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立春前三日,铅云低垂,天枢阁的晒场弥漫着潮湿的星砂雾气。龙坤负手立于檐下,凝视着七十二名弟子正将谷魂母种的分蘖接入普通稻种。青铜瓮中,新育的双生稻种破土而出,每株稻苗都顶着两簇稻穗——一簇泛着星砂的银辉,另一簇透着蟠龙的金芒。稻叶舒展间,竟在地面投下北斗与蟠龙交缠的虚影,引得檐角铜铃自发鸣响,如同天地在为这异象奏乐。

晒场中央的青铜瓮突然发出龙吟般的嗡鸣,惊飞了栖息在阁顶的星砂雀。龙坤的星盘剧烈震颤,耕天印在地面投射出北境全域图,每处农田都亮起微光,如同被撒满了会发光的谷种。他伸手触碰一株双生稻,稻穗竟化作星砂流入掌心,在皮肤表面勾勒出初代圣主龙苍穹的护粮咒文。指尖传来的温热触感让他想起三十年前初入天枢阁时,师父曾说:“真正的耕道者,当让谷魂与血脉共鸣。”

“圣主,西域佛国的使者到了。”弟子的通报打破宁静。来者是位身着白色袈裟的比丘尼,颈间挂着串由七种谷物编成的念珠,每颗都刻着梵文“护田”与“安仓”。然而,龙坤敏锐地注意到,她袈裟下露出的手腕上,缠着西戎特有的赤地纹——这分明是西戎巫祝的标记,与之前在万谷荒原的阴谋者如出一辙。

“贫僧来自须弥法界,”比丘尼双手合十,念珠突然发出刺耳的尖啸,“听闻贵阁育成‘双生稻’,此乃上古神农氏‘五谷共生’的显兆,恳请借种一观。”她话音未落,袖中便滑出半截沾染毒雾的经幡,暗藏的“蚀魂咒”悄然弥漫。龙坤指尖轻点晒场,星砂如活物般汇聚,瞬间织成谷筛将双生稻种护在中央:“佛国既知五谷共生,当懂‘谷种不入空门’的道理——真正的护田,不在念珠,在百姓的手掌。”他调动星盘之力,青铜瓮中腾起万千谷种虚影,化作金色稻墙将佛国使者逼退三步。

佛国使者退去后,诸葛羽捧着卷边缘焦黑的竹简匆匆赶来,竹简表面还残留着焚烧的痕迹。“从西域传来的《大荒谶》残页,上面的预言……指向你。”老人声音发颤,展开竹简,朱砂字迹在星砂映照下显形:“双生谷现,蟠龙泣血;北斗倒悬,圣地崩析。”

龙坤的星盘突然剧烈震颤,耕天印竟出现细微裂痕。他望向西北方,万谷荒原的方向腾起紫黑色云气,正是上次谷瘟现世的前兆。更诡异的是,他腰间的蟠龙玉璜开始发烫,玉璜上的皇族徽记与星盘的北斗纹首次产生抵触,仿佛两种力量在体内激烈交锋。

“去查《耕星录》里的‘双生劫’。”诸葛羽的声音带着颤抖,“初代圣主曾记载,当谷魂与皇权同时觉醒,便会触发天地对耕道者的考验。”两人连夜翻阅古籍,在泛黄的书页间发现了惊人秘密:八百年前,龙苍穹在飞升前将自己的蟠龙气数注入谷魂母种,希望后世耕星者能调和皇权与耕道的矛盾,但这种逆天之举,终究埋下了“双生劫”的隐患。

深夜,星髓池突然沸腾,池水化作血红色,映出龙坤扭曲的倒影。他潜入池底,发现了初代圣主封存的记忆碎片:龙苍穹在飞升之际,面对皇权与耕道的冲突,无奈将两种力量强行融合。画面最后,老圣主望着北境的土地长叹:“若后世有人能解开这个死结,方为真正的耕星者。”

地火在此时突然喷发。万谷荒原的地底传来轰鸣,九根神农杵阵的石杵竟开始倾斜,当年封印的谷瘟气息顺着地脉蔓延。龙坤感受到,每一寸土地都在呼唤他的力量,但蟠龙玉璜却在阻止他调动星砂——皇权与耕道的冲突,正在他体内爆发。他的经脉如被烈火灼烧,眼前交替浮现出金銮殿的龙椅与田间的木犁,耳边回荡着朝臣的朝拜声与百姓的耕作号子。

危机中,龙坤想起了闭关中看到的百姓面容:凉州老农布满老茧的双手、雁门关孩童天真的笑容、天枢阁弟子坚定的眼神。他解下蟠龙玉璜,将其与青铜犁绑在一起,咬破舌尖将精血滴在犁刃上:“太祖与圣主结拜时,曾说‘龙袍上的金线,原是稻穗编的’。如今我这蟠龙,本就该守护谷魂!”

星盘上的裂痕瞬间愈合,耕天印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龙坤带着七十二弟子奔赴荒原,双生稻种在他掌心化作双刃剑:银辉斩地火,金芒镇谷瘟。当剑尖刺入地火喷发口时,他突然看见地底深处,初代圣主的谷魂母种与自己的星盘产生共鸣,形成了全新的“耕龙印”——那是蟠龙缠绕北斗,谷穗贯穿龙身的图案,象征着皇权与耕道的真正融合。

地火熄灭的刹那,九根石杵重新归位,杵身上竟浮现出他与初代圣主重叠的身影。《大荒谶》的预言在此时显露出真意:所谓“蟠龙泣血”,并非皇权陨落,而是让皇族血脉真正融入耕道,成为土地的守护者;“北斗倒悬”,实则是天地对新秩序的认可。

春耕日,龙坤带着双生稻种走遍北境。当第一粒银辉稻种落入寒江口的滩涂,海水自动退去三尺,露出的淤泥里竟藏着先民的农耕壁画,记载着千年前的治水壮举;金芒稻种播入凉州盐碱地时,地底的地下水脉自发形成星型灌溉网,这正是初代圣主在《耕星录》中记载的“天成渠”。

佛国使者目睹这一切,念珠突然崩断,散落的谷种在地上生根发芽,每粒都刻着“民”字——这是龙坤在播种时,用百姓的祈愿刻下的护粮咒。比丘尼跪在田埂上,望着随风摇曳的双生稻穗,终于明白:真正的佛法不在经卷,而在让百姓吃饱饭的慈悲;所谓圣物,不过是人心向善的寄托。

夏至来临时,双生稻迎来首次丰收。银辉稻穗能在盐沼扎根,磨出的米晶莹剔透,煮粥时会散发星砂的清香;金芒稻粒可在火山灰中抽芽,蒸出的饭金黄灿烂,食之能强身健体。两种稻种的根系在地下交织成网,将北境的地脉彻底盘活,连多年不化的冻土都开始变得松软。

龙坤站在麦田中央,看着百姓们用新麦蒸出的“北斗馍”,心中充满感慨。远处传来童谣,孩子们唱着新编的《双生谣》:“星砂亮,谷穗长,龙袍换作布衣裳;耕天地,护民仓,圣主原是种田郎。”他知道,这才是九天圣地最珍贵的传承,不是高深的法术,而是让每个百姓都能吃饱的初心,是让土地与皇权共同守护人间烟火的信念。

是夜,龙坤在星髓池畔刻下新的护粮咒。当笔尖划过“蟠龙绕北斗,谷穗系民心”时,天上的北斗七星突然位移,形成了从未出现过的“耕龙座”。池底的星砂自动汇聚成初代圣主的虚影,老人欣慰地点头,化作星光融入龙坤的星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