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深入讨论,专家组得出结论:将核聚变设施选址于新疆,确实是一个极为明智的决策。首先,新疆地域辽阔,人口相对稀少,这为核聚变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其次,新疆地区在太阳能发电设施建设方面已经汇聚了大量的施工单位,具备了丰富的基建经验和强大的施工能力。这意味着在核聚变设施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无需担忧技术和人力的问题。
再者,新疆大部分地区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对核聚变进程进行严格保密和安全保护。同时,半军事化管理也能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保障设施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最后,自收复外蒙之后,新疆地区一直驻扎着重兵,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这为核聚变设施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障,确保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杨镜舟仔细审视了专家组推荐的名单,目光最终落在了“铁门关”这个选项上。他拿起红笔,在“铁门关”三个字上轻轻画了一道。
铁门关,这座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城市,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它东距库尔勒市约50公里,西距轮台县城约150公里,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约500公里,交通便利,便于与外界联系。
人口较少,主要以交通,军事为主,总面积达1952平方千米。这样的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既能够满足核聚变设施建设和运营所需的人力资源,又不会因人口过于密集而带来过多的安全隐患。
- 管理体制: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
自然环境是一个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它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和水文水利等多个方面。
首先,这里的气候属于北温带大陆极干旱气候,这意味着日照时间很长,光热资源非常丰富。然而,降水却很少,而蒸发量却很大,导致这里的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也非常悬殊。年平均气温为11.4c,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8.6毫米,这种气候条件使得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独特的特点。
其次,地形地貌方面,该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北部依靠着天山山脉,南部则紧邻着塔克拉玛干沙漠。整体地形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地势相对较为平整。这样的地形地貌为该地区的生态系统提供了独特的基础。
最后,水文水利也是该地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水源来自开都河、孔雀河和塔里木河等河流,这些河流东西横亘500余千米,南北绵延800余千米,为该地区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水资源。
杨镜舟让李清华去往铁门关负责核聚变设施的全部事宜,另外让其修建一座模拟人类长期活动的月球基地,进行试验。
一、环境防护与基地选址
月球表面环境极为恶劣:无大气层、300c以上昼夜温差、高能宇宙辐射、频繁的微陨石撞击。因此,基地需具备**多重防护能力:
天然地下空间的利用:月球熔岩管道(由远古火山活动形成)被公认为理想选址。其顶部玄武岩层(厚达数十米)可屏蔽99%以上的辐射及微陨石威胁,内部温度稳定于-20~-30c,远优于月表极端环境。
主动防护技术:若选择月表建造,需采用3d打印月壤砖构筑高强度壳体。杨洪伦团队研发的聚光熔融技术,已实现抗压强度超普通混凝土2倍的月壤砖,24小时内可建成1.5米拱形结构,有效抵御撞击。
二、能源与资源原位利用
降低地球补给依赖是永久基地的核心,需实现能源与资源的月球本地化生产:
能源供应:
太阳能为主:月表日照充足(14天连续白昼),需部署大面积柔性太阳能电池阵列,并搭配高效储能系统应对月夜。
核能为辅:开发月壤中氦-3的热核聚变技术(1吨氦-3发电量≈1亿吨石油),已突破机械破碎提取工艺,为未来能源自给铺路。
水与氧气循环:
水冰提取:月球极区含水冰风化层可通过“群针式热提取系统”原位采水,中国样机每小时可提取3升水,满足饮用与种植需求。
人工光合制氧:南京大学团队利用月壤中的钛铁矿,在模拟太阳光下将co?和h?o转化为o?,同时产出甲烷燃料,实现呼吸与能源双保障。
建筑材料就地化:月壤3d打印技术是核心突破,避免从地球运输建材。结合传统榫卯工艺设计“月壶尊”穹顶,结构稳固且抗局部损伤。
三、智能化建造与基础设施
基地建设需依赖**机器人-人工智能-远程操控**三位一体:
机器人主导施工:日本JAxA测试无人挖沟机远程操作,解决地月通信延迟(2秒)下的精准作业问题;华国开发“食蚁兽”柔性臂机器人、“蝾螈”变形轮足机器人,适应熔岩管崎岖地形。
模块化功能单元**,,:初期建设分阶段推进:
1. 能源区:太阳能场+储能站;
2. 生命舱:密封加压居住模块(含温控、防辐射层);
3. 资源工厂:水冰提炼、氧气合成、月壤砖生产线。
-交通与通信网络:铺设月面道路减少扬尘危害,建立地月高速通信网(如激光中继),并部署月震监测与陨石预警系统。
四、生命保障与可持续生态
人类长期生存需构建封闭式人工生态系统:
-基础生命支持:
空气合成:除光合成氧外,需补充氮气(从地球运输或试验氦气替代方案)维持气压。
食物生产:月壤无土栽培实验(如小麦、土豆),结合人造肉技术,逐步实现50%以上食物自给。
健康维护系统:辐射防护服、离心模拟重力设备防肌肉萎缩、密闭心理支持舱等。
废物循环利用:废水净化为再生水,固体废料高温裂解为肥料,实现资源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