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力手指着契约,跟周安等人说道。

“咱先看这块大地,东边到村口那老槐树,就那特别粗、夏天好多人乘凉的。西边到小河沟边,天热的是时候那里热闹得很。南边挨着李二家地,他家菜长得可好。北边到那条小路,咱平时去地里干活都走那儿。按村里量地的法子,这块地有三亩二分。”

喝了口水,接着说:“再瞧这块小的,东边紧挨着周正家新宅,以后两家串门方便。西边到王麻子家的篱笆,扎得可结实。南边和北边都是村里公用空地,平常大伙在那儿晒粮食、唠嗑。这块地是一亩六分。周安家单独那块在村西头,东边是张三家菜园,西边靠着小树林,南边和北边分别是村里灌溉渠和土坡,边界都明明白白的。”

大伙围在桌子边,听得认真,不时点头。

秦力接着讲:“按村里规矩,这契约得写三份。一份你们自己留着,以后要是有啥纠纷,这就是证据。一份我交到县里备案,县里登记了,这地买卖才合法。还有一份放在我这里。”

秦力仔细检查一遍,确认没问题,就说:“好了,这契约就算成了。”

拿着契约,周正几个付银子的手这才不抖了。

这次回来就是为解决宅基地的事儿,既然宅基地看好了,就得回县城干活。

不过去干活前,得先去县衙定契。

很快,驴车拉着周安、周原、周正、刘山娘和秦力,晃晃悠悠出了清水村。

其他人刚买地,马上建房手头紧,所以买了宅基地就急着建房的,就只有周安。

周安没建过房,想起现代刷视频说装修特别难,再加上换了个新地方原主记忆里的手艺人全用不上。

周安只能问秦力。“里正,这清水村建房子是个什么流程?”

秦力眯着眼,回忆着说:“首先得请个靠谱工匠。咱这十里八村,有几个手艺好的,我回头给你介绍。他们会丈量、绘图,能按你的想法,把房子样子画出来。

这工匠得早点定,好让他们准备材料。砖、瓦、木梁,一样都不能少。找个好窑厂,定下足够的量。木材的话,村外头山林里有合适的树,但得打听清楚,哪些能砍,哪些不能砍。”

秦力摸了摸下巴,接着说:“还有这地基,千万不能马虎。你那地在村西头,地势虽说平整,可也得深挖夯实。我听说邻村有户人家,建房地基没打好,住几年房子就倾斜了。

你找些壮劳力,多花些时间,把地基打得结结实实的。等工匠把图纸画好,咱再合计合计房间咋布置,是多隔几间住人,还是留个宽敞堂屋待客,都得提前打算好。”

驴车往县城走,秦力又说:“等材料备齐,地基打好,工匠就能开工了。这期间,你得常去盯着,一是保证他们按图施工,二是看看有没有偷工减料。虽说都是乡里乡亲介绍的,但建房是大事,一点都不能疏忽。”

周安认真听着,不停点头,把秦力的话记在心里。

没一会儿,驴车到了县城门口。进城后,大伙直奔县衙。

在县衙里,秦力熟门熟路带着周安他们找秦木生。

路上,秦力给大伙介绍县衙布局,说哪个地方是干啥的,让大家别太紧张。

走着走着,秦力指着前面说:“看,那就是木生。”秦木生正站在廊下整理文件,听到脚步声,抬起头,放下手里的笔,笑着迎上来:“爹,您今儿咋有空来县衙了?”

秦力说:“木生,咱村周安买了块宅基地,今天来办定契手续。”

周安他们跟在后面,秦木生这才看见。“周兄弟,你还用我带着去办手续吗?”

秦木生开起玩笑。

上次宁安带着衙役去清水村,所以县衙里都知道宁安和周安关系好。

有这层关系,没有人拦路收起,秦木生也轻松不少。

周安笑着回应:“宁公子那可是大人物,不能轻易出动。”

秦木生哈哈一笑:“周兄弟这话有意思,宁公子确实像宝贝疙瘩,县衙里谁不敬重。”

说着,秦木生就带着大家去找书吏。

路上,他还跟周安他们讲办定契手续大概要干啥,让大家心里有个底。

到了书吏那儿,书吏正板板正正地坐着,面前摆着笔墨纸砚和一本厚厚的登记簿。

秦木生恭恭敬敬递上契约,说:“大人,这是清水村村民周安的宅基地买卖契约,来办定契手续。”

书吏接过契约,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书吏说。

“这契约格式没啥问题,不过这宅基地边界得再仔细核实一下。你们有没有证人能证明这边界信息?”

秦力赶紧上前说:“大人,我是清水村里正,这宅基地边界在村里都知道,东边……”秦力又把边界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书吏又说:“另外,得收一百税钱,还得交二十一文纳头子钱。这是朝廷规定,用来维持县衙办事、公文备案啥的。”

周安赶忙从怀里掏出钱袋,数出相应的铜钱,双手递给书吏。

书吏接过钱,一个一个数清楚,才放进旁边的钱箱。

接着,书吏拿起毛笔,蘸满墨,在登记簿上认真写起来。他把周安宅基地的位置、面积、买卖双方信息还有定契日期,都写得清清楚楚。

写完,用力在印泥上按了印章,“啪”的一声,鲜红的官印盖在契约和登记簿上,看着特别庄重。

“好了,定契手续办完了。”书吏说完,把一份契约递给周安,“这份契约你好好收着,以后要是有土地纠纷,这就是铁证。”

周安双手接过契约,小心翼翼放进怀里,满脸感激,连声道谢:“多谢大人。”

看到周安这个样子,书吏也松了口气。

看样子这周安非常不满意,应该不会跟县令公子说什么的。

秦木生在旁边笑着说:“周兄弟,这下你踏实了。有了这盖官印的契约,你的宅基地就受朝廷律法保护。”

周安办完,周正、周原、刘山娘他们也依次盖完章。

从县衙出来,秦力想起之前和周安说建房的事儿,就说:“周安啊,定契手续办完了,接下来得赶紧准备建房。我回去就给你联系那几个手艺好的工匠。”

周安感激地说:“那就全靠里正您了,我对建房一窍不通,全仰仗您指点。”

秦木生也在旁边说:“周兄弟,你放心。这附近哪个手艺人手艺咋样,我爹门儿清,你就放一百个心。”

“那可太好了。”

大家正说着,就听到有人说话。一瞧,是穿着绸缎长袍、戴着玉佩的宁安走过来。

秦力和秦木生父子俩,一看到宁安,眼睛一下子亮了,接着就露怯缩的样子,毕竟宁安是县令的儿子,惧是在正常不过的事。

看着周安的眼神,满是羡慕。

周正他们几个,因为见宁安次数多了,没那么惊讶,表现得很平常。

周安对宁安更随意,笑着说:“宁公子,是不是在我后面派了人跟着啊?不然我一到县衙,您就来了。”

宁安笑着,慢慢走过来,说:“听说周伯父买了宅基地,这可是大事,以后安家立业就有着落了。”

周安连忙说:“多亏了宁公子帮忙,好多事儿才顺顺利利。这次定契,也多亏秦力里正和秦木生兄帮忙。”

周安知道秦力对他这么照顾的原因,投桃报李,他也愿意让秦木生在宁安面前露脸。

秦力赶紧摆摆手,恭敬地说:“宁公子,周安是咱村好后生,能帮上忙是应该的。而且这都是按规矩办事,不敢说功劳。”

秦木生也一个劲儿点头,样子很是拘谨、尊敬。

宁安微微点头,然后看向周安问:“那接下来,建房的事儿都计划好了吗?”

周安就把秦力说的建房步骤,一五一十跟宁安说了一遍,最后还说:“我对这些事儿不太懂,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

几个人又聊了几句,宁安和周安,周正他们回摊位。

周安想送秦力回去,秦力却坚决推辞。

周安看秦力是真心不想,也就不再坚持。

看着宁安走远,秦力忍不住对秦木生说:“木生,周安能认识宁公子这样的贵人,真是让人眼馋。以后周安建房,要是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你可别推脱。”

秦木生说:“爹,您放心,我肯定不会推脱,这点道理我还是懂的。”

秦力又说:“你知道吗?周安打算把他儿子都送去王童生那儿读书。”

秦木生惊讶地说:“那得花不少银子,他舍得啊?”

秦力说:“有啥舍不得的,他有卖麻辣烫这挣钱的买卖,而且这么多人读书,只要读出一个举人来,有周安跟宁公子的关系在,咱们以后就只能羡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