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里的镇宅之宝 > 第95章 团拜年流程计划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易中海一听这话,抬手摆了摆:“别排次序了!咱院里论年纪最长的,就数聋老太太,

都快八十了!她老人家无儿无女,在院里住了大半辈子,论辈分、论岁数,

都该是第一个受拜的。咱领着全院人先去给她老人家磕个头、问声好,既合规矩,

也显得咱院里人懂礼数不是?不用额外花票花钱!”

阎埠贵这才放下心来,点了点头:“不花票钱就行!”

刘海中皱了皱眉,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子道:“老易这话在理,

聋老太太确实是院里的老寿星,该第一个拜。可我琢磨着,要是只单给她老人家拜年,

院里其他六十岁以上的长辈会不会有想法?比如外院的张大爷,都六十五了;

后院的李婶子,也六十二了,他们都比咱大十好几岁,要是咱只围着聋老太太转,

人家嘴上不说,心里头说不定得嘀咕‘这是看人下菜碟’!”

阎埠贵连连点头:“老刘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咱办团拜年就是为了让全院人都高兴,

可不能因为这事儿得罪人。要不这样,初一早上咱先领着大伙儿给聋老太太拜个年,

然后就在中院里,让各家的小辈们各自给自家六十岁以上的长辈磕头,

咱仨再挨个儿给院里其他六十往上的老人们作个揖、道声‘过年好’,

这样既突出了聋老太太的特殊,也没落下旁人,还不用花票花钱,您看咋样?”

易中海沉吟一会儿,缓缓道:“这法子倒是周全,可就是少了点‘团拜’的热闹劲儿。

我看不如这样 —— 初一早上咱先把聋老太太请到中院的主位上坐着,

然后全院人围成一圈,咱仨先代表全院给她老人家鞠躬拜年,说几句‘祝您老身体康健、

多福多寿’的吉祥话,再让孩子们轮流给她递块糖、说句吉祥话。

之后,咱再提议‘各家小辈给自家长辈拜年’,特别是家里有六十岁以上老人的,

都得好好敬着,这样一来,既敬重了老寿星,也让其他长辈得了体面,两头都不耽误!”

刘海中眼睛一亮,“啪” 地拍了下炕沿:“好主意!这安排既合规矩又显人情!

而且聋老太太耳朵不好使,咱得让傻柱那大嗓门多喊几句吉祥话,保证她老人家能听见。

另外,给聋老太太的拜年礼也得备一份,不用多贵重,买斤槽子糕、称斤水果糖就行,

算是全院人的心意!槽子糕得用粮票,水果糖得用糖票,我这儿还有三两粮票、

一两糖票,先拿出来!”

阎埠贵一听 “买” 字,立马急了:“哎哎哎!这可不行!

买槽子糕和水果糖不光得花钱,还得掏粮票糖票!一斤槽子糕得五毛多配三两粮票,

一斤水果糖八毛配一斤糖票,加起来一块三毛钱,还得搭票!

我看就从各家分的水果糖里匀出几块给老太太得了,不用额外买,省得又要摊票摊钱!

我这刚多掏了三两粮票、八钱肉票、三毛多钱,可再也掏不出了!”

他说着就把粮本和钱袋子往怀里又塞了塞,仿佛生怕被人抢了去。

易中海无奈道:“老阎,就买半斤槽子糕、一斤水果糖,总共也就一块零五分钱、

二两粮票、一斤糖票,剩下的票和钱我来出行了吧?”

阎埠贵这才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那感情好!还是老易你大方!

七毛五都能买十斤棒子面了,再加票,我可舍不得!”

赶紧在小本子上记下来,笔尖都快戳破纸了:“记下了!初一早上先请聋老太太坐主位,

全院集体拜年,老易和老刘出票出钱备拜年礼;再让各家小辈自行给长辈拜年,

尤其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得重点敬着。这样就妥当了!三十晚上的流程也得捋顺:

天黑了各家都到中院聚齐,先一起包饺子热闹热闹,和面的盆、擀皮的杖都让各家自带,

别用院里的新家伙,省得磕坏了要赔;等半夜十二点的钟声一响,立马下饺子、上硬菜,

开席吃年夜饭!吃完了大伙儿围着煤炉烤烤火,煤块省着点添,别烧太旺,

省得不够用还要买 —— 煤也得凭煤票!让傻柱唱段《定军山》,

孩子们再放几个小鞭炮,鞭炮壳子别扔,收起来还能卖废品换俩钱,

这才叫过年的热闹劲儿嘛!”

刘海中又补充道:“老阎这安排太地道了!我再插一句关于饺子的讲究 ——

三十晚上吃不完的饺子,初一早上煎着吃,叫‘翻身饺’,

寓意来年顺顺利利,日子越过越红火!”

易中海笑着点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这些老讲究都得跟上,

不然就少了年味儿。傻柱掌勺的硬菜也得搭配着来,炖肉、酱肘子、红烧鱼一样不能少,

鱼不用票,得是整条的,寓意‘年年有余’,而且得留着鱼头鱼尾,初一再吃,

叫‘有头有尾’,多吉利!炖肉和酱肘子的肉票我再凑凑,争取不用大伙儿再掏!”

阎埠贵立马接话:“炖肉买十五斤就行,现在肉价八毛五一斤配一斤肉票,

十五斤就是十二块七毛五、十五斤肉票;酱肘子买六个,一个一块二配二两肉票,

总共七块二、一斤二两肉票;鱼买六条,每条两斤,五毛五一斤不用票,算下来六块六。

这些加起来都快三十块了,票也得十六斤多,可别买多了,买多了票钱都不够!

白面六十三斤半,0.185 元一斤配一斤粮票,得十一块七毛五、六十三斤半粮票,

这还是按平价买的,要是买议价的更贵还得多掏票!”

他边说边在本子上改着数字,生怕多花一分钱、多掏一张票。

阎埠贵把笔一合,满意地拍了拍小本子:

“齐活了!食材采购得提前三天我亲自去东单菜市场,肉要选那五花三层的,

得让老李头给我通融着少用点肉票;白面按 0.185 元一斤配粮票买,

不多不少六十三斤半;鞭炮等到年三十下午去供销社买,就买三串一千响的大地红,

两块四不用票;给老太太的礼有老易和老刘出票出钱,可别漏了!对了,

采购的时候再问问,有没有快下架的冻梨、柿饼子,不用票还便宜,

给孩子们当零嘴,准保他们高兴还省票钱!”

刘海中笑着打趣:“你丫真是票和钱都算精了!一分钱一张票都能掰成两半用!”

阎埠贵也不恼,嘿嘿一笑:“过日子不就得这样?票钱都得省着来!我可告儿你,

我那三毛钱的酱油票都攒了俩月才舍得用,这三毛块钱、三两粮票,

我得省多久才能补回来!”

易中海摆了摆手:“行了行了,都别贫了,就按老阎算的来,

明天你亲自去采买,可别让人骗了票钱!”

“得嘞!” 阎埠贵拍着胸脯应道,把小本子和粮本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

又摸了摸钱袋子,这才放下心来。

就在三人把年夜饭的饺子讲究、拜年流程都敲定,脸上刚露出点轻松神色时,

阎埠贵手里的动作突然顿住,眉头 “唰” 地皱了起来,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烫手的事儿,

清了清嗓子道:“哎,我说哥儿俩,流程是定好了,可还有个棘手的问题没说呢!

许大茂家是特殊情况,咱好商量,可前院刘清儒家那十几口人,单说饺子就得包多少啊!

这份子钱要是算不明白,别说三鲜馅儿了,恐怕连猪肉白菜的都不够吃,

给聋老太太的拜年礼都得打折扣,这才是真能让人头疼的主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