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 > 第167章 高平陵之变(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暮色如墨,永宁宫的朱漆宫门在数十名禁军的推动下,发出沉重的\"吱呀\"声,缓缓开启。三公的仪仗在宫灯映照下拖出长长的黑影,如同蛰伏已久的巨兽终于亮出了爪牙。司马懿走在最前,司徒高柔与太尉蒋济紧随其后,三人的朝靴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整齐而沉闷的声响,在寂静的宫道中格外刺耳。

郭太后早已得到通报,此刻正襟危坐在凤座之上。殿内十二盏青铜宫灯全部点亮,将她的影子投在身后的屏风上,显得格外高大。她刻意挺直了腰背,却控制不住手指的微微颤抖——多少年了,她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臣等叩见太后。\"司马懿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带着一种刻意的恭敬。他俯身行礼时,余光敏锐地捕捉到太后凤袍袖口处不自然的褶皱——那是被她攥紧又松开的痕迹。

郭太后深吸一口气,檀香的气息充满胸腔,让她稍稍平静:\"爱卿平身。\"她的声音里带着压抑已久的激动,尾音有些发颤,\"深夜入宫,所为何事?\"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多余,但她必须走这个过场。

司马懿直起身子,烛光在他沟壑纵横的脸上跳动,将那些岁月刻下的纹路映得更加深邃。他上前一步,声音沉稳有力:\"启禀太后,曹爽兄弟专权乱政,祸国殃民。臣等连日来收到百官联名上书,恳请太后颁诏,罢免其官职,以正朝纲。\"

殿内突然安静得可怕。郭太后感到一阵眩晕,她攥紧了凤袍的袖口,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是正始六年的冬夜,曹爽带着禁军闯入她的寝宫,以\"陛下年幼,太后不宜干政\"为由,逼她迁往冷宫。那夜也是这般寒冷,曹爽站在她面前,脸上带着虚伪的恭敬,却用最刻薄的言语羞辱她这个太后。她记得自己是如何在宫女的搀扶下,踩着积雪走向冷宫的,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上。

\"爱卿所言极是。\"郭太后的声音突然变得异常坚定,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曹爽欺君罔上,结党营私,早该治罪。\"她转向身旁的女官,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取哀家的印玺来!\"

高柔与蒋济隐蔽地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他们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原本准备了长篇大论的说辞竟无用武之地。司马懿却面色如常,只是嘴角几不可察地动了动——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当太后在诏书上郑重盖下印玺时,司马懿注意到她的嘴角微微上扬。这个被压抑多年的女人,此刻终于尝到了复仇的甜头。印玺与诏书接触的瞬间发出\"啪\"的一声轻响,在寂静的大殿内格外清晰。

\"臣请太后放心。\"司马懿双手接过诏书,沉声道,\"臣已命长子司马师率领三千精兵保护陛下安全。只要曹爽奉诏,臣以司马氏全族性命担保其家人无恙。\"

郭太后点点头,眼中的快意再也掩饰不住。她望向殿外深沉的夜色,仿佛看到了曹爽惊慌失措的模样:\"去吧,为大魏除害。\"这句话她说得极轻,却字字如刀。

司马懿躬身退出永宁宫时,一阵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吹得他宽大的朝服猎猎作响。宫门前的火把在风中剧烈摇晃,将他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如同鬼魅般在地上扭曲。

\"太傅当心台阶。\"侍从连忙上前搀扶。

司马懿摆了摆手,独自走下汉白玉台阶。他的脚步很稳,但藏在袖中的手却在微微发抖——不是因为这冬夜的寒风,而是因为袖中那份尚带余温的诏书。

他在宫门外站定,再次展开诏书。火把的光亮映在绢帛上,那些朱笔写就的字迹仿佛在跳动:\"罢曹爽大将军职,保留其武安侯爵位,许其与天子同返洛阳...\"每一个字他都反复确认,就像在确认一个等待多年的美梦终于成真。

\"仲达,真要留曹爽性命?\"高柔不知何时已站在他身侧,压低声音问道。这位廷尉大人的山羊胡在寒风中颤抖,眼中闪烁着不安。

司马懿缓缓将诏书收入袖中。他转头看向高柔时,眼中的寒光让这位老臣不由自主地后退了半步。\"先让他活着回来。\"司马懿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像是怕被夜风偷走这个秘密,\"回洛阳后...再说。\"

就在此时,宫门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一队精锐士兵已在暗处集结完毕,铁甲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司马懿的目光扫过这些将士——都是他精心挑选的死士,每个人的眼神都如刀般锋利。

\"太傅,都准备好了。\"司马师快步走来,年轻的面庞上写满肃杀之气。

司马懿点点头,突然翻身上马。这个年近七旬的老人动作矫健得令人吃惊。他转向身旁的陈泰:\"玄伯,你持诏去见曹爽。\"顿了顿,又补充道:\"记住,无论他如何反应,都要确保陛下安全。\"

陈泰抱拳领命。月光下,司马懿看见这个中年人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他知道这个任务有多危险——曹爽若狗急跳墙,第一个遭殃的就是传诏之人。

\"太傅放心,末将必不辱命。\"陈泰的声音有些发紧,但眼神坚定。

司马懿深深看了他一眼,随即调转马头:\"其余人随我去洛水浮桥!\"

马蹄声骤然响起,如闷雷般划破寂静的夜空。宫墙上的夜鸦被惊起,发出刺耳的鸣叫,黑色的羽毛纷纷扬扬落下。司马懿在寒风中眯起眼睛,前方的黑暗仿佛没有尽头。但他知道,穿过这片黑暗,就是决定大魏命运的关键一战。

冷风如刀割在脸上,他却感到一股久违的热血在血管中奔涌。袖中的诏书随着马背的颠簸轻轻拍打着手臂,像是一个无声的提醒。司马懿的嘴角浮现出一丝几不可见的冷笑——十年隐忍,终于等到这一天。

与此同时,永宁宫内,郭太后仍端坐在凤座之上。殿内的烛火不知何时已经熄灭了大半,将她的身影投在墙上,显得格外高大而扭曲。她的手指轻轻抚摸着案几上的金印玺,指尖能感受到那些精细的纹路。

\"太后,夜深了...\"贴身宫女小心翼翼地提醒。

郭太后恍若未闻。她的目光穿过殿门,望向远处的黑暗。那里,马蹄声已经渐渐远去。她忽然想起多年前先帝临终时的嘱托,又想起这些年来曹爽在朝堂上的跋扈。印玺在她手中渐渐变得温热,就像那个她刚刚做出的决定一样,正在发酵、膨胀,终将改变这个帝国的命运。

殿外,一阵狂风突然卷起,吹得窗棂咯咯作响。郭太后不自觉地攥紧了印玺,仿佛这样就能抓住些什么。而在遥远的洛水方向,隐约传来战马的嘶鸣声,与风声交织在一起,如同命运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