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到这一句。

朱正有些懵逼的看着朱棣。

起初不是说不需要自己留下来吗?

“哈哈。”

“燕国公。”

“我就知道此番大宴你走不了,毕竟你可是皇兄麾下的第一重臣,大将军。”朱权笑着说道。

朱正则是十分无奈。

对于这所谓的宴席,朱正是真的不想参与,毕竟唱双簧有自己岳父和朱棣就够了。

不过现在也没有办法了。

奉天殿内!

桌椅都已经摆设好了。

在左侧与右侧两个位置,则是朱正与郭资的。

这也代表着武臣之首与文臣之首。

“诸位王弟,诸位臣工,落座吧。”

“此番此宴,也算是朕犒赏诸位远道而来之苦了。”朱棣笑着说道,一摆手。

而这时。

徐妙云也已经走了过来。

“皇上说的没错。”

“今日宴席,诸位无需拘束。”

徐妙云身着皇后宫装,一脸笑容的道。

当看到她来到。

所有人纷纷站起来,躬身行礼:“参见皇后娘娘。”

高呼声也是响彻整个大殿。

“诸卿免礼。”徐妙云笑着一抬手。

“谢皇后娘娘。”所有人齐声道谢。

而徐妙云缓步走到了朱棣的身边,余光则是落在了朱正身上一刻,眼中尽是思念,还有一种亲切。

这几个月来。

徐妙云也是一直负责后宫诸多事物,几乎是没有机会见到朱正,心底自然也是十分想念的。

而现在。

天下藩王齐聚,天下布政司,知府等官吏齐聚。

她儿子已然到了恢复身份的机会了。

很快。

天下人都会知道她的儿子朱高政还活着,昔日的燕世子还活着。

“妙云,坐吧。”

朱棣转过头,温柔的对着徐妙云道。

“恩。”徐妙云点了点头,落座在了朱棣的身边。

“上酒,上肉。”

“今日开怀畅饮,大口吃肉。”

“庆贺吾大明天下大定,更庆年节将至。”朱棣大笑着道。

随着话音落。

一个个宫女端着酒肉来到了奉天殿。

开始了宴饮。

在殿内。

歌舞也是上殿。

颇具气氛。

而这时!

“皇兄。”

“今日既来此,而且诸位兄弟都已经到了,臣弟有一事必须要上奏。”

“为了大明安稳,更为了天下万民。”朱权这时抱拳,对着龙椅上的朱棣道。

“十七弟。”

“今日是赐宴,并非朝议,有什么事等朝议再议吧。”朱棣笑着说道。

闻言!

殿下许多藩王,官吏纷纷看了过去。

“来了。”

“杯酒释兵权。”

朱正则是十分平静,一边饮酒,一边静静看着。

反正这双簧,他则是不必参与,看着就行。

以如今朱棣所掌控的局面,已经不可能有藩王胆敢违逆了。

“皇兄。”

“此刻所有人都在此,臣弟今日必须要说。”

“三年前。”

“皇兄为何会动兵?”

“自是被建文朝廷所逼,建文行事太过,意图屠戮血亲。”

“然。”

“在臣弟看来,虽建文行事太过,但于大明安稳,于朝廷稳固上,削藩是必然。”

“自古以来,藩王掌军,霍乱之本。”

“为大明千秋万代传承,为大明千万子民安宁度日。”

“臣弟虽为藩王,但心系大明,自今日起,请皇兄收回臣弟手中大宁边军兵权,以此避免藩王割据之祸。”朱权站起来,大声请命道。

此话落。

除了已经完全被朱棣掌控的秦王,晋王,谷王登,其余藩王的脸色也都是忽然一变。

显然。

朱权这一举动,谁也没有想到。

直接交兵权。

藩王掌兵权,这本是昔日朱元璋所定的一个家天下的规则,在他看来,只要让藩王掌军,那都是他朱家人,都是他的后裔,未来大明再如何也不会落到外姓的手中,可实则对于中央朝廷的威胁太大。

“臣弟附议。”

这时!

湘王也立刻站了出来,大声附和。

紧随着湘王。

“臣侄附议。”

秦,晋两个朱棣亲手扶植起来的藩王也是立刻站出来附和。

此番。

那谷王自然也是没有办法,只能站出来附和。

毕竟自从他从封地逃离后,别说是兵权了,他现在甚至是封地都未曾重新定下。

未来是怎样的局面,还是朱棣说了算。

也正是这眨眼间。

几乎半数藩王都站出来附和,交出兵权。

剩下的这些纵然心底充满了不甘心,充满了不愿。

但是在高位之上,朱棣那凌厉而透着威胁的眼神之下,他们又怎敢违背?

此间所有人都很清楚,这就是朱权与朱棣两人唱的双簧,哪怕这个双簧十分拙劣,但只要目的达成了就值得了。

如若他们不尊,或许,他们连应天城都离开不了了。

皇权之争,兵权之变就是如此现实。

在此刻情况下。

楚王,齐王,辽王等藩王全部都站了出来。

“宁王之言,臣等附议。”

“为大明安稳,为天下大定。”

“臣等愿交出兵权。”

所有藩王都齐声道。

见此。

朱棣满意的一笑,随着众人表态,朱棣也是立刻道:“诸位臣弟开明,朕心甚慰。”

“燕国公。”

朱棣当即看向了朱正。

“臣在。”朱正立刻应道。

“各藩国兵权就交给你来任命掌军将领了,此事,尽快拟定。”朱棣当即说道。

“臣领旨。”朱正立刻回道。

将领任命。

实则在这些藩王入京都之前,朱正便已经与朱棣敲定了人选了。

毫无疑问。

这些将领全部都是属于燕军之中,忠心于朱棣的将领。

哪怕资历不够,但只要对朱棣忠心,这就一切足矣了。

“启奏皇上。”

“如今天下布政司,知府皆已入都。”

“其中大多都是建文一朝所定,当时朝堂之上有不少奸佞作祟,让我大明天下不稳。”

“臣以为。”

“有关于布政司,还有天下知府的任免调动,还需要经过皇上亲自来审阅,重新拟定。”

“唯有皇上亲自拟定,吾大明天下方可长治久安。”郭资此刻也是站出来,大声启奏道。

如此时刻。

自然是要趁热打铁。

只要将这些权柄都收回了,大明就可长治久安了。

一些隐患也就不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