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翰说完想拍庙堂权谋后,气氛陷入了一片沉默。
“果然这个题材还是太痴心妄想了么?”
作为导演,秦翰当然明白,权谋这个题材,有着一定的观影门槛。
而任何东西一旦有门槛,就必然会影响传唱度。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这类剧越来越少,乃至逐渐断绝。
因为吃力不讨好啊!
正当秦翰想着要怎么把这事不露痕迹的圆过去,又不伤自家老板的面子。
耳边传来自家老板如同天籁一般的声音:
“知道了,等剧本写好,我发你邮箱,记得这次是你自己选的,到时候好好琢磨怎么拍好!”
秦翰自动忽略了张潇辰后面一系列话,脑子里全是【剧本写好发你】。
“真拍啊!”秦翰小心翼翼的问道。
“不然呢?”张潇辰一脸看傻子的表情,似乎在说,这不是你选的么?
秦翰一下激动起来,嘴里连珠炮似的提问:
“那咱们拍哪个年代?”
“晚唐怎么样?我之前受邀参观过莫高窟第156窟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回来后就想过拍归义军的故事!”
“或者宋朝,咱可以熙宁变法为骨骼,嘉佑四友,星光灿烂,三人拜相,着墨于王安石和司马光由至交好友,因为政见不合,最终演变成生死仇敌,相爱相杀的故事,是不是很大胆?”
“不行还有万寿帝君、天可汗、始皇帝……再不济大明战神、十全老人也行啊!”
看秦翰越说越离谱,张潇辰也是脸一黑:
“想什么呢?拍历史正剧你有那个积累么?”
“不是看了幅壁画,听了段故事,就能拍好正剧的!”
“还是你想我放下手中的事,满世界去查史料?”
“额……”秦翰像是被扼住咽喉,瞬间说不出话来。
想想也是,历史正剧可不是开玩笑的!
业内公认的那几部经典,哪个不是经历了数年的筹备?
小到一针一线,一个动作,大到史书上有记载的大事件,事无巨细,通通都要考究。
如此才能成就经典。
如果随便拍拍的话,那他还不如去拍偶像剧!
另一边,张潇辰看他可怜兮兮的,也是有些于心不忍。
看得出来,拍历史权谋好像还真是这厮的梦想,而且他平时应该有在刻意收集一些资料。
“这次咱拍架空!”
“到时候你先把我给你的剧本吃透,如果有空余的时间,着重研究万寿帝君吧!”
《大明王朝》终究是要拍的。
这么说吧,万寿帝君是大明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
统治阶级和文官阶级的斗争激烈化,便是始于嘉靖。
而自他死后,被玩得欲仙欲死的文官集团立刻开始了疯狂反扑,通过一系列手段将帝权牢牢锁在深宫之中。
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单看嘉靖一朝,你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要不怎么说国外那些都是咱老祖宗玩剩下的呢!
不信代入一下今天的米国。
咳咳!不能再深入了!
总之既然秦翰有这个心,那张潇辰也不吝给他一个剧史留名的机会。
前提是他有针对性的好好积累,到时候能独当一面。
至于张潇辰说的架空。
有这么一部剧,某豆评分9.4分,
在播出当年,互联网上几乎是一边倒的好评,被观众誉为\"古装剧的天花板\"、\"权谋天花板\"。
奖项方面更是拿到手软,电视剧方面拿到了【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华鼎奖百强榜榜首】、【国剧盛典十大电视剧】、【全国电视制片业十佳表彰电视剧】,演员方面也有【白玉兰奖】、【金鸡奖】。
总之能拿的奖几乎拿了个遍。
同时,该剧位列豆瓣高分华语剧集榜第二,在近百万的有效评价中,77%的人给出了5星好评,长期稳居高分国产剧前列。
甚至在海外,如日韩、东南亚等国也是火得不行,引得当地电视台多轮重播,胡歌更是以此登顶“韩国最受欢迎演员榜”,被海外观众称为“东方版《权力的游戏》”。
是的,这部剧就是——《琅琊榜》!
当然,和真正的历史权谋正剧,如《大明王朝1566》相比,《琅琊榜》自然是不如的。
毕竟这部剧的核心,终究是一部主打复仇的爽剧。
但也正因为这条清晰的主线,使得该剧的观影门槛直线降低。
比起《大明王朝1566》这种随便错过一集,就彻底一头雾水的高信息量剧集。
《琅琊榜》的观剧体验,可就好太多了。
而且比起历史大剧,《琅琊榜》不需要为历史上的那些人物负责。
反倒是一张白纸好作画。
再加上原剧组在服化道上的极致考究,众多老戏骨的加盟,使得剧中每个角色都显得有血有肉。
偏正剧拍摄方式带来了极致叙事效果和沉浸感。
外加复仇爽剧本身带来的情绪释放。
他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及一些风格突出的正剧。
但架不住他毫无短板啊!
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在视频平台上依旧属于热门剧集。
每天都有无数人慕名而来,以及数不清的二刷、三刷,甚至N刷的观众。
常看常新了属于是!
另一边,秦翰完全没有因为张潇辰要拍的是一部架空历史剧,而心生懈怠。
一方面,张潇辰拿了根名为【万寿帝君】的胡萝卜,吊在了他的面前。
另一方面,自家老板是什么级别的编剧?他的剧本能以常理来推论么?
说白了,架空历史好好拍,选好演员和抠细节,一样能做出来不输正剧的品质!
当然,说是架空,但这部剧也不可能完完全全架空。
至少在历史元素,政治背景、礼仪服饰、建筑道具等方面,《琅琊榜》都是有迹可循的。
毕竟你不可能凭空捏造出一整套全新的服化道。
剧中大量借鉴了南北朝中的南梁,大到都城金陵,萧姓皇族,门阀政治生态,小到揖礼、跪拜礼、衣服上的回纹,宫廷服饰的龙凤纹、祥云纹,均还原了南北朝的风貌,以及严格遵循汉晋礼制。
所以《琅琊榜》的成功并不是浮萍,他是建立在一整座坚固地基上的。
带着张潇辰关于认真收集南北朝文化细节,外加汉晋古礼的指令。
秦翰开开心心的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