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地球的另一边,八十五种语言的全球直播,让全世界都看到了这场阅兵的盛况。
在莫si科,一家电视台正在直播,主持人用俄语激动地解说。
“各位观众,你们现在看到的是华国长安街的阅兵式,看看这支队伍,他们的步伐比钟表还精准!”
镜头里,陆军方阵的正步声透过屏幕传出来,直播间的网友纷纷留言。
“这就是华国军队?太不可思议了!”
“我见过很多国家的阅兵,从没见过这么整齐的队伍!”
有曾在华国留学的网友,用华文和俄语双语评论。
“我在华国待过,知道华国军人有多努力,他们配得上这份荣耀!”
日不落帝国,雾都的一家报社里,记者们围着电脑看直播。
当看到陆军方阵走过西华表,正步换起步依旧整齐时,主编忍不住惊叹。
“上帝,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几百人走得像一个人一样!”
旁边的摄影记者赶紧截图。
“这张照片必须登在明天的头版。标题就叫《华国军人的震撼时刻》”。
有记者查了资料,说“刚才那96米,他们走了128步,每一步都是75厘米,误差不超过1毫米”。
这话让在场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样的精准度,背后得付出多少汗水?
在漂亮国,一家华人超市里,电视正播放着阅兵直播,不少华人停下购物,站在电视前看。
有个华人老人拄着拐杖,看着屏幕里的国旗,眼泪掉了下来。
“我小时候在国外,总被人欺负,现在看到祖国这么强大,军人这么威武,我心里踏实!”
旁边的漂亮国人好奇地问:“这些士兵为什么走得这么整齐?”
华人笑着解释:“因为他们心里装着祖国,装着人民,每一步都走得有责任、有担当。”
在脚盆鸡的首都,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转发了阅兵的片段。
配文“看看华国的军队,这才是真正的纪律性”。
下面的评论里,有日本网友说“以前只在新闻里听说华国军人很厉害,今天看到才知道有多厉害”。
还有人调侃“看来我们真的需要奥特曼了”。
虽然带着玩笑,却满是对中国军队的敬佩。
高卢的一家咖啡馆里,电视上正在用高卢语直播阅兵,不少客人放下咖啡杯,盯着屏幕。
当看到国旗在风中飘扬,护旗手们稳稳地走在前面时,有客人问侍者。
“这是华国的什么仪式?太壮观了!”
侍者解释说“这是华国的阅兵式,展示他们的军队风貌”。
客人点点头:“我喜欢这种力量感,不是暴力的,是有纪律、有尊严的力量。”
全球各地的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报道这场阅兵。
《哥谭时报》用“震撼”形容这场盛典,写道“华国军人用精准的步伐和坚定的眼神,展示了这个国家的力量与自信”。
《泰晤士报》配图是陆军方阵的正步特写,标题是“96米128步,华国军人的极致精准”。
毛熊的《真理报》更是详细报道了阅兵的流程,称赞“华国军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国外的社交平台上,#华国阅兵#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
有外国网友上传了自己拍的直播截图,配文“我看了全程,现在还在激动”。
有人分享了自己查到的训练故事,说“这些士兵每天要训练十几个小时,只为了在长安街上走好每一步”。
还有人对比了其他国家的阅兵,说“华国的阅兵不是炫耀,是展示尊重。”
对祖国的尊重,对人民的尊重,对和平的尊重。
而易扬家的客厅里,直播还在继续。
当看到易扬所在的方阵顺利完成分列式,易扬的妈妈终于擦干眼泪,笑着说。
“等小易回来,我给他做他最爱吃的红烧肉。”
易扬的爸爸点点头:“嗯,得好好犒劳犒劳他,这孩子,辛苦好几个月了!”
易晓拿着手机,给易扬发了条消息。
“哥,你太牛了!我为你骄傲!”
屏幕里,阳光洒在长安街上,方阵还在继续行进,国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屏幕外,千万个家庭像易扬家一样,满是骄傲与激动。
全球各地,无数双眼睛见证着这场盛典,被华国军人的风采震撼。
这场阅兵,不仅是一次对中国军队的展示,更是一次对祖国荣耀的宣告。
当易扬和战友们走在长安街上时,他们身后是千万个家庭的期待,面前是全世界的目光。
而他们用最整齐的步伐、最坚定的眼神,告诉所有人。
这就是华国军人,这就是华国力量。
走出长安街时,他看到路边有个小朋友举着画。
画上是几个穿着军装的士兵,正步走在长安街上,旁边写着“………叔叔真棒”。
易扬笑了,这是他今天第一次笑。
紧张过后的心情是美妙的。
现在的开心的心情如同雨后春笋。
他知道,今天的长安街,记录了他们的青春与荣耀。
今天的正步,走出了华国军人的担当与力量。
以后不管走到哪里,这群人都会记得,在这一天,他站在长安街上,用128步正步,向祖国、向人民,交出了最满意的答卷。
…………………
队伍继续向前,步伐始终保持着一致的频率。
街道两边围起了警戒线,有很多战士在维持现场秩序。
易扬的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到下颌线,他却连眼睛都没眨一下。
他都记不清在训练场上走了多少遍正步。
鞋底磨破了三双,脚底板也练出了厚厚的茧子,但此刻听到护栏外的欢呼声。
他还是觉得心脏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余光里,他看到一个穿着碎花裙的小女孩,被妈妈抱在怀里,小手挥舞着。
他的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了扬,又很快恢复到严肃的表情。
只是握在旗杆上的手指,似乎更紧了些。
大概走了八百米左右,人群里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
这条路比检阅台附近的街道安静些,却藏着另一番热闹。
护栏外的人群变得少了一点,但是依然还有很多人。
这些人像潮水般跟着队伍挪动。
最前排的几个年轻姑娘举着手机。
镜头几乎贴在栏杆上,手机壳上的毛绒挂坠随着她们的动作轻轻晃动。
“你看最前边那个战士!”一个扎着高马尾的姑娘压低声音,却难掩语气里的兴奋。
“太帅了!”
“不是,我的意思是他的动作太标准了!”
旁边的女生点点头,手指飞快地在屏幕上滑动。
“我要发个朋友圈,让我那整天在家打游戏、敷面膜的弟弟看看,这才叫真正的男子汉!”
一个穿米白色风衣的女生站在人群中间,双手举着相机,却不停地用手背揉着眼睛。
她的头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几缕碎发贴在额前。
可她依旧固执地举着相机,镜头对准队伍的方向。
旁边的闺蜜察觉到她的异常,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
“你怎么了?眼睛不舒服吗?”
女生摇摇头,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我不知道,就是看着他们走过来,眼泪就忍不住往下掉。”
她说着,又揉了揉眼睛,睫毛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珠。
“你说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明明就是一场阅兵,怎么会这么激动。”
闺蜜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傻丫头,这有什么问题?我刚才差点也哭了。”
她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位老奶奶,老奶奶拄着拐杖。
另一个手里拿着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正跟着队伍的节奏轻轻摇晃,眼角也泛着红光。
“你看,不止你一个人这样。”闺蜜的声音温柔下来。
“他们走得这么整齐,背后肯定付出了好多努力,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支队伍,是国家的底气啊。”
女生愣住了,顺着闺蜜指的方向看去。
只见老奶奶旁边的年轻人,有的举着国旗,有的拿着写着“祖国万岁”的牌子,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骄傲的神情。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相机里的照片,画面里的战士们昂首挺胸,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像是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这一刻,她突然明白,自己的眼泪,不是因为脆弱,而是因为感动,因为自豪。
“保持节奏,下一段直行一千五百米,左转进兵马俑胡同。”
对讲机里的声音清晰有力,战士们脚下的脚步声随即调整。
每一步踏在沥青路面上,都像是精准敲在同一秒的鼓点。
队伍渐渐靠近兵马俑胡同的路口,胡同口的老槐树郁郁葱葱,枝叶垂下来,遮住了半边路面。
胡同里的居民似乎早就知道队伍会从这里经过,不少人站在自家门口。
有的手里拿着水果,有的端着水杯,却没有人上前打扰,只是静静地看着队伍走过。
一位老大爷坐在门口的石凳上,手里拿着一把蒲扇,看到队伍靠近,他缓缓站起身,对着战士们敬了个不标准的军礼。
站在队伍外面的随队指挥看到后,轻轻点了点头,作为回应。
进入胡同后,光线一下子暗了下来,两侧的砖墙斑驳,墙上还留着几十年前的标语,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
胡同不宽,刚好能容纳队伍整齐通过,战士们的脚步声在巷子里回荡,显得格外清晰。
偶尔有几只麻雀从墙头飞过,叽叽喳喳地叫着,却没有打乱队伍的节奏。
易扬闻到了胡同里飘来的饭菜香,大概是哪家居民正在做早饭,香味混合着老槐树的清香,让人觉得格外亲切。
走出胡同口,停在路边的大巴车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龙。
车身是干净的白色,车身上印着“阅兵保障”的字样。
战士们依次上车,动作依旧整齐有序。
易扬将旗子交给收旗员后就踏上大巴车,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他终于忍不住松了口气,紧绷的肩膀慢慢放松下来。
他看向窗外,刚才在护栏外举着相机的那个女生还站在那里,正对着大巴车的方向挥手。
易扬也对着窗外挥了挥手。
这个车子玻璃上的防窥膜有点厚,不知道那个女生能不能看到。
女生看到后,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挥得更用力了。
没过多久,这个车就坐满了。
大家在车上兴奋的讨论着刚才的精彩表现。
“我觉得我的正步踢的好到爆了!”
“我也是!”
“平时演练自己都觉得不满意,这一次可谓是非常的满意!”
“那还得是易扬那个旗手好啊!”
“说什么呢?每个人表现都很好!”
……………
大巴车缓缓启动,透过车窗,易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挥手告别。
有的举着国旗,有的喊着“太帅了”。
他拿出手机,想把这一幕拍下来,却发现屏幕上满是自己的倒影,倒影里的自己,脸上带着爽到一般的骄傲。
训练时的辛苦,想起想家时的孤独,在此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自己和战友们走过的每一步,都被记在了人们的心里。
那些欢呼声,那些热泪,都是对他们最好的肯定。
车窗外的风景渐渐后退,易扬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耳边似乎还回荡着正步声和欢呼声。
很多年后,他还会记得这一天,记得长安街旁的热泪,记得那些挥舞的国旗,记得自己曾经为这份荣耀,迈出过最坚定的步伐。
而那些站在护栏外的人们,也会记得。
在某个清晨,有一支整齐的队伍,带着国家的骄傲,从他们眼前走过,留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
【百年大阅兵见喽!各位首长可以在评论区留下百年阅兵时自己的年龄!】
大巴车朝着阅兵村的方向驶去,车厢里很安静,战士们有的在闭目养神,有的在小声交谈。
易扬睁开眼睛,看向窗外。
明天又会是新的一天。
他的阶段性任务完成了。
他要回到自己的一营,带着一营迎接接下来的几场演习。
一想到这里,他就浑身充满了力量。
脑子里全都是奇奇怪怪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