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安一家子在上京城里热热闹闹过大年的时候,他精心准备的年礼,也一路哐当哐当,送到了福安县。

宁县令府上

宁县令捏着礼单,眯着眼看了半晌,脸上是止不住的满意,捻着胡须对旁边的夫人说,“夫人你看,周安…咳咳…周大人如今是愈发稳重了,这礼,送得恰到好处,有分寸。”

旁边的宁夫人接过礼单,眼神挑剔地扫了一遍。

笔墨纸砚、几匹还不错的料子,外加几盒京城常见的点心。

东西不算寒碜,但也绝谈不上多么贵重稀罕,完全符合一个刚入职、俸禄有限的翰林官的身份。

可偏偏就是这份“合乎身份”,像根小针似的,噗嗤一下把宁夫人那点强撑的优越感给扎漏了气儿。

周安要是送来远超能力的厚礼,她还能撇撇嘴骂一句“暴发户”、“吃相难看”。

要是送得寒酸,她更能叉着腰理直气壮骂他“忘恩负义”。

可现在,这份得体又保持着距离的年礼,明明白白地告诉她,周安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泥腿子了,人家现在的位子比她还高。

宁夫人心里那股邪火蹭地就冒了上来,混合着强烈的不甘和失落。

她啪地一下把礼单拍在桌上,声音尖得能戳人,“哼,不过是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瞧把你给稀罕的。当初要不是我们……他周安能有今天。如今倒好,翅膀硬了,就拿这些破烂玩意儿来敷衍我们。果然是泥腿子出身,就算穿上了官袍,也改不了那穷酸抠搜的小家子气。”

她越说越来气,仿佛周安送来的不是年礼,而是专门来打她脸的棒子。

宁夫人死活没法接受,那个曾经她连正眼都懒得给的“脚底泥”,如今她居然要讨好他。

这念头让她像吞了只苍蝇,噎得慌,浑身不得劲。

宁县令看着自家夫人这副模样,无奈地摇摇头,知道她这是心病又犯了。

夫妻多年,他也懒得争,干脆转移话题,“行了行了,不说这个了,清逸在那边怎么样了。”

一提女儿宁清逸,宁夫人的脸色更是垮得没法看。

宁清逸倒是嫁进了知府的门第,可毕竟娘家门槛低了些。

她那女婿自个儿不争气,也不待见清逸。

婆婆天天摆谱立规矩,宁清逸日日得请安伺候。

回到自己房里,还得应付丈夫那些莺莺燕燕。

宁清逸又不是忍气吞声的性子,天天吵,夫妻感情冷得像冰,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憋屈。

再想想宁竹茹如今在周家过得滋润日子,宁夫人心里那叫一个悔啊,肠子都青了。

要是当初……

但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卖。

洛家洛家老爷子收到年礼,先迫不及待地拆了周安的亲笔信。

信里周安特意感谢了洛晨在永平府的鼎力相助,夸他“胆大心细,堪当大任”。

“好,好啊,周大人真是重情义,”洛老爹拍着大腿,笑声都快把房顶掀了,“晨儿,你看看。跟着周大人,准没错。人家心里记着你的好呢。”

这份肯定,比收到什么金银财宝都让洛家开心。

洛老爹兴奋地直搓手,“过完了年,你赶紧收拾收拾回周大人身边去,这好位置可不能让别人给占了,咱们家的生意,说不定也能借着这阵东风,往外扩一扩呢。”

秦里正收到年礼时,激动得手直哆嗦。

礼物是几匹厚实的棉布、一些京城才有的稀奇糖果,还有一套文房四宝和启蒙书。

“哎哟喂,状元公,京官老爷,竟然还惦记着咱这老骨头和小崽子,”秦里正对着上京方向连连作揖,眼眶都激动得发红了。

这份尊重,让秦里正在村里觉得脸上倍儿有光,走哪儿都不忘夸周安的好,成了周安在老家最铁杆的“头号宣传员”。

周原和周正看到好几车的年礼,眼睛顿时就热乎了。

里面是给他们两家过年的银钱、厚实暖和的布料、丰富的年货,还有给孩子们做的新衣、新书和新奇好玩的小玩意儿。

“安弟……自己刚站稳脚跟,还这么惦记着我们……”周原这憨厚汉子,声音都哽咽了。

信里周安嘱咐他们安心过日子,不用怕事。

这份来自上京城的依靠,让两家人心里踏实又温暖。

夏叶子和翁招娣摸着好料子,看着孩子们欢天喜地的样子,对这位小叔子更是感激得不知说啥好。

如今在乡里,谁见了他们都客客气气的,他们都明白,这都是沾了周安的光。

“明年私塾一定要弄好,到时候家里的小孩都去读书。”

“对对,这是一定的。”

“也不知道小叔在上京怎么样了,信里面都是报喜不报忧的。”

于春丽的父母收到年礼时,高兴的眼泪都要掉下来。

现在两家地位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他们听了不少闲言碎语,收到年礼看到女儿的信,老两口的心一下子就定下来。

看着这些年礼,于老爹对周安这个亲家真是满意得没法说,“好,好啊,春丽这丫头,算是掉进福窝里了,姑爷真是周到人,这么给春丽做脸。”

于老娘更是笑得见牙不见眼,觉得女儿在周家地位稳当着,他在村民面前也感觉腰杆子挺直了不少,格外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