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半夜的风更凉了,篝火缩成一团暗红,只有落星石的微光在角落里静静流淌。泉灵儿靠在洞口的巨石上,长剑横在膝头,眼皮虽沉,耳朵却始终竖着——夜啼鸟的怪叫像是刻在了脑子里,总觉得下一秒就会再次响起。
李侠和婆婆挤在篝火旁,年轻人终究抵不过倦意,头歪在婆婆肩上睡着了,呼吸轻得像羽毛。婆婆却没合眼,只是望着跳动的火星,指尖反复摩挲着拐杖上的纹路,仿佛那上面藏着安神的咒语。
玉珊辗转了许久,终究还是坐起身,往篝火里添了根细柴。火星“噼啪”一声炸开,她忽然瞥见洞壁上有什么东西在动——借着微光细看,竟是几只指甲盖大的虫子,通体漆黑,正顺着岩壁往熟睡的小九身上爬。
“别动!”她低喝一声,伸手去拍,却被泉灵儿按住。
“是‘蚀骨虫’!”泉灵儿的声音冷得像冰,“别用手碰,会钻进皮肉里!”说着,她抽出长剑,剑尖挑着一小撮火炭,精准地戳向那些虫子。火炭落下的地方,虫子发出细微的“滋滋”声,瞬间蜷成了黑团。
小九被惊醒,看到地上的虫尸,吓得触手都竖了起来:“这……这是什么东西?”
“专啃骨头的毒虫。”怪老头不知何时醒了,揉着眼睛道,“看来这山洞以前是它们的窝,被咱们的火光惊动了。”
李玉也醒了,皱眉看着岩壁上不断爬出来的蚀骨虫,迅速将落星石往篝火旁挪了挪。奇异的是,落星石的光芒所及之处,那些虫子像是遇到了克星,纷纷掉头往暗处钻。
“它怕落星石的灵气!”玉珊眼睛一亮,“快把石头往中间挪!”
众人合力将落星石移到山洞中央,温润的光芒扩散开来,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整个山洞笼罩。蚀骨虫果然不再出现,岩壁上只剩下零星几只被光芒逼得瑟瑟发抖的虫子,很快便缩回了石缝深处。
虚惊一场,众人却再无睡意。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泉灵儿推开洞口的巨石,一股清新的海风涌了进来,带着草木的腥气,却驱散了洞里的压抑。
“天亮了。”她望着远处的海面,“那些虫子和夜啼鸟应该不敢出来了。”
李玉走到洞外,伸了个懒腰,骨节发出一连串脆响。崖壁下的草丛里,隐约能看到昨夜夜啼鸟留下的血迹,被晨露浸得发黑。“看来这岛不仅没船,还藏着不少凶险。”他转头看向众人,“今天兵分两路——我和玉珊、李侠去寻找水源和食物,泉灵儿、小九、怪老头留在山洞附近,看看能不能找到修补山洞的材料,顺便留意有没有船只的踪迹。婆婆,您还是守着落星石,在洞里歇着。”
众人点头应下。出发前,玉珊将神披风撕下一角,递给泉灵儿:“这布料能挡些毒虫,你们小心。”
泉灵儿接过,指尖触到布料上残留的灵力,微微点头:“你们也注意安全,别走远了。”
李玉带着玉珊和李侠往树林深处走。晨光透过枝叶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倒比夜里多了几分生气。李侠背着个用藤蔓编的篮子,眼睛瞪得溜圆,时不时指着树上的野果问:“这个能吃吗?”
玉珊耐心辨认着:“红的能吃,紫的有毒……那个野莓不错,摘点。”
李玉则留意着地面的痕迹,忽然指着一处潮湿的泥土:“这里有水渍,顺着走应该能找到水源。”
三人跟着水渍往山谷走,果然在谷底发现一汪清泉,泉水清澈见底,水底沉着几颗圆润的鹅卵石。“太好了!”李侠兴奋地扑过去,刚要伸手捧水,却被李玉拉住。
“等等。”李玉捡起块石子扔进水里,水面平静无波,他又俯身闻了闻,“没毒,可以喝。”
玉珊从怀里掏出个竹筒——这是她从沉船里抢救出来的——装满水递给李侠:“慢点喝,别呛着。”
l李侠捧着竹筒一饮而尽,抹了抹嘴笑道:“真甜!比城里的井水还好喝!”
三人装满水,又摘了些能吃的野果,往回走时,李侠忽然指着前方的灌木丛:“那是什么?”
只见几株灌木后,隐约露出一角残破的帆布,颜色与他们沉船的帆布极为相似。李玉心中一动,拨开灌木,赫然看到一艘半埋在土里的小船!船身虽已朽坏,却比他们之前看到的破船板完整得多,桅杆断了半截,却还能辨认出大致的轮廓。
“是船!”玉珊惊喜道,“虽然破了点,说不定能修好!”
李侠已经冲了过去,围着船转了两圈:“里面还有桨呢!”
李玉仔细检查着船身,发现只是外层木板朽了,骨架还很结实:“有救。回去叫泉灵儿他们来,咱们把它挖出来,找点藤蔓和木板修补一下,应该能出海。”
阳光穿过树梢,落在三人脸上,映出劫后余生的笑意。原来希望从未远离,只是藏在了灌木丛后,等着他们拨开枝叶去发现。李侠已经迫不及待地往山洞跑,喊着“找到船了”,声音在山谷里回荡,惊起几只早起的飞鸟。
李玉望着那艘旧船,又看了看身边的玉珊,忽然觉得这荒岛的清晨,也没那么难熬了。只要肯往前走,总能在绝境里找到一条路——哪怕那条路,需要他们亲手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