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光幕之上,长安城门大开,李俶、郭子仪、李嗣业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在万众瞩目之下,缓缓开进了这座历经劫难的伟大都城。
街道两旁,无数百姓自发地涌了出来,他们衣衫褴褛,面带菜色,但眼中却闪烁着劫后余生的泪光。
“王师回来了!王师回来了!”
“苍天有眼!大唐没有亡!没有亡啊!”
无数人跪倒在地,对着唐军的旗帜,放声痛哭。
然而,看着这收复故都的盛景,李世民的脸上却没有一丝喜悦。
他依旧眉头紧锁,心中不断的回荡着李今越之前那句“无耻的代价”。
可还不等他开口询问,李今越便幽幽地开口了,只是语气中却带着一丝毫不掩饰的讥诮:“二凤陛下,您也看到了,长安回来了。”
“可李亨为了尽快收复两京,巩固自己的政治合法性,不愿意采纳李泌稳扎稳打的万全之策,而是选择了饮鸩止渴,借回纥之兵,求一场速胜。”
随即,李今越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说不清是嘲讽还是悲哀的笑。
“现在,长安是收复了。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话音未落,光幕中的景象骤然一变。
画面上浮现出一行大字:至德二载十月十八日,东都,洛阳。
画面里,洛阳城内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百姓的哭喊声、惨叫声与回纥兵放肆的狂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副人间地狱的景象。那些刚刚还在战场上帮助唐军的“盟友”,此刻却化作了最凶残的恶魔,在洛阳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随即,画面再度一转,来到了一座古塔之下。
塔内,数以百计的百姓,为了躲避兵灾,惊恐地挤在塔内,从门窗的缝隙中,绝望地向外窥探。
可就在这时,一群回纥士兵大笑着围了上来,用沉重的铁链,将塔门死死锁住!
塔内的百姓见状立刻发出了惊恐的尖叫,疯狂地拍打着大门。
然而,塔外的回纥兵只是饶有兴致地看着,仿佛在欣赏一场有趣的戏剧。
下一刻,一名回纥士兵举着火把,狞笑着走上前,将火焰凑近了古塔底部的干柴。
“轰——”
烈焰冲天而起,瞬间吞噬了整座古塔。塔外的回纥兵指着那座燃烧的囚笼,拍着手开怀大笑,欣赏着塔内传出的,被烈火灼烧的百姓们那撕心裂肺的惨嚎。
“啊——畜生!!!”
李世民看到这一幕,双目瞬间赤红,血丝爆出,猛的从座位上站起,身体剧烈的颤抖着,一股腥甜涌上喉头,整个人摇摇欲坠。
“二凤陛下!”李今越见状连忙上前扶住他,倒出了几粒塞了速效救心丸到他嘴里。
李世民死死的盯着光幕中那座燃烧的炼狱,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这……便是代价?”
李今越扶着他重新坐下,随即才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当时,李亨为了让回纥出兵,与他们定下盟约:城克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李世民的身子猛地一震,脸上血色尽褪。
“他……他怎么敢!”
“他怎么敢拿我大唐的子民,去和异族做交易!”
李今越闻言,抿了抿嘴,才让自己没有的粗口鱼贯而出,只是接着讲述道:“在攻下长安后,回纥便要求履行诺言。还是广平王李俶,他跪在回纥叶护行,反复劝说,言明长安乃天子之都,宗庙所在,若遭洗劫,天下人心尽丧,大唐颜面何存?最后将叛军留在长安府库中的所有财物,这才勉强保住了长安。”
“可是,当攻下东都洛阳后,回纥人再也按捺不住了。”
“他们纵兵三日,将这座曾经与长安齐名的繁华帝都,变成了一座人间炼狱。大火三日不绝,数万百姓惨遭屠戮,洛阳城,十室九空。”
李世民瘫坐在椅子上,大口地喘着粗气,他看着光幕中那被焚毁的洛阳,看着那一张张绝望的面孔,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阵阵发黑。
李今越看着李世民那副摇摇欲坠、心神俱裂的模样,心中实在不忍。她真怕再讲下去,二凤陛下真的会被活生生被气死在自己家里。
“二凤陛下,您稳住,咱们快讲完了。”
“后面的事情,其实……也没什么好细讲的了。”
李世民缓缓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中,泪水无声滑落。
他没有说话,只是用尽全身力气,微微点了点头。
那是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默许。
李今越见状,只能继续说道:“在李亨如愿收复两京之后,叛军名义上的首领安庆绪,就带着残部逃到了邺城。”
“而安史之乱的另一个祸首,史思明,也在这时主动向大唐投降。”
李世民闻言,布满血丝的眼中滑落一滴浑浊的泪,他没有力气再嘶吼,只是缓缓地点了点头。
李今越这才继续说道:“在李亨如愿收复两京以后,叛军名义上的头子安庆绪逃到了邺城。这时呢,安史之乱的另一个头头史思明,也在这时候主动投降了大唐。”
“随即,乾元元年九月,大唐集结了包括郭子仪、李光弼在内的九位节度使,号称六十万大军围攻邺城。”
“这看起来,本该是一场稳赢的决战,对吧?”李今越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荒诞的笑意:“可是李亨,再度做出了令人窒息的操作。他居然派了一名太监,去节制这支大军。”
“结果,这六十万大军围攻邺城整整半年,居然都没能拿下来。而此刻城里的安庆绪饿得都快啃树皮了,当即一顿给史思明写信,基本就是什么‘叔啊,你快来救我吧,这皇帝我也不当啦,给你当’。”
“而史思明呢,假意应允,跟看傻子一样看了好几个月。终于在安庆绪快要被弄死的时候,他才再次叛唐,出兵十三万去‘救援’安庆绪。”
听到这里,李世民已经是麻的不能再麻了,他感觉自己的灵魂仿佛已经飘离了身体,在半空中冷漠地看着这一切。
荒唐。
太荒唐了。
“史思明很狡猾,他没有急着去解围,而是派出无数小股部队,日夜不停地袭扰唐军的补给线。”
“等唐军被骚扰得疲惫不堪、粮草不济之时,他才主动约唐军决战。”
“据说决战当天,他异常勇武,仅率五万精兵便杀向了唐军,一时间杀得唐军有些措手不及。”
“而碰巧这个时候呢,战场还刮起了一阵妖风。据载当时是:大风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昼晦,咫尺不相辨。”
“这场大风一下子就让双方全懵了。唐军没头苍蝇一样往南跑,叛军往北跑。最终,唐军因为跑得太快,败得一塌糊涂。据说当时郭子仪收拢残部的时候,整整六十万大军,居然只剩下了几万人,而叛军靠着捡拾唐军丢弃的装备,反倒是赚得盆满钵满。”
李世民闭上了眼睛,他已经不想再听了,他能理解李亨的害怕,害怕武将功高震主,恐惧郭子仪、李光弼成为第二个安禄山。
可你也不能用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太监去指挥大军吧?这是在打仗,还是在儿戏!上次那个书生的教训还不够惨重吗?!
累了,真的累了。
这个大唐,干脆毁灭吧。
它再不毁灭,自己怕是要先被这些不肖子孙给气到毁灭了。
“邺城之战后,朝廷将所有的黑锅都甩给了郭子仪,一代名将被罢黜回家,李光弼接替了他的位置。”
“而叛军那边,史思明以‘为父报仇’之名,杀了安庆绪,自己登基称帝,所以,接下来的几年,就成了李光弼将军对决史思明的局面。”
“可是,李亨始终不信任武将,李光弼将军在前线打仗,总被朝廷在后面拖后腿。”
“比如,河阳之战,宦官搅局,硬是逼着李光弼分兵五万去守洛阳,白白削弱了主力,后来,骁将荔非元礼因为得罪了宦官,直接被调离了前线。”
“洛阳之战,李亨又中了史思明的反间计,无视战场态势,强令李光弼在最不利的时机出战。”
“反正,这种事情只多不少,最终,李光弼也是在邙山之战中被史思明给打败了,最终也被换下了。”
李世民闻言,只是无力地摇了摇头,心中升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疲惫。
他甚至已经升起了一股不想再管这未来大唐的念头。
实在是,太令人失望了。
就在这时,李今越的语气突然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
“不过啊,就在史思明志得意满,风生水起的时候,他自己也出事了。”
“他也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给杀了。”
李世民的嘴角,不由自主地牵动了一下,在心中发出一声无声的冷笑。
这个“也”字,用得可真是精妙啊。
“不过,史朝义在杀了史思明后,并没有能力接过叛军的大旗。他爹手下的那些骄兵悍将,根本不服他,很快就各自为政,叛军一下子就成了一盘散沙。”
“而唐军这边,李光弼被换下后,又换上了仆固怀恩。”
“而他的策略也很简单:首恶必办,胁从不问。他只追着史朝义的主力打,对于其他叛军将领,一概采取招降安抚的怀柔政策。”
李世民听到这个策略,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隐患。
这不就是在给日后的藩镇割据埋下祸根吗?
可他也清楚,打了这么多年仗,大唐恐怕早已是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这种饮鸩止渴的法子,或许也是无奈之举。
在不了解当时具体情况的前提下,他也不好评判这个策略的对错。
“公元763年,史朝义走投无路,在众叛亲离之中,于一片树林中自缢身亡,而其他的叛军将领呢,大部分都又重新投降了大唐。”
“至此,这场历时八年,让大唐人口锐减起码三千万,几乎将大唐拖入深渊的安史之乱,总算是落下了帷幕。”
当李今越说出最后这句话时,整个空间都安静了下来。
李世民长长的、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浊气。
结束了,终于结束了。
他知道,李今越这是怕他被气死,故意讲得十分简略,其中不知省略了多少惨绝人寰的细节。
可他现在,也已经没有力气再去深究那些了。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件事需要解决。
思及此,李世民缓缓的,将目光投向了地上那个因为断臂断指、蜷缩成一团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