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破阵医刀 > 第144章 心灵深处的真实回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4章 心灵深处的真实回响

随着读心术与人机系统的融合在临终关怀领域取得显着成效,虎娃和团队成员们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满足于现状。相反,他们在一次内部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且具有前瞻性的设想:将读心术人机系统进一步微型化,使其能够像植入芯片一样被植入人体,从而实现对人内心最真实想法的直接读取,彻底消除说谎的可能性。

这个设想一经提出,就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巨石,瞬间在团队中激起了千层浪。大家既为这个创新的想法感到兴奋不已,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在向他们招手;同时,他们也深深地意识到,这个设想所蕴含的巨大挑战和伦理问题,就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礁石,稍有不慎便可能让他们的计划触礁沉没。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那将会在众多领域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虎娃的声音在会议室中回荡,他的目光坚定而明亮,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无论是医疗领域,医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从而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还是司法领域,犯罪嫌疑人将无处遁形,真相将不再被谎言所掩盖;甚至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也能够更加真诚地沟通,避免因误解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然而,在他的眼神深处,却隐隐透露出一丝忧虑。他知道,要实现这样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他们需要克服无数的技术难题,还需要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质疑和压力。但他坚信,只要团队成员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战胜这些困难,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团队中的技术骨干们立刻投入到紧张的研发工作中。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将庞大复杂的人机系统微型化到可以植入人体的程度。传统的读心术设备虽然已经相对便携,但要实现体内植入,还需要将其体积缩小数千倍,同时保证各项功能不受影响。

负责硬件研发的工程师们日夜奋战,尝试了各种新型材料和微型制造工艺。他们借鉴了纳米技术的理念,使用纳米级别的电路和传感器,逐步构建起微型化的读心术系统核心组件。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他们终于成功研制出了一款米粒大小的植入式芯片,该芯片集成了高精度的神经信号采集模块和初步的数据处理单元。

然而,仅仅将系统微型化还远远不够。如何将芯片安全地植入人体,并确保其与人体神经系统实现稳定、可靠的连接,成为了下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医学专家们加入到研发团队中,他们对各种植入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他们采用了一种基于生物相容性材料的微注射技术,能够将芯片精准地植入到大脑特定区域,且不会引发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

在解决了硬件植入的问题后,软件算法的优化也迫在眉睫。由于植入式系统直接获取大脑神经信号,数据量和复杂性呈指数级增长。人工智能专家们对原有的算法进行了全面升级,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深度学习模型,能够更快速、准确地解析这些原始神经信号,将其转化为可理解的心理想法。

经过数年的艰苦研发,第一代可植入式读心术人机系统终于问世。为了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团队在严格的伦理审批下,进行了小规模的临床试验。

第一位参与试验的是一位名叫林恩的志愿者,他是一位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常常无法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在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和充分的沟通后,林恩同意接受芯片植入手术。

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芯片成功植入到林恩大脑的预定区域。术后,读心术人机系统开始实时采集林恩的神经信号。当林恩与心理医生进行交流时,系统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他内心深处的想法,这些想法与他口头表达的内容有时存在很大差异。

“我表面上告诉医生我感觉好多了,但其实我每天晚上还是会被噩梦惊醒,心里充满了恐惧。”林恩看着系统生成的报告,惊讶地说道。通过这些真实的心理数据,心理医生调整了治疗方案,采用了针对性更强的治疗方法。随着治疗的推进,林恩的心理状况逐渐得到改善。

在司法领域,可植入式读心术人机系统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在一起复杂的刑事案件中,嫌疑人一直坚称自己无罪,但种种证据却指向他。警方在获得法律授权后,对嫌疑人进行了读心术芯片植入。当面对一系列关键问题时,系统清晰地读取到嫌疑人内心的真实想法,证实了他确实参与了犯罪行为,并且揭示了一些之前未被发现的犯罪细节。

然而,这项技术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可植入式读心术人机系统的逐渐推广,一系列伦理和社会问题也接踵而至。一些人担心这项技术会侵犯个人隐私,使每个人的内心想法都无所遁形。在一些公共场合,人们开始对他人是否植入了读心术芯片产生怀疑,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受到冲击。

“我现在都不敢和别人交流了,总担心对方能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一位市民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虎娃和团队与法律专家、伦理学家共同合作,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和伦理规范。规定只有在特定的、经过严格审批的情况下,如严重的医疗需求或重大刑事案件,才能使用可植入式读心术人机系统。同时,对数据的存储、使用和保护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确保个人隐私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在人际交往方面,团队也发起了一系列宣传和教育活动,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这项技术。强调读心术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而不是侵犯他人隐私。通过引导人们在尊重他人隐私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读心术系统带来的便利,改善人际关系。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虎娃和他的团队坚信,可植入式读心术人机系统的出现,为人类探索心灵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只要合理应用,它将在医疗、司法、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这项技术,确保其在科学、伦理和社会层面实现和谐发展,让心灵的真实回响成为连接人与人、推动社会进步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