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声声觉得奇怪极了,一种强烈的直觉告诉她,这个晋州城知县绝对不简单。

可是……

“小姐,药拿好了!”

紫鹃拎着几帖药和一堆外敷的药回来,嘴上还颇有些新奇地念叨,“没想到,小动物也可以吃人吃的中药,好神奇啊!不过大夫说小狐狸和人之间的承受能力不一样,所以内服的药就只有这么一点儿,大多数都还是外敷的药。”

“啊,好。”声声回神。

光在这怀疑可没用,具体是什么情况,还是得实地考察一番才是。

声声又看了一眼知县府管家离开的方向,没再说话,回了马车上去。

先回普陀寺,他们应该会在普陀寺住上几天,有的是机会去那知县府一探究竟,不急。

她打算晚上找个机会跟谢韫様提一下这个事,看看他怎么说。

不过,在此之前……

马车驶出城外,快到普陀山脚下,人影罕至了,声声叫停了马车。

“逐月。”

逐月立刻出现在她眼前。

声声对逐月交代了几句,逐月的身影再次消失不见。

紫鹃疑惑:“小姐,您是让逐月做什么去了?”

“嗯……大概是让逐月,去捡些上好的补品回来?”

“啊?”

紫鹃愈发疑惑。

回到普陀寺,声声敏锐地发现,不过是过了一个时辰的时间,太后和谢韫様之间的氛围微妙的变化了一些。

例如,太后看谢韫様的眼神里多了些心疼和无奈。

再比如,太后看她的眼神里除了最开始的那一点好感之外,还无端生出了些欣赏和。

声声不明就里,但还是笑眯眯地把恢复了点儿活力的小狐狸往两人眼前一松,莞尔:“皇祖母,太子哥哥,你们看!小狐已经能自己立住了!”

毛茸茸的小家伙果然支棱着耳朵,琥珀色的眼睛亮闪闪的,小爪子在声声手心里轻轻扒拉了一下,惹得太后先笑出了声,伸手轻点它的额头:“倒是个有灵性的,这一身红毛,也是狐中不凡。”

谢韫様亦颔首,目光掠过小狐狸,又落回声声带笑的眉眼上,语气柔和了几分:“小狐是你给她取的名字?”

“嗯嗯!”声声眼睛一亮,“声声把小狐留下来啦,从今天开始,小狐也是咱们之中的一员啦。”

“好。”

谢韫様宠溺地揉了揉她的脑袋,心想:从前他喜欢动物,奈何郑皇后不喜他与之亲近,导致他总得和二哥偷偷摸摸跑去云山农庄。

现在,倒是能因为声声而有了数不清的人各种小动物。

小家伙们都很可爱,声声总是能带着几个小家伙一起开开心心的把氛围变得热热闹闹的。

温暖归温暖,就是有时候谢韫様感觉自己不只是带了声声一个小孩,而是带了一群小孩,自己都变成了奶娘。

谢韫様失笑出声,自己被自己这个说法给逗笑了。

太后不动声色地把谢韫様的反应尽收眼底,暗自点了点头。

“既是要去往晋国,山高路远的也不着急这几天。普陀寺内新供了一炉开过光的平安香,明日你二人便随哀家去一趟,一来为此行求支平安签,二来寺里的素斋做得清润,也正好让你们散散连日来的郁气。”

太后说的郁气,大抵是觉得之前宫里发生的事情对几个孩子来说实属是无妄之灾。

“是,皇祖母。”

入夜,一行人在僧人安排好的院子内住下之后,声声趁着夜深人静,偷偷摸摸把石头带出来要去遛虎。

普陀寺的僧人们睡的都早,几乎是刚到戌时整个普陀寺就安静了下来。

石头在马车里躲了一天,可不得趁着这个空档好好放个风嘛。

太后在普陀寺清修已久,今天乍一下看见两个孙儿心里还是挺开心的,计划把两人留在普陀寺五天。

既是为了祖孙几人好好交流交流感情,也是私心想让两人在这寺庙里好好接受一下佛光的“照耀”。

原本谢韫様只是计划顶多停留三天左右,但太后都已经开口,便也顺着太后的吩咐留下来了。

谢韫様本来今夜是要在屋子里好好想想接下来的日程安排的,硬是被声声拉出来一起遛虎了。

石头刚吃饱有些倦怠,散步散得懒洋洋的。

声声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语言,把今天看到的事情告诉了谢韫様。

谢韫様蹙眉:“我没记错的话,此处的知县姓农,是寒门出身。”

当时第一次计划要来晋州找太后时,谢韫様便简单地调查过此地。

晋州城的知州姓农,父辈祖辈皆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到了他这里才出了这么一个读书人,举全村之力将其送入了求学的道路。

农知县也不负所望,虽然没有到最后的金榜题名,但也中了个举人,后来凭政绩一步步升到如今的晋州知县,成了全村的骄傲。

他该最懂百姓耕织的辛苦,想来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了今天那一幕。

可……

谢韫様垂眸看着地面,指尖无意识划过石阶缝里的青苔,语气里多了几分冷意:“举全村之力供养,却忘了本?若只是寻常奢靡倒也罢了,私采熊掌、逾制用度,这可不是普通的一个小小知县能够有银子做到的。”

声声忙点头:“声声也是这么想的!哥哥,你说,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误会?因为,这位农知县也确确实实是替那对夫妻还了银子呀。”

说完,声声自己就觉得不可能,“也不对,既然他吃的起熊掌,十几两银子对他来说也不算什么。说不定,这就是他刻意用来给自己立人设的举动呢?”

一位靠百姓供养才走出乡野的官员,若能落下“体恤民情、自掏腰包帮百姓还债”的名声,往后在官场行事只会更顺风顺水。

而且,只要这样的人设深入人心,自然也不会有人相信,这样一位声誉卓着的知县大人其实是个道貌岸然之人。

谢韫様沉吟片刻,嘱咐她:“这件事你先别管,我会派踏影先去那知县府打探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