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的最后一天,心理医生组织大家做了“优点轰炸”。
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个人轮流站在中间,其他人要说出他的三个优点。
轮到易扬时,战士们你一言我一语。
饶是易扬脸皮如此之厚,战士们说得他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营长在任务区把最后一块压缩饼干给了我!”
易扬点点头,确实,要不然兜里老放着一块饼干太坠裤子。
“营长半夜帮我站岗,让我多睡了一小时!”
是啊,半夜睡不着,起来抽根烟,结果看到新兵睡着了,善心大发。
“营长在我想家的时候,跟我聊了一整夜!”
这个是真的,因为自己也想家了,正好找人聊聊。
听着战士们的话,易扬突然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扛。
那些他以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被战士们记在心里。
心理医生看着眼前的场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你们看,彼此的肯定,就是最好的良药。”
“心理创伤不是一朝一夕能愈合的,但只要你们互相支撑,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
心理调适接近尾声时,任务总结会如期召开。
基地的大礼堂里,座无虚席,前方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维和任务的纪录片。
尘土飞扬的巡逻路、难民营里飘扬的联合国旗、战士们为当地居民搭建房屋的身影。
每一个画面,都让在场的官兵们眼眶发热。
会议由马宝川主持,他站在台上,目光扫过台下的官兵。
一般情况下,国内颁奖通常由任务部队军政主官。
比如维和部队指挥官、政治委员,主持并颁奖,这是最常见的场景。
但,凡事都有个例外。
如果表彰规格较高,比如授予“维和英雄”“一等功”等奖项。
可能会有上级单位特派代表,比如战区、军种相关部门领导,前往临时基地颁奖,以体现表彰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而马宝川作为军长,自告奋勇的来参加。
因为这次任务,全都是他八十一集团军的孩子啊。
“六个月前,你们肩负着祖国的使命,踏上了维和的征程。”
“在那片充满硝烟的土地上,你们面对复杂的安全形势、恶劣的自然环境,完成了巡逻警戒、人道主义救援、工程建设等多项任务。”
“为当地的和平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你们没有辜负祖国的信任,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易扬坐在第一排,双手用力鼓掌,掌心传来阵阵发麻的感觉。
刚到任务区时,当地武装冲突频发。
他们每天要冒着高温巡逻十几个小时,身上的迷彩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而且那种地方,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你要说潮,那满地都是潮虫。
你要说旱,有的地方的水井打十几米都不见得冒出来一滴水。
后来他们在护送人道主义物资的途中,遭遇武装分子袭击,子弹擦着车顶飞过。
谢宇当时大喊着“保护物资”,自己却牺牲在了异国他乡。
“接下来,请营长汇报任务情况。”
军长的声音打断了易扬的回忆。
他整理了一下军装,起身走上台。
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汇报材料,上面记录着他们营六个月来的每一项任务。
完成巡逻任务127次,里程累计8000余公里。
搭建临时难民营3座,安置难民1200余人。
参与医疗救援56次,救治当地居民200余人。
排除地雷372枚,搭建临时学校12所,临时医疗点十二个,护送人道主义物资820吨。
这一堆场面话,本来易扬是不想说的。
但是这种场合,又不得不说。
“在任务中,我们始终牢记‘维和使命高于一切,军人荣誉重于生命’的宗旨,”
易扬的声音在礼堂里回荡,“面对危险,官兵们没有退缩。”
“面对困难,大家齐心协力。特别是在今年五月的武装冲突中,我们负责护送人道主义物资,战士谢宇不顾个人安危,掩护战友,沉着冷静。”
“班长胡岩在腿部受伤的情况下,坚持指挥物资转运,直到任务完成才肯接受治疗……”
说到这里,易扬顿了顿。
礼堂里再次响起掌声,这一次,掌声里充满了敬意和感动。
接下来就是一些场面话了,易扬不爱讲,战士们也不爱听。
但是军长在这里,他该讲还是要讲的。
汇报结束后,军长进行了总结:“这次维和任务,不仅是对你们军事素质的考验,更是对你们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的锤炼。”
“你们在异国他乡展现了华国军人的良好形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任务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应急处置能力还有待提高,与当地居民的沟通还需要加强。”
“希望大家在休整期间,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也为今后的任务做好准备。”
会议结束后,易扬带着战士们回到宿舍。
大家围坐在一起,继续讨论着任务中的得失。
“我觉得下次巡逻,我们应该多带点饮用水,上次在大草原里差点渴死。”王鹏说道。
“还有通讯设备,有时候信号不好,联系不上指挥部,太危险了。”胡岩补充道。
易扬坐在一旁,认真地听着大家的发言,手里的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
这次总结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准备。
维和任务虽然结束了,但军人的使命永远不会结束。
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在下次任务中更好地完成使命,保护好自己和战友。
休整的最后一天,天空格外晴朗,万里无云。
基地的操场上,彩旗飘扬,军乐嘹亮,总结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官兵们穿着崭新的军装,整齐地列队站在操场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和期待。
易扬站在队伍的最前面,目光紧紧盯着主席台。
主席台上,摆放着鲜红的荣誉证书和金灿灿的奖章,旁边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致敬维和英雄”的标语。
他的心跳有些加速,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激动。
今天,他的战士们将在这里接受属于他们的荣耀。
“现在,我宣布总结表彰大会开始!”主持人的声音响彻操场,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首先进行的是奏唱国歌,当雄壮的歌声响起时,官兵们齐声高唱,目光坚定地望着冉冉升起的红旗。
这次…易扬的声音格外洪亮。
在任务区,每次升国旗时,他和战士们都会肃立敬礼,那一刻,祖国的分量在心里格外沉重。
接下来是宣读表彰决定。
旅长拿着表彰名单,神情庄重地念道:“在此次维和任务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经研究决定,授予‘维和先进集体’称号;授予易扬同志‘维和标兵’称号。”
“授予赵磊、王鹏,胡岩等10名同志‘优秀维和士兵’称号……”
每念到一个名字,台下就会响起一阵掌声。当念到“易扬”时,易扬快步走到主席台前,立正敬礼。
旅长亲自为他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奖章挂在胸前,沉甸甸的。
“易扬同志,你辛苦了,祖国和人民感谢你!”军长握着他的手,语气充满肯定。
“谢谢军长,这是我应该做的!”六个月的艰辛和付出,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无尽的荣耀。
赵磊和王鹏也先后走上台领奖。
赵磊接过奖章,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脸都笑成了一朵花了。
王鹏则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拿着荣誉证书,看了又看,仿佛要把上面的每个字都刻在心里。
台下的战士们看着他们,眼里满是羡慕。
表彰仪式结束后,易扬作为先进个人代表上台发言。
他整理了一下军装,走到话筒前,目光扫过台下的官兵。
“各位领导,各位战友,今天能站在这里发言,我感到无比荣幸。”
“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一个人,属于我们一营的每一位官兵,属于所有为维和事业付出的战友们。”
“在任务区的六个月里,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困难和危险,但我们从未退缩。”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身后是强大的祖国,我们肩负着人民的期望。”
“每当看到当地居民因为我们的到来而露出笑容,每当看到难民营里的孩子重新拿起书本,我们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现在,我们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即将回到了熟悉的营区。但我们不能忘记,和平来之不易,使命依然在肩。”
“我们要把这次维和任务的经验教训牢记在心,不断提高自己的军事素质和业务能力,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和人民再立新功!”
易扬的发言结束后,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
马宝川接着说道\"你们在国外赢得的荣誉,让五星红旗在联合国舞台上更加鲜艳!\"
集体二等功的锦旗被郑重地交到顾懂手中,红色的绸缎上绣着金色的字迹。
所有的官兵同时敬礼,军靴跟磕地的声响惊飞了树梢的麻雀。
谢宇的位置摆放着一张空椅子,上面覆盖着崭新的军旗。
\"易扬同志,\"马宝川展开一等功嘉奖令,\"经中央军委批准,授予你个人一等功!你用行动证明,华国军人不仅能保家卫国,更能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当军功章挂在胸前时,易扬听见台下传来震耳欲聋的掌声。
他想起自己对外军说的一句话。
\"中国军队的强大,不是因为武器先进,而是因为每个士兵都知道自己为何而战。”
这句话的含义——他们为和平而战,为尊严而战,更为身后的祖国而战。
这份荣光背后,是实力与精神的双重印记。
嘉奖仪式后的座谈会上,马宝川特意展示了一组数据。
华国维和部队的装备完好率98.7%。
任务完成率100%。
平民救助数量占联合国维和部队总量的35%。
这些数字背后,是国家工业实力的支撑,是官兵专业素养的体现,更是华国担当的生动诠释。
外军观察员发来的贺电被投影在大屏幕上,加西亚上校的话格外醒目。
\"华国维和部队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让人害怕,而是让人信赖。\"
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陷入沉思。
从任务区的授勋到国内的嘉奖,从外国军人的羡慕到国人的自豪。
这份荣光的本质,是实力与善意的完美平衡。
易扬望着飘扬的军旗,胸前的勋章在阳光下闪烁。
这些荣誉不属于个人,而属于一个日益强大的国家。
属于一支始终将和平视为己任的军队,更属于那些用青春和生命守护蓝盔荣耀的平凡士兵。
无论是在异国他乡的授勋仪式,还是在祖国军营的嘉奖现场。
不变的是华国军人对和平的承诺,对责任的担当,以及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切关怀。
夜幕降临时,三十名官兵在营区的荣誉墙前合影。
他们胸前佩戴着不同的勋章,却闪耀着同样的光芒。
他们的经历各有不同,却共同书写着一个事实。
华国军队的强大,终将成为世界和平的福音。
这,或许就是所有嘉奖仪式背后,最值得铭记的深层意义。
半夜,易扬在床上辗转反侧。
mad…
到底怎么跟满广志开口啊。
要不…到时候直接把奖章往他桌子上一甩。
“给老子多安排几天假期!”
不行不行,那老逼登该踹自己了。
再想想啊。
碎碎念着,易扬的上眼皮和下眼皮就开始打架了。
没多久,他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大早,队员们就已经整装待发了。
他们要回家了!
军车的轮胎碾过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发出平稳而有节奏的嗡鸣。
像是在为这场跨越国境的归途伴奏。
“老班长!慢点开,咱这车上拉的可都是凯旋的战士,可不是牲口啊!”易扬笑了笑,招呼了一声。
按照军衔,易扬可比这个驾驶员高好几级。
但是于情于理,易扬都应该叫一声老班长。
毕竟汽车兵可是万万不能得罪的。
“放心好了,易营长。”易扬笑了笑,没再说话。
他坐在副驾驶座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军装上还未摘下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臂章。
那抹醒目的蓝色,是过去一年里他和三十名战士在异国他乡最鲜明的标识。
如今被祖国的阳光一照,竟像是镀上了一层光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