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5:15天赚了30万 > 第一百九十四章 提前布局明年的计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九十四章 提前布局明年的计划

冯家发生的事,张卫国并不知道。

他开着三轮车,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大姐夫冯长生租的小院外边。

张卫国把车停稳,然后开始卸货。

五麻袋板栗,还有两千斤的红薯,他一个人搬进搬出,很快就把厨房的面积占用了一半。

“呼——”张卫国拍了拍手上的灰,看着这些东西,心里踏实了不少,这都是大姐和姐夫以后在城里立足的本钱。

他从兜里钥匙把门锁好,随后去了隔壁房东家。

“叔,这是冯长生那院的钥匙,您明天给他,我这会儿得赶回去了。”张卫国把钥匙递过去。

房东接过钥匙,点点头:“晓得了,你路上慢点。”

张卫国“哎”了一声,骑上三轮车,又是一路颠簸。

等他回到自家的“张记米粉”铺子时,天色已经擦黑,街边的路灯昏黄地亮了起来。

“哥,你回来了,东西都弄过来了吗?”

“卫国,咋样了?”

他刚一进门,李雪梅和帮着收拾桌椅的春波就同时抬起头,关切地望了过来。

铺子里还弥漫着米粉汤底的浓郁香气,几个晚来的食客正埋头呼噜呼噜地吃着。

张卫国解开外套的扣子,灌了一大口茉莉花茶,这才舒了口气。

“挺顺利的,板栗和红薯,都给他在租的院子里放好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等过两天大姐夫把锅碗瓢盆、煤炉子这些家什置办齐了,我就带他去电影院门口,让他支个烤红薯、炒板栗的小摊子。”

李雪梅闻言,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那就好,大姐夫总算能从冯家那个泥潭里脱身了,以后好好过日子,咱们也能帮衬着点。”她手脚麻利地又烫好一碗粉,让春波端给等着吃米的顾客,这才想起什么似的,对张卫国说:“卫国,今天中午刘军和王浩哥俩来店里吃粉,听春波说咱们十一月初六搬新家,他们俩特意交代了,说那天准时到,要给咱们送乔迁恭喜呢。”

春波在一旁补充道:“是啊,刘军哥还说要包个大红包呢!”

李雪梅嗔怪地瞪了春波一眼:“就你话多。”

她转回头继续对张卫国说:“还有,下午刚子也来找过你,看你不在,就走了。也没说具体啥事,就让你明天得空了去找他一趟。”

张卫国听完,眉毛微微一挑。

刘军和王浩跑南闯北的,路子野,人也仗义。

他笑了笑:“刘军和王浩这两人挺热心肠,也是有本事的人,既然人家看得起咱们,到时候好好招待就是。新家那边宽敞,多来几个人也热闹。”

张卫国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面上不动声色地对雪梅说:“刚子找我,估摸着是想打听我啥时候去羊城,想让我帮着捎带点东西吧。”

吴大刚来找他,十有八九是为了吴德胜那老东西的事儿。

那老小子被自己揍了一顿,应该会在家里养几天伤,暂时不敢闹出别的夭蛾子来。

他打算明天去找刚子,了解吴德胜的情况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得让刚子开始筹钱,过完年他想开衣香丽影的第二间分店,地点嘛,当然是在省城。

省城那地方,比他们德山市繁华的多,市场也大得多。

这事儿,他得提前布局,资金方面,也要让吴大刚早做准备才行。

省城人多,意味着掏钱买东西的人也多,购买力更是德山市拍马都赶不上的。

他的“衣香丽影”要想做大做强,省城是必须要拿下的桥头堡。

这第二家分店,还是跟吴大刚合伙。

资金嘛,老规矩,一人一半。

吴大刚那小子机灵,在德山市这几年也历练出来了,让他去省城打前站,招上两名伶俐点的营业员,工资就按省城那边的行情给,不能亏待了人家,毕竟是新店开张,得让人家有盼头。

至于挣了钱,自然也是他跟吴大刚对半分。

吴大刚肯出力,他也不能让人家白忙活。

等省城这家店的生意稳当了,他琢磨着,这第三家店也该提上日程了。合伙人,就是自家三妹秀兰。

她不想在厂里拿那份死工资,想办个停薪留职,出来闯一闯。

这是好事。年轻人有冲劲,他这个当哥的,必须得支持。

他记得清楚,明年,也就是一九八八年的四月份,德山市政府要搞第二条商业街的招商,那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到时候,他得想办法在那条街上盘下几间铺子。

地段好的,留一间给秀兰开“衣香丽影”的分店,剩下的,就租出去当个甩手掌柜,光收租金都够乐呵的。

这年头,经济活了,老百姓兜里渐渐有了余钱,买东西的欲望也高涨起来。

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一个地方多开几家店,那叫遍地开花,财源广进。

他脑子里闪过几个后来响当当的牌子,什么以纯、艾格、森马,淑女屋、歌莉娅……这些牌子,都是90年代末期才出现的。

如今,他的“衣香丽影”可是足足领先了服装界十年不止。

等“衣香丽影”的品牌在省城站稳脚跟,他就得开始琢磨加盟的事了。他要让这个牌子,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撒遍整个华夏大地,到处开花结果!

以后商铺的价格,可是一年一个价,蹭蹭往上涨。

与其以后眼睁睁看着别人把好地段占了,高价租给自己,还不如现在趁早下手,把这大半壁江山都划拉到自己碗里来!

在德山市买太多铺子,目标太大,容易被人惦记。

他张卫国虽然不怕事,但也不想整天应付那些乱七八糟的麻烦。

可省城就不一样了,天高皇帝远,地方大了去了,除了郑副院长一家,谁认识他张卫国是谁啊?

就算他把一整条街的铺子都买下来,别人顶多也就背后嘀咕一句,这老板真有钱,来头神秘,谁会把他跟德山市那个开米粉铺的张卫国联系起来?

想到这里,张卫国心里一阵火热。

他已经打定了主意,等这次从羊城回来,他不直接回德山,先买张去省城的火车票。

下了火车,他就直奔那些有潜力的商业地段,好好考察考察。

看准了,能买多少就买多少。

这念头一起,张卫国只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干劲,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把大把的钞票正朝自己飞来。

他端起茶杯,将剩下的茉莉花茶一饮而尽,眼神里闪烁着一种名为野心的光芒。

在这遍地黄金的时代,就是得敢想敢干,才能出人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