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年代快穿凡人求生路 > 第642章 被主母打压的庶子2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42章 被主母打压的庶子21

巧了,刚好拿下洪波路段堤坝修筑的,正是上游大地主大乡绅洪家家主。

何天只有两个要求,一是不准偷工减料,二是不准压榨奴役百姓,必须有偿服役。

周围百姓一听,纷纷心动了。

往年每每秋收过后都要被衙门征去免费服役,一家一个,不去的还要拿钱买,三两银子一家。

可一家要是想多去几个,赚个银钱,就只能一两银子一个,里外里,衙门就要赚走二两银子。

现在好了,全部自愿报名,按天付费,供食宿,每天只工作五个时辰。

周围百姓民众纷纷报名,年老体弱的还被刷下去了。

不是没有人上报朝廷,何天这一手,属实让人看不懂。

这不是胡来么?

然而何天自有安排。

两个月后,何天把手中厚厚一沓检举信拿出来,带着府衙护院亲自前往堤坝修筑现场。

现场监官吓得帽子都跑歪了。

何天捏着掺杂碎沙石的石料,用看死人的目光看向监官。

“这七人,是我从工部借调来的,祖传防洪筑堤技术,年年黄河泛滥,都是他们的活儿,明日,我让他们七人来审查,一旦发现任何不合格的地方,那就是拿着朝廷的银钱偷奸耍滑,把两岸百姓的生命当儿戏,等着你们的,你们现在不会想知道。”

一晚上时间,何天从工部借来的七人屋顶瓦片都要被踩烂了。

多少人捧着银钱,想买命,然而都求助无门,甚至还有人想要暗杀何天,笑话,何天感觉自己总是被人轻视。

所有人都下意识把他当做文弱书生。

当初他一箭射杀山匪头目,劈波斩浪,冲上扶桑岛,为朝廷找到银矿,在反贼谋逆的时候,以一己之力护住帝王,这些消息真的没有传开吗?

第二天一早,何天的房门打开,血腥味扑面而来,卧榻旁边尸横遍地,吓得府尹魂不附体,话都说不利索。

何天之前的骚操作都没传到朝廷,邸报还在官道上狂奔呢,何天这边已经审查清楚,将有罪之人打入天牢,特别是汨江上游的洪家,罪名昭着,引起民众愤怒。

洪家不止在修筑堤坝上偷工减料,草菅人命,压榨百姓,还总趁着洪水泛滥时,低价强买周遭百姓田地,将良田记作荒地,骗取补贴,偷税漏税,欺上瞒下,罪恶滔天。

洪家全族都被抓了。

其他四家,纷纷奔走,不仅把吃进去的吐出来,还花钱买命。

很好,钱粮师爷从未见过仓库装不下银钱的时候,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一幕,不得不感叹大人英明。

也是这时候,何天亲自出马,从上游洪家良田附近,挖渠引流,将容易冲刷过来的江水引入另一条江,让两条江水围绕敏州顺流而下,奔腾入海。

原先采购的建筑材料,用在下游的也不浪费,全部拆过去。

钱,有的是!

洪家家底丰厚,光一家子积攒的家私就足够何天用了。

总算赶在今年的夏汛抵达之前,挖渠打堰,有惊无险地度过夏汛。

整个敏州百姓都沸腾了,他们长这么大,从未见过一点水都没浸过来的时候。

就算有的年头雨水少,那也会薄薄地淹上一层,百姓进城都要脱鞋子捋裤腿涉水,哪年都要冲走淹死人,今年就这样,竟然就好了?

民间歌谣都出来了,淹死一个洪地主,造福整个敏州府。

原来只要从上游把洪家良田牺牲掉,就能保住下游整个州府百姓的田地。

多少年了,这都多少年了,每年整个州府少收一季粮食,淹死百姓无数,积攒下来,都是血与泪。

所有衙差师爷,工事买办,乡绅富户,全都惊出一身冷汗。

何天从上任之日起,就在布局。

从收受贿赂,反手成了捐赠防洪堤坝修筑,到卖官位,说到底,就是一遍搞钱,一遍搞人,最后洪家被选中,只不过是洪家良田所在位置合适。

他们以为何天年纪轻轻,没想到年纪轻轻就把他们玩弄股掌之中,跟耍猴没区别,偏偏他们知道也晚了,只能服软,什么都做不了。

三年任期,何天就只干了这一件事,就让敏州府财政税收翻倍,关键是衙门本来就钱多。

都是何天找来的钱,只是倒了几个心术不正的商户,和一个洪家。

虽然旁的地主心有余悸,但属实不成气候,对何天构不成威胁。

当然,他在心里算过无数次,如何降低影响,尽量不动到别人家的蛋糕。

毕竟只有当官的才能当地主,平头百姓手里田地多,意味着赋税也重,何天属实是在权贵手里夺食,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刀锋起舞。

只有夫人欧阳静怡才知道,何天是如何呕心沥血,每天晚上都在盘算到底该挖谁家。

一个小小敏州府的舆图都快被他翻烂了。

也是这三年,夫人又给何天添了个次子。

不过三年时间,何天就让敏州富庶起来,这个政绩不可谓不亮眼,就连已经退居二线,荣阳天年的太上皇都知道了何天的壮举,忍不住感叹。

果然是十二岁开始琢磨,八年磨一剑的好苗子。

太上皇还跟皇上讨论何天。

“这是朕为你留下的忠臣,景行文武兼修,心怀天下,可为肱骨。”

新皇早就知道何天这人,作为皇子时,还与何天有过交集,对父亲的话深以为然。

三年任期满,何天接到诏令,要回京了。

何天出发的日子定下来,本来准备悄悄地走,没想到前一天就被人打听到消息,夜里路两边全是附近十里八村赶来的村民,甚至还有人领头,为何天做了万民伞,等第二天一早,何天出门,就在道路两旁看见相送的民众。

何天看着心里不是滋味。

老百姓是真容易满足,他只是做了一件事,就有了这么多拥护。

欧阳静怡坐在轿子里,身边跟着奶嬷嬷,怀里抱着一岁大的幼子,长子跟在他爹身边,不用欧阳静怡操心。

看着街道两边哭喊着不舍得何天走的百姓,甚至还有上年纪的阿婆跪地高呼青天,欧阳静怡自豪感油然而生,对何天全是钦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