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晨雾还未散尽,台南赤崁一带的滩涂上已经人声鼎沸。五万军民如同蚁群般在初具雏形的城基上忙碌,号子声与夯土声惊起了红树林里成群的白鹭。

\"再加把劲!这层三合土今天必须干透!\"

萧如薰卷着沾满泥浆的裤腿,亲自站在齐膝深的水中指挥。他手中那根用来丈量的青竹竿,早已被磨得油光发亮。身后跟着的十几个书办,每个人怀里都抱着成捆的书卷——那是基隆、台南两处工地每日消耗的物料清单。

\"公爷,北门地基的蚝壳灰不够了。\"工部主事气喘吁吁地追上来,官靴早已看不出原本颜色,\"按规制该用五灰四土,现在只能三灰六土...\"

\"用海藻泥替代。\"萧如薰头也不回地答道,竹竿指向不远处正在晾晒的一排草席,\"试验过了,晒干的海藻丝拌入石灰,韧性比纯蚝壳灰更好。\"

主事刚要记录,突然被一阵骚动打断。西面采石场方向,几十个戴着铁链的俘虏正与监工推搡。有人操着闽南话大骂:\"干恁娘!说好午时歇脚的!\"

\"啪!\"

鞭子破空声未落,萧如薰已经大步流星赶了过去。他夺过监工手中的皮鞭,在所有人错愕的目光中——反手抽在了监工背上。

\"本公说过什么?\"

萧如薰的声音不大,却让沸腾的工地瞬间安静,\"午时歇两刻,这是铁律。\"他转向那个骂人的海盗俘虏,突然改用流利的闽南话:\"林阿火是吧?你兄长林阿土在基隆工地,上旬抬石料扭了腰,现在药棚养着。\"

海盗脸上的戾气凝固了。他当然知道这个杀神三个月来剿灭了多少同行,却没想到对方连自己这种小喽啰的家底都一清二楚。

\"今日西晒毒,提前半个时辰收工。\"萧如薰突然宣布,在俘虏们不敢置信的眼神中补充道:\"多出来的工时,折算进你们的赎罪期。\"

当人群散去,跟在后面的代善忍不住低声道:\"爷,这样下去...俘虏比军户吃得还好。\"他指着远处正在分发绿豆汤的伙房,\"昨天又有十七个海盗'主动投诚',根本就是来混饭的...\"

萧如薰没回答,只是从怀中掏出一本册子。代善瞥见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某月某日,某海盗提供某头目藏宝处,折算减刑几何。最新一页写着\"林阿土供出澎湖补给点,减刑十五日\"。

\"报!\"

田冲的声音从码头方向传来。这个苗人汉子如今管着全部水上运输,黝黑的脸上晒脱了皮。他身后跟着艘奇怪的舢板——船身明显是用破旧战船残骸拼凑的。

\"月港的料船又没到!\"田冲咬牙切齿,\"说是遭了风浪,可我的人在鼓浪屿明明看见他们往倭国方向去了!\"

萧如薰的指节在竹竿上捏得发白。这已经是本月第三批违约的商船。那些福建海商嘴上喊着\"为国筑城\",实则坐地起价。现在见海盗肃清航路安全,反倒开始囤积居奇。

\"公爷...\"军需官王德润小跑过来,官帽下渗出冷汗,\"这是今日的物料清单...\"

萧如薰扫了一眼竹简,瞳孔骤然收缩。原本预计能用半年的铁钉,如今只剩一个月的量。更可怕的是粮食——五万张嘴每天要吃掉两百石米,而粮仓里的存粮...

\"基隆那边呢?\"

\"更糟。\"王德润的声音发颤,\"山多石硬,凿城基的工具损毁了三成。今早又有两座砖窑塌了...\"他突然压低声音,\"按这个消耗,我们的银子...撑不过三个月。\"

萧如薰很有钱,可再有钱也不能来造城吧!造城了不少区区几百万两银子可以搞定的!幸好用的很多俘虏,要不是这工钱也够他呛的!

烈日突然变得毒辣起来。萧如薰望着初具规模的城墙轮廓——台南这边才筑起丈余高的基座,基隆更是连地基都没完全夯实。如果现在停工...

\"传令。\"他突然转身,\"所有非必要工程暂停。集中人力先完成台南的粮仓和基隆的炮台。\"竹竿在地上划出深深的沟痕。

现在除了粮食不缺,其他的都是大缺口。

红薯的重要性体现出来了!

萧如薰有些纳闷,怎么别人穿越的时候钱那么好赚,跟玩似的!

\"那...筑城的工钱?\"

萧如薰沉默片刻:\"告诉军民,愿意以工代赋的,将来按市价三倍抵扣田税。\"

见王德润面有难色,他补充道:\"本公亲自作保,可立碑为证。\"

当众人领命而去,萧如薰独自登上半成品的望楼。从这个高度,他能同时看到热火朝天的工地与苍茫的大海。十艘福船正缓缓驶离港口——这是自家去南洋贸易的船队,虽然一趟有数十万两的收入,可还是杯水车薪啊!

“去哪里搞钱呢?”

\"爷,有发现。\"

代善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手里捧着个古怪的陶罐。罐身布满海蛎壳,显然刚从海底捞起。但真正引人注目的是罐口那层厚厚的蜂蜡——这是海盗藏宝的标志性手法。

\"在林阿火作业的滩涂下找到的,整整二十罐。\"代善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全是永乐通宝,锈得结块了...\"

萧如薰掂了掂陶罐,铜钱在罐内发出沉闷的碰撞声。这笔意外之财或许能撑上三五日,但距离完成两座坚城的需求仍是杯水车薪。他正要开口,突然眯起眼睛——远处的海面上,有个黑点正快速接近。

\"荷兰人的船?\"代善手按刀柄。

不,那艘单桅帆船的造型很特别。当它驶近时,萧如薰认出这是澳门的葡萄牙商船。但奇怪的是,船帆上绘着的不是常见的十字徽记,而是一朵金色的莲花。

\"是濠镜澳的佛郎机人。\"田冲不知何时也上了望楼,\"听说他们的头目是个叫李之藻的教徒...\"

萧如薰的指尖在陶罐上轻轻敲击。李之藻他认识,——一个精通西学却屡试不第的怪才,后来投了葡萄牙人。

萧如薰通过广东巡抚的关系找过来的。

当夜,赤崁临时衙署的烛火亮到天明。

\"公爷请看。\"李之藻铺开张泛着奇异光泽的图纸,\"这是泰西最新的棱堡设计,外墙倾斜角度经过精算,炮弹打上去会滑开...\"

萧如薰的目光却落在图纸角落的算式上。那些阿拉伯数字与奇怪的符号他当然认识。

\"造价。\"他直截了当。

李之藻笑了,眼角堆起细纹:\"若用传统工法,确实耗资巨万。但若改用'混凝土'...\"他变魔术般从怀中取出块灰色方砖,\"用火山灰、石灰和碎石混合,凝固后坚如磐石。\"

萧如薰接过方砖,青锋剑出鞘——\"锵!\"火花四溅,砖块只留下道白痕。帐中将领们倒吸冷气,这硬度堪比青石,重量却轻了一半不止。

萧如薰有些尴尬,他知道水泥,可却不知道怎么去制作,

\"鸡笼山就有现成的火山灰。\"李之藻的官话带着古怪的腔调,\"至于代价...我们只求在台南设个商馆。\"

烛花爆响。萧如薰摩挲着方砖上的剑痕,突然问道:\"你们教主叫什么名字?\"

\"利玛窦神父。\"李之藻在胸前画了个十字,\"他现在北京着书,研究用泰西算法修订历法...\"

\"明日带你的工匠去鸡笼山。\"萧如薰起身送客,\"商馆的事,等城墙筑成再议。\"

当葡萄牙人的脚步声远去,萧如薰立即召来田冲:\"派快船去福建,查查这个利玛窦的底细。\"他顿了顿,\"重点查他是否认识徐光启。\"

黎明时分,工地又恢复了喧嚣。但与昨日不同,今天多了几处特殊的作业区——工匠正在示范如何用竹筋加固混凝土,而俘虏们则在监工指导下搅拌着诡异的灰色泥浆。

\"公爷!\"王德润满脸红光地跑来,\"神了!这'混凝土'半日就能凝固,比夯土快十倍!而且...\"他压低声音,\"海盗们藏的那些碎铜烂铁,熔了正好做工具!\"

萧如薰点点头,目光扫过正在搬运火山灰的俘虏队伍。他突然注意到有个瘦小的身影总是落在最后,但每次搬运的筐却装得最满。

\"那人是谁?\"

\"哦,倭寇营的小野次郎。\"王德润翻了翻名册,\"说是铁匠出身,前几日主动供出个海盗窝点...\"

\"今晚带他来见我。\"萧如薰对亲兵吩咐,转身走向正在试验混凝土炮台的工区。或许这个倭寇铁匠,能解决另一个难题...

倭寇的炼钢技术在这个时代是领先的!

七日后,当第一缕朝阳照在台南新筑的棱角上时,整个工地沸腾了。那座用混凝土浇筑的炮台巍然矗立,表面光滑如镜。更令人惊叹的是炮位设计——通过李之藻说的\"弹道学\"计算,射程竟比传统炮台远了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