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修仙界卷王从送快递开始 > 第30章 英雄寂寥·无名归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青阳城的庆典已经持续了三天。

广场上搭起了高高的彩棚,彩棚下摆满了来自各地的特产 —— 清风镇的麦饼堆成了小山,月牙村的新茶在陶罐里散发着清苦的香,落霞镇的糕点裹着油纸,被孩子们争相捧着。修士们围坐在一起,有的演示着新改良的传送术,有的交流着各地的法则变化,笑声与欢呼声像潮水般,漫过城墙,飘向远方的田野。

蒯迪元站在广场边缘的老槐树下,身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短褂,是他昨天从百姓家里借来的。之前那件沾着瘴魔气与血迹的修士袍,被他叠好收进了包袱里,连同玉牒最后残留的那片外壳一起,压在了最底层。他的脸色有些苍白,眼角的细纹比之前深了些,自从万界物流网络成型那天,他就再也感知不到天地间的 “流通” 脉络了 —— 神魂在之前一次次强行催动玉牒、对接天道法则时早已受损严重,如今新法则稳固,那点仅存的 “特殊感知” 也像燃尽的灯芯,彻底熄灭了。

“蒯仙师!您怎么躲在这里?”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是落霞镇的修士,他手里举着一坛酒,脸上带着醉意,“大家都在找您呢!黑石岭的炼器师说要给您打造一件法器,清风镇的百姓还准备了新磨的面粉,要给您做麦饼呢!”

蒯迪元笑着摆了摆手,声音比平时轻了些:“不用麻烦大家,我就是出来透透气。你们玩得开心就好。”

“怎么能不麻烦!” 修士凑过来,把酒坛往他手里塞,“要是没有您和玉牒,我们落霞镇早就没了!现在好了,万界都能互通,我们以后再也不用怕法则紊乱了,这都是您的功劳啊!”

蒯迪元接过酒坛,指尖触到冰凉的陶土,心里却没什么波澜。他看着广场上热闹的景象:赵山河正被一群修士围着,讲解着节点维护的要点,他的声音洪亮,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苏晴坐在彩棚下,手里拿着一卷节点名录,正在给几位年轻修士标注注意事项,阳光落在她的发梢上,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光;林风被孩子们围着,手里拿着一张刚画好的符纸,得意地炫耀着,小脸上满是天真的欢喜。

这些画面,是他曾经最期盼的 —— 大家能安稳地生活,物流网络能顺畅地运转,没有天道的绞杀,没有法则的崩解。现在愿望实现了,可他站在这热闹里,却像个局外人。

“您怎么不进去?” 修士见他望着广场出神,忍不住问道。

“老了,吵不惯了。” 蒯迪元笑了笑,把酒坛递还给他,“你们年轻人多热闹热闹,我在这里看看就好。”

修士愣了愣,似乎没料到他会这么说,刚要再开口,就被远处的呼喊声打断了。“李兄!快来试试这传送符!能直接传到月牙村呢!” 他应了一声,对着蒯迪元抱歉地笑了笑,转身跑向人群,很快就被淹没在欢声笑语里。

广场上的音乐响了起来,是百姓们自己编的歌谣,歌词简单却直白:“天也晴,地也宁,物流通,万物兴……” 歌声里,几个孩子举着灯笼,围着彩棚跑圈,灯笼的光影在地面上跳动,像一群欢快的萤火虫。

蒯迪元轻轻叹了口气,转身朝着城外走去。没有人注意到他的离开,大家都沉浸在庆典的热闹里,沉浸在新世界的欢喜里。他走得很慢,脚步有些虚浮,之前被瘴魔气侵蚀、被天道法则冲击的旧伤,在神魂力量消退后,渐渐显现出来,每走一步,膝盖都隐隐作痛。

出了城门,田野里的稻苗长得正旺,绿油油的一片,随风起伏。一位老农正牵着牛在田埂上走,牛背上坐着个小娃娃,手里拿着一根狗尾巴草,对着稻苗晃来晃去。看到蒯迪元,老农停下脚步,笑着打招呼:“这位先生,城里庆典正热闹呢,您怎么往城外走?”

“出来走走,看看庄稼。” 蒯迪元笑着回应。

“今年的庄稼好啊!” 老农拍了拍牛背,语气里满是欣慰,“以前法则乱的时候,稻苗要么不长,要么长得歪歪扭扭,现在好了,撒下种子就能长,比往年收成还得好!听说这都是城里那些仙师的功劳,还有个叫什么‘物流网络’的东西,能送种子送肥料,真是神了!”

“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蒯迪元说。

“话是这么说,可没有仙师们牵头,我们这些老百姓哪知道这些啊!” 老农感叹着,又牵着牛往前走,走了几步,回头喊道,“先生要是累了,前面有个茶棚,能歇脚!”

蒯迪元朝着老农挥了挥手,继续往前走。他知道老农说的 “仙师”,是赵山河,是苏晴,是那些还在维护节点的修士们。而他自己,已经成了 “这位先生”,一个路过田埂的陌生人。

心里没有失落,只是有些空落落的,像一间住了很久的屋子,突然搬空了东西,只剩下四壁的回声。他想起第一次见到玉牒时的震惊,想起在天机封锁场里的绝望,想起孙老倒下时的悲痛,想起玉牒崩解时的不舍…… 这些记忆像老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放,每一个画面都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可现在,他连感知物流网络的能力都没了,那些曾经的 “特殊”,都随着神魂的损伤,一并消失了。

走到老农说的茶棚时,太阳已经偏西。茶棚很简陋,几根木柱支着茅草顶,下面摆着几张破旧的木桌。茶棚老板是个中年汉子,正坐在门口劈柴,看到蒯迪元进来,抬头笑着问:“先生要点什么?有凉茶,还有刚煮好的米粥。”

“一碗凉茶吧。” 蒯迪元在一张木桌旁坐下。

老板很快端来一碗凉茶,碗边还沾着点泥渍,茶水带着淡淡的草药味,喝下去很是解渴。蒯迪元喝着茶,看着茶棚外的路 —— 路上不时有行人经过,有的是去城里参加庆典的,有的是从城里回来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谈论着城里的热闹,谈论着物流网络的神奇,谈论着以后的好日子。

“先生不是本地人吧?” 老板劈完柴,也坐了过来,给自己倒了碗凉茶,“听您口音,不像我们青阳城的。”

“以前在外面跑,现在想找个地方歇脚。” 蒯迪元说。

“那您可来对地方了!” 老板笑了起来,“以前我们这里天天怕法则紊乱,怕瘴魔气,现在好了,有仙师们维护着物流网络,还有新天道护着,日子安稳得很!您要是想歇脚,就在我们青阳城住下,随便找个村子,百姓们都会收留您的。”

蒯迪元笑了笑,没有说话。他知道青阳城的百姓淳朴善良,可他不想留在这热闹里。这里的每一处都能勾起他的回忆,每一个人都知道 “蒯仙师” 的名字,可他现在只是蒯迪元,一个平凡的、连灵力都快运转不顺畅的普通人。

喝完凉茶,他付了钱,起身朝着西边走去。老板在后面喊:“先生不再歇会儿?天黑了路不好走!”

“不了,还有点事。” 蒯迪元挥了挥手,没有回头。

西边的路通向月牙村,是他和林风最初出发的地方。他想回去看看,看看那里的老槐树,看看那里的废弃驿站,看看那里的田野 —— 看看他们故事开始的地方。

路上的行人渐渐少了,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孤独的线,拖在身后的路上。晚风拂过田野,稻苗沙沙作响,像是在低声诉说着什么。他的脚步越来越慢,膝盖的疼痛越来越明显,可他不想停,只想一直往前走,走到那个安静的小村子里,找一间小屋子,种几亩田,像个普通百姓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走到月牙村外的老槐树下时,天已经黑了。老槐树比之前粗壮了些,枝桠上挂着几个红灯笼,是村里的百姓挂的,庆祝新法则稳固。树下,几个老人坐在石凳上,摇着蒲扇,聊着天。

“现在的日子真好啊,不用怕瘴魔气,不用怕粮食不够,连远方的果子都能送过来。”

“是啊,多亏了那些仙师,还有那个叫‘玉牒’的宝贝,虽然不在了,可留下的物流网络还在。”

“听说那个叫蒯迪元的仙师,是最早带着玉牒配送物资的,要是没有他,我们月牙村早就没了。”

“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庆典这么热闹,怎么没看到他?”

蒯迪元站在树影里,听着老人们的谈论,眼眶微微发热。他没有走过去,只是静静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转身朝着村子深处走去。村子里很安静,只有几家窗户里透出灯光,偶尔传来几声狗吠。他走到废弃驿站的旧址,那里已经被百姓们修整过了,盖了一间小屋子,屋子前种着几株向日葵,正朝着月亮的方向微微倾斜。

他坐在小屋前的石阶上,从包袱里拿出玉牒的残片。残片上的金光已经消失了,只剩下冰冷的外壳,上面的裂纹像一道道细小的伤疤。他摩挲着残片,心里突然涌起一股释然 —— 玉牒完成了它的使命,物流网络已经融入天道,赵山河和苏晴能继续维护好这一切,林风也长大了,能自己画符,能帮着传递物资。他这个 “引路人”,也该退场了。

夜色渐深,月亮升了起来,洒下淡淡的月光。田野里的蛙鸣声此起彼伏,和着远处传来的零星歌声,构成了一幅安静而温暖的画面。蒯迪元把玉牒残片重新放回包袱里,靠在小屋的门框上,闭上眼睛。

没有了神魂的刺痛,没有了天道的威压,没有了物流节点的繁杂信息,只有晚风拂过脸颊的温柔,只有蛙鸣和歌声的宁静。他的心里,有欣慰 —— 看着新世界安稳运转,看着百姓们安居乐业,看着物流网络连接起万界的生命;也有寂寥 —— 像一场盛大的戏,他唱完了自己的部分,只能坐在后台,听着前台的掌声与欢呼,却再也不能上台。

可这就够了。

他睁开眼,看着天上的月亮,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明天,他会找村里的百姓借一块田,种上麦子和蔬菜;后天,他会去河边钓鱼,像个普通的老人一样,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平静。至于 “蒯仙师” 这个名字,会慢慢被大家记住,也会慢慢被大家融入日常的安稳里,不再需要刻意提起。

英雄终将归于平凡,就像潮水退去后露出的沙滩,安静地躺在那里,看着潮起潮落,看着日月轮转,心里装着整个海洋的故事,却只在风过时,轻轻诉说一句 —— 都好,都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