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扬笑着一一回应,拍了拍这个的肩膀,揉了揉那个的头。
这群傻小子,一个个的跟自己儿子一样。
一样的“亲切”感。
四舍五入一下,不就是自己的儿子们吗?
眼前这些熟悉的面孔,有的是他看着成长起来的新兵。
有的是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
就在这时,食堂门口传来一阵掌声。
大家回头一看,只见满广志在周秉德的陪同下走了进来。
“旅长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战士们立刻站起身,整齐地敬了个礼,“旅长好!”
“大家好,都坐吧。”满广志笑着摆摆手,走到长桌主位旁,拿起一个酒杯。
酒杯里装的是雪碧。
俗称“白的”
“今天是咱们一营的大喜日子,欢迎易扬和三十名战士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平安归队!”
“我代表旅党委,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话音刚落,食堂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满广志接着说。
“过去一年,你们在异国他乡,面对复杂的安全形势和艰苦的环境,始终牢记使命,坚守岗位,出色地完成了联合国赋予的维和任务。”
“不仅为祖国争了光,也为咱们195旅添了彩。你们是195旅的骄傲,是全军的骄傲!”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战士,“希望你们回来之后,好好休整,尽快调整状态,把在维和任务区学到的经验用到接下来的训练中,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我相信,有你们这样优秀的官兵,咱们一营一定能成为更加强大的拳头部队,为旅里的建设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说完,满广志举起酒杯,“来,我敬大家一杯,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干杯!”
“干杯!”
战士们纷纷举起酒杯,响亮的碰杯声在食堂里回荡,大家仰头喝干了杯中的饮料,脸上都洋溢着激动和自豪的笑容。
满广志又和战士们聊了一会儿。
询问了他们在维和任务区的生活和训练情况,鼓励他们回来后继续努力,为部队的建设贡献力量。
直到晚上八点多,满广志才在战士们的送别声中离开食堂。
满广志走后,食堂里的气氛更加热烈了。
这老小子一点都没有眼力见。
他明知道他在这儿战士们放不开,他还非得在这儿。
易扬早就想把他轰出去了。
没想到这老小子自己走了。
战士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菜,一边聊着天。
有的在说维和任务区的所见所闻,有的在说回来后的感受,还有的在讨论接下来的训练计划。
易扬也和大家一起聊着。
偶尔还会被战士们起哄,让他讲讲在维和任务区遇到的惊险经历。
他也不推辞,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引得大家时而紧张,时而大笑。
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接风宴才渐渐结束。
战士们脸上的笑容格外真挚。
易扬安排好战士们的休息,又和周秉德、云辰、顾懂一起,在营部的办公室里聊了一会儿,才各自回宿舍休息。
回到宿舍,易扬洗漱完,躺在床上,却没有丝毫睡意。
他看着天花板,心里满是期待。
后天就能回家了。
人啊,总是这样。
就像是上学的时候。
在学校待着想回家。
觉得在家躺着啥都不用干一定很舒服。
回了家却又想回学校。
生活费一拿,外卖一点,快递一取,这小日子岂不美哉?
第二天,易扬一大早就起来了,他先是去宿舍看望了归队的战士们,询问了他们的休息情况。
然后又和周秉德、云辰、顾懂一起,在营部开了个小会,讨论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和训练计划。
下午,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开始写一营接下来的训练计划。
他一边抽着烟,一边打着草稿。
深吸一大口,满级过肺。
吐出二手烟,心中已然有了想法。
他结合这次维和任务的经验,针对一营目前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训练方案。
从基础训练到协同训练,再到应急处置演练,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非常细致。
一直写到晚上七点多,易扬才把训练计划写完。
伸了个懒腰,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肩膀,拿起训练计划,准备明天一早交给满广志。
就在这时,宿舍门被敲响了。
易扬抬头一看,只见云辰、周秉德和顾懂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几瓶啤酒和一些零食。
现在他们的级别,偶尔喝点小酒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跟上面的关系又那么好。
有易扬这层关系在,想不好都难呀。
“我勒个大营长,忙完了吗?”
“别总闷在屋里写计划,跟我们哥几个聊会儿。”
云辰晃了晃手里的塑料袋,里面的花生和牛肉干发出细碎的声响。
“知道你后天要回家,今晚咱们好好唠唠,也让你听听这一年一营的变化。”
易扬笑着起身,把训练计划叠好放进抽屉:“刚写完,正想歇会儿。你们倒会挑时候,正好我也想听听家里的情况。”
他给三人派完烟,又把办公桌上的文件归拢到一边,腾出块地方放零食。
“坐,都别客气。”
“你der啊?你跟我仨装什么呀?还“别客气”咋的,你认生了?”云辰开玩笑着说道。
易扬笑着摆了摆手“下面你们发言,我不说话了。”
周秉德先开了口,手里捏着颗花生慢慢剥着:“你走这一年,旅里对一营的要求比以前更严了,不过兄弟们劲头足,没给你丢脸。”
“上次旅里组织的战术考核,咱们营拿了全旅第一,尤其是联合突击科目,比二营快了整整十分钟。”
“可不是嘛!”云辰放下啤酒罐,声音一下子提了起来。
“之前模拟的时候,这群战士总是因为兵种衔接出问题扣分。”
“现在不一样了,谁跟谁配合都跟拧成一股绳似的。”
易扬眼里闪过惊喜:“这么厉害?我走的时候还跟你们说,联合训练得慢慢来,没想到你们进步这么快。”
“是有什么新招?”
周秉德推了推眼镜,语气比云辰沉稳些,却也难掩兴奋。
“我和云辰搞了‘模块编组’,咱们营把各个兵种拆成小单元。”
“比如步兵班配装甲侦察员,工兵组带通信兵,平时就混在一起训练。”
“这么练了两个月,配合度一下子就上来了。”
“还有个关键,”云辰补充道。
“咱们借鉴了不少特战旅的‘任务导向’训练法。
“以前训练是‘练什么考什么’,现在是‘要完成什么任务,就练什么技能’。”
易扬听得频频点头,拿起啤酒罐跟三人碰了碰:“你们这思路好。”
云辰好奇地问,“听说你们在那边还跟其他国家的维和部队搞过联合演习,有没有什么经验能跟咱们分享的?”
易扬放下啤酒罐:“那边的环境比咱们这儿复杂多了。”
“有时候要同时应对武装分子袭扰、难民安置、人道主义救援,对协同的要求更高。”
“有一次我们要护送人道主义物资到一个难民营,路上要经过一片丛林,可能有武装分子埋伏。”
“我们跟尼泊ěr维和部队合作,他们负责正面警戒,我们负责侧翼掩护,还有孟加lā国的工程兵负责清排路边炸弹。”
他顿了顿,继续说:“回来之后我就想,咱们营虽然都是自己人,但各兵种之间也需要‘联络员’。”
“比如装甲兵里,得有个懂步兵战术的;步兵里,得有个懂装甲操作的。”
“这样在训练和演习中,遇到问题能及时沟通,不用再层层上报。”
“你们现在搞的‘模块编组’,要是再加上这个‘联络员’制度,效果肯定更好。”
周秉德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我们之前确实遇到过沟通不及时的问题。”
顾懂也点头附和:“而且还能让各兵种的战士互相学习。”
“比如步兵跟着装甲兵学怎么识别装甲车辆的故障,装甲兵跟着步兵学怎么在野外隐蔽,时间长了,大家都能成为‘多面手’,战斗力肯定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云辰拍了下手,笑着说:“得,这下好了,营长刚回来就给咱们出了个好主意。”
“等你休完假回来,咱们就把这个‘联络员’制度搞起来,争取下次考核,再给旅里一个惊喜。”
易扬笑着摇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主意,是咱们大家一起讨论出来的。”
“一营能有现在的成绩,都是你们的功劳。”
“我这半年不在,辛苦你们了。”
“跟我们还客气啥?”周秉德拿起一块牛肉干递给易扬。
“你在那边才辛苦呢,天天面对那么多危险,我们在国内训练,至少安全有保障。”
“对了,你在那边有没有遇到什么危险情况?跟我们说说。”
易扬接过牛肉干,慢慢嚼着,思绪又回到了维和任务区:“危险肯定有。”
“有一次我们护送难民转移,路过一个小村庄,突然听到枪声。”
“我让战士们掩护难民撤退,自己带着几个老兵去查看情况,发现是当地的武装分子在抢粮食。”
“我们本来不想跟他们冲突,只想把难民安全送走,结果他们看到我们的装甲车,就朝我们开枪。”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沉重:“当时有个叫王鹏的战士,为了掩护一个小孩,胳膊被流弹擦伤了。”
“虽然只是皮外伤,但我还是挺自责的,没保护好兄弟们。”
“后来我们跟联合国特派团沟通,派了直升机过来支援,才把武装分子赶走。”
“从那以后,我就跟兄弟们说,不管什么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既要完成任务,也要保护好自己。”
宿舍里安静了下来,云辰拍了拍易扬的肩膀。
“你们能平安回来就好。王鹏现在怎么样了?伤好了吗?”
“早好了,回来的时候还跟我开玩笑,说那道疤是‘勋章’。”
易扬笑了笑,语气轻松了些。
周秉德郑重地说,“你休假期问,我和云辰、顾懂会把协同训练盯紧了。”
“等你回来,咱们再一起完善训练计划,争取把一营打造成旅里最硬的‘拳头’。”
顾懂也点头:“对了,营长,你这次回去多陪陪咱爸咱妈。”
“对呀,这也挺长时间没见了。”云辰也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