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张师傅就带着几个工匠来到宅基地。
大家分工明确,有的量地,有的标记位置,忙得热火朝天。
周安一家也没闲着,周大牛和周铁根帮忙搬工具、递材料。
周墨轩和周来福在旁边出主意,给工匠们提出一家人早就商量好的要求,裴逸安和周翠负责烧水送茶,李杏就负责做饭。
反正没有一个能休息的。
张师傅他们画好图,就开始准备材料。
建房子光靠周安家里这几个人可不够,而周正他们要卖麻辣烫,也抽不出身。
周安就找了个空闲就去找秦力,“里正,我这建房还得找点人手,你帮我参谋参谋。”
秦力,“一天给多少工钱?”
周安说:“一天十文,还包一顿午饭。”
虽说去县城干活,工钱能到十二十三文,可包午饭的没几家。
周安不是舍不得多给点钱,就是不想当冤大头,所以就按市场价来。
前两天周安帮他儿子在宁公子面前露了脸,秦力也得表示表示,更何况周安又不打算少出钱,只是要找几个老实人做工。
“行,我跟村里人说一声,想干的让他们来我这儿报名,到时候你建房直接说。”
这会儿砖和木材还没备齐,只能先做些准备工作。
过了几天,建房用的砖、木材等材料陆陆续续运到了宅基地。
一大早,报名来帮忙建房的村民都来了。
张师傅站在宅基地中间,有条有理地指挥大家。
村民两人一组,抬着沉甸甸的砖块,稳稳当当地在场地里来回走,把砖块码放得整整齐齐。
工匠们熟练地拿起工具切割木材,木屑到处飞,空气中都是淡淡的木香。
周大牛和周铁根干活特别拼命,一趟趟地搬砖,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虽然累得不行,但眼里全是高兴劲儿。
周墨轩和周来福在旁边仔细看着工匠们干活,时不时就冒出些关于房屋布局和结构的新想法。
裴逸安和周翠还是负责后勤,拎着装满茶水的大桶,在忙碌的人群里跑来跑去,给大家递上一杯杯凉茶。
李杏在临时厨房里忙得脚不沾地,她切菜、炒菜的动作特别麻利,可这么多人的饭,一个人实在做不过来。裴
逸安、周翠、周来福、周墨轩都得去厨房帮忙。
大家一起动手,不一会儿,诱人的菜香就飘出来了。
开饭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炒的时蔬清爽可口,特别下饭。
周安家里条件一般,这么多干活的人,不可能顿顿有肉,只能每天买点肉,掺在蔬菜里。
大家一边吃,一边夸李杏厨艺好。
有个村民竖起大拇指说:“李杏啊,你这手艺太绝了,我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菜。”
李杏笑着回答道:“大家吃得满意就行,多吃点,下午才有劲儿干活。”
开始干活后,张师傅他们从村里人口中知道了周安和宁安的关系。
这其实是周安有意透露的,听说建房子容易有猫腻,为了以后住得舒心,就想借借宁安的名头。
中间宁安还专门来看过建房。
从那以后,建房那叫一个顺风顺水,一点问题都没有出过。
但当天和地时候,人就不怎么和。
建房一个月后的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
雨下得特别大,宅基地一下子变成了一片泥沼。
大家只能停下手里的活儿。
周安看着这场大雨,眉头皱成了个疙瘩。
这雨要是一直下,工期肯定得耽误,备好的建筑材料也可能受影响。
张师傅看出了周安的心思,过来安慰他:“周安,别太担心,这雨应该下不了多久。等雨一停,咱们赶紧干活,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
只能周安点点头,强忍着心里的着急,和大家一起等雨停。
一个多小时后,雨终于慢慢停了。
大家马上行动起来,清理场地里的积水和淤泥,检查建筑材料有没有受损。
还好大部分材料都有遮盖,没受太大影响。
张师傅重新调整了施工计划,带着大家争分夺秒地接着建房。
之后虽然还有点小问题,但事情都有条不紊的做好了。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房子的模样渐渐有了。
看着一天天建好的新家,周安一家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周翠更是迫不及待地幻想自己未来的房间会是什么样,拉着裴逸安的手,兴奋地说:“逸安哥,等房子建好,我要在房间里摆满漂亮的花,还要贴上我最喜欢的窗花。”
“好,到时候我帮你一起布置。”裴逸安也有个房间,忍不住说道:“到时候你也帮我一起。”
周翠的耳朵尖微微泛红,很小声地说道:“好的。”
时间一天天过去,房子的主体结构终于完工。
接下来就是内部装修和装饰。
周安一又忙了起来,挑选合适的木材打家具,买色彩鲜艳的布料做窗帘和被褥。
周墨轩读过书,想法特别多,对家具的样式和摆放位置提出超多的想法。
“这桌子的角要是做成弧形,不仅好看,还不容易磕着人。”
工匠们听了,都觉得有道理,更重要是哦他出了银子。
周安则忙着和商家讨价还价,就想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材料。
选布料的时候,周翠眼睛都亮了,在一堆五颜六色的布料里挑来挑去。
她拿起一块粉色带碎花的布料,兴奋地对周安说:“爹,这块布做我的窗帘肯定好看。”
周安笑着摸摸她的头,说:“好,咱翠儿挑的肯定错不了。”
李杏则是最关心她的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