,我们要让世界看到,糖不只是甜,更是能留住时光的艺术。”
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掌声。阿棠注意到人群里有个熟悉的身影——日本的佐藤雅子,她去年在东京糖艺展上见过,佐藤擅长用和果子的技法做糖艺,去年展出的“樱花糖塔”,让阿棠至今难忘。
开幕式后,展台前渐渐热闹起来。科林已经开始制作《胡桃夹子》,他先把麦芽糖熬到琥珀色,然后用模具压出胡桃夹子的身体,再用镊子夹着细糖丝,一点点粘出衣服上的花纹。围观的人里有个小男孩,踮着脚趴在玻璃罩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妈妈,他好像在变魔术!”
阿米拉则在展台前摆起了小桌子,她从银盒里拿出提前熬好的糖膏,捏在手里揉了揉,然后用细剪剪出花瓣的形状,再用指尖轻轻一捏,花瓣就有了弧度。“这是我们波斯的‘蜜脂花’,以前是皇室婚礼上才有的甜点。”她一边做,一边给围观的人讲解,“后来慢慢变成了糖艺,每一朵花都要捏四十九次,这样花瓣才会有层次感。”
阿棠的展台前也围了不少人,有人指着“青龙出海”糖龙问:“这龙的眼睛是用什么做的?怎么这么亮?”阿棠笑着解释:“是用黑糖膏和冰糖混合做的,先捏出形状,再用细针在中间点一点蜂蜜,这样就会有光泽。”
下午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戏台右侧的展台突然传来一阵骚动,阿棠跑过去一看,是韩国的金敏珠师傅,她的“韩式糖塔”倒了——那糖塔有一米多高,用数十根糖条搭成,刚才不知是谁碰了展台,糖塔瞬间塌成了一堆碎糖。
金敏珠蹲在地上,眼圈红了,“这是我熬了三个晚上才做好的,明天还要带回去参加首尔糖艺展……”
周围的人都沉默了,阿棠蹲下来,捡起一块碎糖条,“金师傅,别着急,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她回头喊阿柿,“去把我的双生糖拿过来,再带一桶麦芽糖。”
科林和阿米拉也走了过来,科林说:“我这里有多余的模具,可以帮你做糖条。”阿米拉则从银盒里拿出细糖丝,“我可以帮你装饰塔顶,用糖丝编几朵花,会更漂亮。”
金敏珠愣了愣,然后点了点头。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大家都围着金敏珠的展台忙碌起来。阿棠负责熬糖,她把双生糖和麦芽糖按比例混合,熬到刚好能拉出丝的程度;科林用模具压出一根根均匀的糖条;阿米拉则用糖丝编花;佐藤雅子也过来帮忙,她用和果子的技法,把糖膏捏成小巧的樱花,粘在糖塔的侧面。
等糖塔重新搭好时,天已经黑了。新的糖塔比之前更高,塔身缠着银闪闪的糖丝,侧面点缀着粉色的樱花,塔顶还立着一朵阿米拉做的蜜脂花。金敏珠摸着糖塔,眼泪掉了下来,这次却是笑着的,“谢谢你们,这比我原来的还要好。”
晚上的篝火晚会,大家都坐在谷中的草地上,手里拿着自己做的小糖艺。阿棠咬了一口阿米拉做的蜜脂花,甜里带着淡淡的花香;科林则尝了阿棠做的糖龙尾巴,“这麦芽糖里有股特别的香味,是你们这里特有的吗?”
“是野桂花,”阿棠指着远处的桂花树,“每年九月,我们都会把桂花和糖一起熬,这样糖里就会有桂花香。”
佐藤雅子拿着一块樱花糖,递给阿棠,“这是我用你们的双生糖做的,你尝尝,有没有和果子的味道?”阿棠咬了一口,甜中带着微酸,确实有日式和果子的清新。
篝火渐渐旺了起来,科林突然站起来,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糖丝,在空中一挥,糖丝落在篝火上,瞬间化作一片金色的火花,引得大家惊呼起来。“这是我们法国的‘糖火戏’,以前是在圣诞夜表演的。”科林笑着说。
阿米拉也站起来,她从银盒里拿出几块彩色的糖膏,捏成小鸟的形状,然后放在篝火旁烤了烤,糖膏瞬间变软,她用手轻轻一捏,小鸟的翅膀就展开了,“这是波斯的‘火烤糖鸟’,象征着吉祥。”
阿棠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觉得,这场糖艺节不只是展示作品,更是把各国的糖艺技法、文化故事都融在了一起。就像刚才大家一起帮金敏珠搭糖塔,没有国界,只有对糖艺的热爱。
第二天上午,糖艺节迎来了高潮——“万糖汇”展示。二十三个国家的大师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摆在戏台前,从欧洲的糖雕城堡,到中东的糖花地毯,再到中国的糖龙、日本的糖塔,五颜六色的糖艺作品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引得游客们纷纷拍照。
阿棠站在自己的“青龙出海”糖龙旁,身边是科林的《胡桃夹子》、阿米拉的蜜脂花、佐藤雅子的樱花糖塔。科林拍了拍她的肩膀,“下次,我要在巴黎举办糖艺展,邀请你来做嘉宾,让法国的人们也看看糖龙的魅力。”
阿米拉也笑着说:“我也要把今天的故事带回德黑兰,告诉那里的孩子们,糖可以连接世界。”
阿棠点了点头,她忽然想起谷主昨天说的话:“糖不只是甜,更是能留住时光的艺术。”而现在,她觉得糖还能连接人心,不管来自哪个国家,不管说着哪种语言,只要拿起糖膏,就能明白彼此对艺术的热爱。
闭幕式的时候,所有大师都站在戏台上,手里拿着自己做的小糖艺,一起合影。阿棠手里拿着科林做的小胡桃夹子,阿米拉手里拿着佐藤雅子做的小樱花,科林手里则拿着阿棠做的小龙。相机按下快门的瞬间,阿棠忽然觉得,双生谷的这场糖艺节,就像一块融化的糖,把各国的文化、技艺都融在了一起,甜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散场的时候,阿柿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张纸条,“师傅,这是科林大师留给你的,他说明年巴黎见。”阿棠接过纸条,上面画着一个小小的胡桃夹子,旁边写着一行法语:“糖是世界的通用语言。”
阿棠抬头望向谷外,阳光正好,桂花香里带着甜意。她知道,这场糖艺节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以后,会有更多的人知道糖龙,知道双生谷,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门甜美的艺术,能跨越国界,连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