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股长听完苏岁岁的话,手指在介绍信上敲了敲。

他忽然叹了口气。

“苏同志,你这计划,让我想起二十多年前了。”

他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镜片。

“那时候我刚从农校毕业,分配到公社兽医站,也想给老乡们干番事。”

“那地方山区多,老乡们就靠几头猪羊过日子,可年年闹猪瘟,十头能活三头就不错。”

“我那会儿年轻,一股子傻劲,背着药箱跑遍了十里八乡,想教他们给猪打疫苗,搞圈舍消毒。”

苏岁岁没插话,静静听着。

“可难啊。”

李股长苦笑一声。

“老乡们信老理,说猪生病是老天爷要收,不肯让我打针,还说我毛头小子瞎折腾。”

“有次我给一个生产队的猪防疫,那一整个生产队的人拿着锄头追了我二里地,说我要毒死他们的猪。”

李股长戴上眼镜,看着苏岁岁手里的本子。

“后来我想,要是能有好的种猪,有科学的饲料,老乡们见了实效,说不定就信了。”

“可那时候啥都缺,公社里连台像样的消毒器都没有,种猪更是金贵得很,咱想都不敢想。”

苏岁岁心里有点酸:“李股长,您那时候也是不容易。”

“可不是嘛。”李股长摆摆手,“后来我调去农林局,这心思就搁下了。”

“今天听你说要搞试点,要配饲料、搞防疫,还要带军嫂们一起干,不怕直说,我看到你一个小姑娘说这些,很意外。”

“你家世好,原本工作也好,犯不着来做这些。”“但是你刚刚跟我说得清清楚楚,有部队支持,有苏老先生的设备技术员,还有军嫂们齐心干,比我那时候强百倍!我跟你说,这事儿不光能成,还得干成典型!”

苏岁岁眼睛亮了:“那您能给我们指条明路不?比如良种猪该怎么引进,防疫流程得怎么走?”

“这你算问对人了!”

李股长起身从文件柜里翻出一沓资料。

“咱县畜牧站刚从省里领了一批长白猪的种猪,品种好,长得快,就是老乡们不敢试。”

“你要是能说服黄花村的老乡,我先给你们拨两头!”

“防疫流程我让王站长给你画成图,一步一步写清楚,保证老乡们能看懂。”

他又拿出个红皮本子。

“这是《畜禽防疫手册》,里面啥病用啥药,咋消毒,写得明明白白,你拿去给军嫂们学学。”

“有不懂的,随时来问我,我保证随叫随到!”

苏岁岁接过资料,笑容明媚:“多谢李股长!我们肯定好好干,绝不给您丢人!”

“啥丢人不丢人的。”

李股长送她到门口,“你能为老乡着想,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记住,遇到坎儿别自己扛,咱农林局就是你们的后盾!”

从农林局出来,日头已经升到头顶。

苏岁岁揣着资料往部队家属院赶。

刚进家属院,就见王彩荷,李群芳、张菊英几个在槐树下聊天,周围还有一群打闹的孩子。

“岁岁!”

王彩荷眼尖,朝她喊了一声。

“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

苏岁岁把资料往石桌上一摊,笑着道:“什么都瞒不了彩荷姐。”

“今天我去农林局了,这事儿成了!李股长还答应给咱拨两头良种猪,送防疫手册,让畜牧站的王站长亲自教咱技术!”

“真的?!”

李群芳凑过来,手指点着长白猪的照片,“这猪看着就壮实,比咱村里的黑猪强多了!”

张菊英:“这里面写的给猪打针的法子,看着不难,我琢磨着能学会。”

“那咱得赶紧合计合计!”

王彩荷拍着大腿,“我看就今天下午,把愿意干的军嫂都叫来,咱开个会,分分工,明儿就去黄花村!”

“我去叫人!”李群芳起身就往巷口走,“周桂兰、赵红梅她们昨天还问呢,准乐意来!”

张菊英也说:“我回家把那本《家畜接生大全》拿来,给姐妹们瞧瞧。”

大家风风火火,热情高涨成这样,倒是苏岁岁没想到的。

她很欣慰也很高兴。

大家一起努力,一定可以办成事。

不一会儿,家属院的军嫂们就聚了过来,老槐树下挤满了人。

孩子们被打发去旁边玩泥巴,女人们围着石桌坐成一圈,热闹得像赶集。

“姐妹们静一静!”

王彩荷嗓门亮,一开口就把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压了下去。

“让岁岁给咱说一件重要的事!”

苏岁岁清了清嗓子,把跟李股长谈的事说了一遍。

“……现在咱第一步,就是去黄花村找王支书,跟老乡们搭上线,看看谁家愿意先试。”

“然后咱分分工。”

“彩荷姐你性子直,跟老乡打交道的事就归你。”

“群芳姐心细,记账、领材料这些活儿你多费心。“菊英姐和红梅懂接生,先跟着畜牧站的人学防疫打针。”

“桂兰姐以前种过地,饲料地的事就拜托你了。”

“……”

“我没啥说的,听岁岁的!”

王彩荷第一个举手,“明天我就跟你去黄花村,保证把老乡们说动!”

周桂兰有点不好意思:“我种过地是没错,可饲料地要种玉米、豆荚,跟种庄稼不一样吧?我怕弄不好。”

苏岁岁:“不怕!”

“我外公派的技术员后天就到,到时候让他专门教你,保准你学会。”

李群芳翻着防疫手册,皱着眉:“这上面写的给猪测体温,咋测啊?”

张菊英:“我听我妈说过,给猪测体温得用长体温计,插……插屁股眼里。”

“王彩荷拍了下桌子,“为了老乡们能多挣钱,别说给猪插体温计,就是给猪铲屎咱也干!”

“咱们女人能顶半边天!”

“对!”

赵红梅是才来随军的新面孔,来了一个月左右,在这里是最小的,只比苏岁岁大两岁。

来部队她就听说过苏岁岁的事迹了,很佩服她,只是以前没有机会近距离打交道。

“苏同志,我愿意跟着你干!”

苏岁岁笑着应了一声:“嗯!”

她从布包里掏出李股长给的良种猪照片,给大伙儿传着看。

“你们瞧这猪,半年就能长两百斤,比本地猪多涨五十斤,老乡们能多挣不少钱呢!”

“真能长这么快?”

一个军嫂凑过来看,“那可得好好喂,不能亏了这金贵东西。”

“所以才要学科学饲料嘛。”

“我外公厂里的工程师说了,玉米、豆饼、骨粉按比例配,猪吃了又长肉又不得病。等咱饲料地种好了,就自己配饲料,不用花钱买!”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从咋跟老乡打交道,到咋学技术,再到以后咋扩大规模,说得眉飞色舞。

还有说要把自家男人的旧军装改了做工作服的。

有说要让孩子跟着去地里帮忙拾麦穗的。

还有说要跟食堂借个大铁锅,以后去村里能给大伙儿煮午饭的。

“行了姐姐们,”苏岁岁站起身,“今天先到这儿,明天一早,愿意去黄花村的跟我走,彩荷姐,我们四个先去打头阵,剩下的姐妹在家准备工具,等技术员来了就开始学!”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