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血色灯笼
子时的梆子声刚敲过三更,石静娴的绣鞋已沾满泥泞。她攥紧胤礽塞来的羊皮舆图,耳畔是粘竿处侍卫马蹄踏碎枯枝的声响。郑家庄的土墙上歪斜挂着盏褪色灯笼,在夜风里晃出个血色的“朱”字。
“这庄子早年收留过朱三太子的残部。”胤礽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裹着太子妃的狐裘,指尖却捏着把淬毒匕首——半月前东宫搜出的证物,此刻倒成了保命符。
一、鬼面瘟神
破庙里横七竖八躺着十几个村民,面色青紫如中毒。老族长颤巍巍举着火把:“贵人莫近!这是阎王爷派来收命的鬼面瘟……”
石静娴蹲身翻开一老妇眼皮,瞳孔涣散却未扩散——不是真死症。她突然嗅到空气中若有若无的苦杏仁味,袖中银针往灶台边的陶罐一探,针尖霎时泛黑。“不是瘟疫。”她扯下腰间翡翠压襟,在火把下折射出幽光:“是乌头碱中毒,罐里熬的可是附子汤?”
满室死寂中,胤礽忽地轻笑:“太子妃好医术,连《千金方》里的以毒攻毒都识得。”他广袖一挥挡住门口侍卫视线,暗处却用满语低叱:“这庄子有古怪,灶灰里混着辽东黑泥!”
二、砒霜与胭脂
石静娴在药柜翻出甘草、绿豆,正欲捣碎解毒,忽被柜角一抹嫣红刺了眼——盒南洋胭脂竟与乌头粉混放。她蘸了些许在舌尖,瞳孔骤缩:“砒霜?这是要人七窍流血而亡!”
外头传来犬吠声逼近,胤礽突然扯落她外衫:“换装!”他将太子妃的织金氅衣往她身上一罩,自己抓起灶灰抹脸,转眼成了蓬头垢面的村妇。
“贵人这是……”老族长话音未落,石静娴已将解毒汤灌入他口中:“半炷香后腹泻即解。现在告诉我,谁送的胭脂?”
三、地窖玄机
柴堆下的地窖藏着二十具棺木,棺盖皆刻反写的“明”字。石静娴抚过棺木缝隙渗出的水渍,突然掀开最近一具——里面蜷缩的“尸体”猛坐起来,腕上铁链哗啦作响。“是活人棺!”胤礽剑眉紧蹙:“前朝白莲教的龟息法,用乌头假死避追兵。”他指尖划过棺内暗格,拈出片带血鳞甲:“镶蓝旗的护心镜,索额图的人追来了。”
石静娴却盯着“尸体”脖颈的勒痕:“他们不是自愿入棺的。看这索沟走向,是被人从背后勒晕……”话音未落,地窖口传来重物拖动声。
四、金蝉脱壳
火把光影里,石静娴将最后一份解药塞入棺中人口中。胤礽已换上族长粗布麻衣,正往脸上贴假须:“东南角狗洞通往后山,但需有人扮作你我引开追兵。”
祠堂方向突然传来喧哗,二十口棺材同时炸开!苏醒的“尸体”们手持铁链冲向侍卫,老族长敲响铜盆嘶吼:“朱三太子显灵啦!”
混乱中,石静娴被胤礽推进暗河。刺骨寒水里,他掌心贴着她后背的温度异常灼人:“记住,太子妃每月初七要去广济寺上香……”五、佛龛血书
暗河尽头的石窟供着残缺佛像,佛龛下压着张染血度牒。石静娴就着夜明珠细看,竟是胤礽笔迹:“康熙三十三年腊月,索额图私会蒙古台吉于此。”
“原来你早知此地玄机!”她猛然回头,却见胤礽倚在石壁上面色惨白。狐裘下渗出暗红——方才推她入水时,他后背已中箭。
“别碰箭簇……”他喘息着扯下佛幡,“用这个包扎。记住,回宫后就说太子妃为太子挡箭重伤,那些女人自会消停。”
石静娴握紧染血的度牒,忽听头顶传来索额图心腹的冷笑:“殿下好算计,连自己身子都舍得……”
尾声:金针封穴破晓时分,石静娴的金针扎在胤礽心口三寸。他昏迷前最后一句话竟是:“别用太子妃的身子哭,妆会花……”
山道上马蹄声如雷,康熙的明黄仪仗出现在晨雾中。石静娴将度牒塞入胤礽怀中,反手拔下他发间凤钗,对准自己咽喉。
“皇阿玛!”她学着胤礽平日语气哭喊:“儿臣差点见不到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