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麟的水师舰队抵达马六甲港时,荷兰人的三十艘战船正列成横阵,在海峡外游弋。最前头的“荷兰王子号”盖伦舰格外扎眼,船身两侧的炮口尽数敞开,黑洞洞的炮管对着马六甲方向,桅杆顶端的橙白蓝三色旗在海风里猎猎作响,透着十足的挑衅意味。
“将军,荷兰人这是想跟咱们硬碰硬!”副将指着远处的敌舰,声音里带着几分愤懑,“他们还派了小船在附近侦察,怕是在摸清咱们的兵力部署。”
陈麟站在“镇远号”的舰桥,手里握着望远镜,目光扫过荷兰舰队的阵型:“荷兰人的横阵看着唬人,其实是想靠火力压制咱们。传我命令,‘镇远号’‘海晏号’居中,五艘新战船分左右两翼,列‘鹤翼阵’,等进入射程,先轰他们的旗舰!”
水师士兵立刻行动起来,七艘战船迅速调整队形,像展开翅膀的白鹤,朝着荷兰舰队缓缓推进。海风渐强,帆布被吹得鼓鼓的,船身切开海浪,激起层层白色的浪花。
荷兰人显然没想到明军会主动出击,“荷兰王子号”率先开火,一颗铁弹呼啸着掠过“镇远号”的桅杆,打断了几根帆绳,帆布“哗啦”一声坠下,扬起漫天棉絮。
“开炮!”陈麟一声令下,“镇远号”侧舷的二十门佛郎机炮同时轰鸣,铁弹密集地砸向“荷兰王子号”。最前头的一颗铁弹精准命中敌舰船身,木屑飞溅中,荷兰水手的惨叫声透过炮声传了过来。
海面上顿时炸开了锅。荷兰舰队的炮口喷出火光,铁弹在明军船队中炸开,右翼的一艘新战船被命中船尾,燃起熊熊大火,水兵们提着水桶疯了似的扑救,海水混着汗水在甲板上汇成小溪。
“左翼战船绕到荷兰人后方!”陈麟指着海峡西侧的浅滩,“那里水浅,他们的盖伦船转不动,给我狠狠打!”
三艘新战船立刻调转船头,像灵活的鱼群钻进浅滩区域。荷兰人的中小型战船想追,却被暗礁挡了去路,只能眼睁睁看着明军战船绕到侧后方,鸟铳手的铅弹雨点般射来,甲板上的荷兰人成片倒下。
“将军,火箭筒准备好了!”亲兵举着信号旗喊道。
陈麟望向“荷兰王子号”的主桅杆——那里挂着荷兰舰队的指挥旗,只要打落它,敌军必定阵脚大乱。“瞄准桅杆,放!”
五枚火箭拖着青烟窜出,像五条火蛇直扑“荷兰王子号”。其中一枚正中桅杆,火油瞬间燃起,火苗顺着帆布往上窜,很快就把整根桅杆烧成了火炬。荷兰舰队的指挥旗“呼”地落下,剩下的战船顿时像没头的苍蝇,有的往前冲,有的往后退,队形彻底乱了。
“全军突击!”陈麟拔出佩刀指向敌舰,“把红毛夷赶下海喂鱼!”
明军战船像把锋利的刀,从荷兰舰队的缺口里猛插进去。“海晏号”的撞角狠狠撞上一艘荷兰战船的侧舷,只听“咔嚓”一声,那艘船的船身被撞出个大洞,海水汹涌而入,很快就倾斜着往下沉。
激战从清晨持续到午后,海面上漂浮着战船残骸和橙白蓝三色的旗帜碎片,海水被染成了暗红色。荷兰舰队的十五艘战船被击沉,剩下的十五艘挂起了白旗,朝着爪哇方向仓皇逃窜。
陈麟站在“镇远号”的甲板上,望着荷兰人远去的背影,脸上满是硝烟和汗水,却难掩兴奋:“传信给萧大人,咱们打赢了!荷兰人被咱们打跑了!”
巴达维亚的城堡里,萧如薰接到捷报时,正与徐光启查看南洋舆图。徐光启是受皇上之命,来南洋考察通商和军政情况,顺便带来了京城的消息——魏忠贤虽未被罢官,但势力已大不如前,朝中支持萧如薰的大臣越来越多。
“好!打得好!”萧如薰看完捷报,兴奋地拍了拍桌案,“陈麟没让我失望,这下荷兰人短时间内,再也不敢来南洋闹事了!”
徐光启也笑着点头:“萧大人在南洋的根基越来越稳,不仅打赢了荷兰人,还与暹罗、葡萄牙建立了通商关系,百姓安居乐业,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功绩。我回去后,定要把这些情况详细禀报皇上,让皇上知道,您在南洋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萧如薰心中一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造船厂。新战船的龙骨已经搭建完毕,工匠们正在安装炮位,宋应星站在船坞旁,手里拿着图纸,时不时对着工匠们喊话,脸上满是专注。
“徐大人,您看这南洋的未来,会是怎样的?”萧如薰忽然问道,语气里带着几分期许。
徐光启走到他身边,望着窗外的景象,缓缓说道:“我觉得,南洋会成为大明最富庶的海疆。这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物产,有便捷的海运,只要咱们继续巩固海防,扩大通商,吸引更多的百姓来这里定居,用不了十年,南洋就会成为大明的‘粮仓’和‘钱袋’,甚至比江南还要富庶。”
萧如薰深以为然:“我也是这么想的。接下来,我打算在苏门答腊开设学堂,教当地百姓识汉字、学算术,让他们了解大明的文化;再组织工匠,教他们耕种和冶铁,让他们能自给自足。只有让百姓真正认同大明,南洋的根基才能永远稳固。”
徐光启赞许地点头:“萧大人深谋远虑,这才是长久之计。我回去后,会奏请皇上,从大明调派些文人来南洋,协助您开设学堂,传播文化。另外,皇上还让我带句话,说等您把南洋治理好了,就召您回京城,封爵赏地,让您光耀门楣。”
萧如薰却摇了摇头:“回京城的事,我暂时没想过。南洋刚稳定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想留在这儿,亲眼看着南洋变得越来越好,看着大明的旗帜,永远飘扬在这片海域上。”
徐光启愣了愣,随即明白了萧如薰的心意,眼中满是敬佩:“萧大人一心为国,为百姓,实在令人钦佩。您放心,我会把您的想法禀报皇上,相信皇上也会理解您的。”
几日后,徐光启启程回京。萧如薰在码头为他送行,两人依依不舍。徐光启登上战船,转身对萧如薰喊道:“萧大人,您多保重!若是京城有什么消息,我会立刻派人通知您!”
萧如薰挥手告别,望着战船渐渐远去,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自己在南洋的路还很长,但他有信心,凭借着大明的支持,凭借着南洋将士和百姓的信任,他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让南洋成为大明最坚固、最富庶的海疆。
当天下午,萧如薰带着亲卫,来到苏门答腊的部落。阿木正带着联防队训练,看到萧如薰过来,连忙迎了上去:“萧大人,您怎么来了?”
萧如薰笑着说:“我来看看你们的训练情况,顺便跟你商量件事。我打算在部落里开设学堂,教孩子们识汉字、学算术,还会派工匠来教大家耕种和冶铁,你觉得怎么样?”
阿木听了,激动得连连点头:“太好了!萧大人,我们早就想让孩子们学知识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您要是能开设学堂,派工匠来教我们,我们全族都会感激您的!”
萧如薰欣慰地笑了,他知道,这就是他想要的南洋——各民族和睦相处,百姓安居乐业,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守护这片土地。
夕阳西下,将苏门答腊的草原染成一片金红。萧如薰站在草原上,望着远处的部落炊烟,心中充满了豪情。他知道,未来的南洋,还会面临各种挑战,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带领南洋的将士和百姓,勇敢地面对,让大明的旗帜,永远在南洋的天空下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