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那每月十块钱,杨舟的日子一定不好过。
这场交谈不欢而散。
但是谁也别想算计何天的录取通知书,她在知青点思来想去,直接就十年高考一朝恢复,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们,如何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加考试,团结一心,一套书一整个知青点看,一起凑钱买灯油,白天上工,晚上学习……
把克服万难,也要学习上进的青年们写的坚韧不拔,充满干劲。
在全国高考火热的同时,各种矛盾也充斥的时候,这篇文章无疑就是当下最需要的。
不仅被投放到省城日报上,还被全国性的人民报纸选中刊登。
这十年,写稿是没有稿费的,但是会有荣誉加持。
何天得到报社回信的同时,本县本公社,本大队,全都知道了何天的壮举,人们在关注这场考试的同时,看到这篇文章,也开始关注何天这位知青中的代表,考试究竟如何。
出名了,万众瞩目,别人才不敢轻易搞你。
何天不搞绝地反击那一套,就要防患于未然,想在对手前面,把所有可能性掐灭在萌芽状态。
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何天的新一篇文章又准时投向报社。
那就是关于国家恢复高考,是对人才的需求,这个需求,将会是连贯性的,意思就是这次高考过后,肯定会经常有高考的机会,让没有被录取的人不要灰心,继续努力,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顺利考上沪市复旦大学,何天在全县都挂了名,随后南郊大队又陆续有知青考上,村民里参加考试的有好几个,但是只有一个考上师范学校。
女知青这边杨薇和乔红都考上了。
拿到录取通知书,杨薇眼眶都红了,还有几个跟她同一届下乡但是已经在村里嫁人的知青来看她。
过去这些人看到杨薇一把年纪,也不肯嫁给当地人,都嘲笑她。
现在只有她等到了机会,众人心里不是滋味,来恭喜的有,来看一眼表达懊悔的也不在少数。
吴玉霞和周海清有些失落,何天把自己的笔记和家里寄来的课本都留下来。
“高考肯定不止这一次,马上就是高中毕业生毕业季,要是高考彻底恢复,下一次考试就不远了,就几个月,你们抓紧好好准备。”
两人闻言,觉得很有道理,很快振作起来。
都已经考上大学,就没有留下的必要了,何天与杨薇收拾行李准备先回家一趟。
两人跟杨舟都是一个街道的。
上次不欢而散之后,杨舟已经很久没找何天说话了,虽然还在帮着蒋芳,但是比往日沉默不少,在男知青宿舍也不怎么说话。
这次知道何天就要回去,忍不住找她说话。
“小天,你后头就走?”
何天点头。
“舟哥,你不要跟我一起回城吗?”
杨舟想了想,缓缓摇头。
“我还不能离开,你读大学也要三四年,等你大学毕业再说。”
何天叹气。
“那就只能这样了,本来说好到二十三岁结婚的,现在看来要再等几年,那你好好表现,我会给你写信的。”
杨舟闻言,心里舒服多了,坦然说出找何天的目的。
“小天,你回去之后,我爸妈要跟你问起我的现状,你怎么说?”
何天不解。
“当然是照实说,你在乡下挺好的,怎么了吗?”
“那要是问我高考成绩呢?”
何天有点一言难尽。
“那你希望我怎么说,你教教我,你怎么教,我就怎么说。”
杨舟盼的就是这样,可这话从何天嘴里说出来,多少有些不是那味儿。
不过不管了,小芳说得对,你别管过程,反正目的达到就行。
“那你就跟他们说,我这次没发挥好,等下次高考,会再努力的。”
何天点头,爽快答应。
“行,我知道该怎么说了,你在这好好的,照顾好自己,也要发扬革命精神,照顾好老弱妇孺,早晚有一天,杨舟精神,会成为全国人民的学习榜样!
我到学校之后会给你写信的,有空还要把你的事迹,我们知青点的团结互助,写成文章,投稿到报社,我们保持联系。”
何天抢在前头,把杨舟要叮嘱的话先给说了,不然她听杨舟说话,总觉得他惺惺作态,会觉得恶心,怕自己装不下去,一拳砸碎他天灵盖。
走对方的路,让对方乖乖在乡下待着,被暧昧对象吸血,然后烂在泥里,是何天早早给他设计好的路子。
杨舟其实并不傻,只是死能装,装久了,没骗过去别人,反而把自己给骗了。
何天只需要装作对杨舟深信不疑的样子,巩固他平凡又逆天的自信心,他就能继续装下去。
没有醒悟过来,主要是他现在日子过的还可以,有何天这个死心塌地不过问他私事的未婚妻,有蒋芳这样柔弱孤苦,只以他为依靠的小百花,又有家里每月补贴,还有因为他的钱,对他死心塌地,一口一个哥的蒋明跟蒋亮。
左拥右抱,小有家财,一群小弟,这几乎满足一个普信男所有梦想,他是不愿意尝试爬出去,然后到发达城市当一个谨小慎微的普通人的。
还恨不得把身边能抓住的这些人都摁在身边,继续自成一方小世界,称王称霸。
这就是何天给他总结的所有心路历程。
不得不说,何天真相了。
她离开的很顺利,回到阔别两年多的家乡,而且是考上大学回来的,这跟衣锦还乡没区别了。
下了火车,乘坐公交车,在巷子口跟杨薇挥手告别,并约好明天去找她逛街,何天快步往家走。
一路上看到认识她的街坊邻居,纷纷打招呼。
何天还没到家,这条巷子都知道,何家下乡的小闺女回来了。
何家夫妻跟二儿子都去上班了,家里没人,但是何天包里有钥匙。
父亲何文渊,是灯泡厂的质检员,母亲陈红梅是厂里女工,何天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大哥在部队多年,现在已经娶妻生子,嫂子也在部队随军,两个侄儿都在那边读书,很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