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
现代,空气中弥漫着燥热与紧张交织的气息。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这段时间,林李两家,就连长孙皇后都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为林锦遥的高考后勤保障工作中。
大家每天变着花样的准备营养餐,生怕打扰到这位正在为人生重要节点冲刺的考生。
而就在这份紧张之中,【诸朝伐倭联合群(一月后发兵)】里,赵匡胤的一条消息,却点燃了另一场更为宏大的战事前奏。
[赵大黑胖子-赵匡胤]:诸位!诸位!好消息!朕这边已经准备就绪了!比预想的快了不少!随时可以出发!
[汉武大帝-刘彻]:哦?可以啊!老赵!既然如此,那便不等了!择日不如撞日,七月初,诸朝一同出兵!朕要去港口,为将士们送行!
[judy陛下-朱棣]:善!
[祖龙-嬴政]:可。
一声令下,十数个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七月初,大明,龙江关。
今日的港口人山人海,码头上挤满了无数前来送行的百姓,黑压压的一片,却无人喧哗,只是默默的望着那停泊在江面之上,如山峦般巍峨的庞大舰队。
为首的两艘巨型宝船,甲板宽阔如陆地,其后三十艘战座船如猛兽蛰伏,再往后,数百艘大小战船绵延不绝,桅杆如林,旌旗蔽日。
舰队的官兵们列队立于甲板之上,看着岸上那一张张殷切期盼的脸,听着那隐约传来的“定要凯旋”的叮咛,只觉得一股热流在胸膛中激荡,战意昂扬。他们何曾见过,百姓对一场出征,抱有如此高的热忱!
而就在此时,各朝港口的上空,都毫无征兆的出现了小玄猫的身影。
它打了个哈欠,爪子一挥,无数卷轴便如雪片般精准地落入各朝主帅手中。
“喏,这是更详细的航海图,还有倭寇岛上所有矿藏的具体位置和预估储量,就当是本喵给你们践行的礼物吧,省得你们跟没头苍蝇似的乱找。”
话音刚落,猫影便消失不见。
各朝皇帝和将领们打开一看,眼睛瞬间就直了。
那地图上标记的“石见银山”、“佐渡金山”等字样,以及后面跟着的一连串骇人数字,让他们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太好了!这下,连找矿的功夫都省了!
“陛下!”
龙江关岸边,郑和手握着地图,激动的看向面前的朱棣。
而朱棣此刻也正负手而立,望着郑和,他闻言便走上前,用力握住郑和的手,沉声道:“三保,此番灭倭,便全权交由你了。”
郑和见状,立刻紧紧回握,脸上满是郑重:“请陛下放心,臣,此番定将那倭寇斩草除根!”
“好!”朱棣闻言顿时龙颜大悦。
而此刻,郑和看着将士们已陆续登船,深吸一口气,对朱棣道:“陛下,臣,该出发了。”
朱棣颔首,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郑和转身登上宝船,立于船头。他回望岸上,看着自己的君主,看着送行的百官,看着那无边无际的百姓,心中感慨万千。
随即,他猛的一掀身上挡风的油绸大氅,声如洪钟,响彻江面。
“陛下,诸公,百姓们!今日,郑和,奉陛下天威,统舟师东渡,必扬我大明旌旗于鲸波之上!倭寇恶行,人神共愤!今奉天命荡寇,乃伐罪之举!”
他顿了顿,猛然高喝:“大明将士何在!”
“在!在!在!”
海面上,数万将士的怒吼汇成一道声浪,直冲云霄。
郑和对着岸上众人,再次高声道:“诸位!吾等保证,凡我将士,当不忘南京之恨!此去,我大明将士必焚毁倭寇巢穴,缚倭酋于陛下殿前!若有一贼漏网,郑和当自沉东海,以谢天下!”
“我郑和,在此立誓!此行定焚其宫殿、绝其苗裔,为后世应天府数十万冤魂复仇!”
这番话,如同滚油泼入烈火,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情绪!
“焚其宫殿!绝其苗裔!”
“复仇!复仇!复仇!”
将士们的嘶吼声中带着血与火的味道,听得岸上的朱棣热血沸腾,他当即高举手臂,对着舰队喊道:“好!三保!诸位将士!竟然尔等有如此决心,那朕便在京师,备好庆功酒,等着你们凯旋!待诸位凯旋之日!朕定会在城门,亲迎诸位!犒赏三军!”
随即,他振臂一呼:“祝我大明将士,旗开得胜,武运昌隆!”
岸上的百官与百姓们早已被这气氛感染得热泪盈眶,闻言也跟着拼尽全力喊了起来。
“旗开得胜!武运昌隆!”
“旗开得胜!武运昌隆!”
山呼海啸般的祝福声中,郑和眼眶有些泛红,他再次对着岸上深深一揖,而后猛然转身,下达了最后的命令。
“杨帆!启航!”
“是!”
巨大的船帆依次升起,遮天蔽日。庞大的舰队在万众瞩目与震天的祝福声中,缓缓驶离港口,顺流而下,驶向那波涛汹涌的无垠大海。
朱棣望着那渐渐远去的船帆,心中豪情万丈,不由得打开了光幕,想看看其他朝代此刻的光景。
而【诸朝伐倭联合群(正在发兵)】里,果然也已是一片沸腾。
[猪猪陛下-刘彻]:朕的舰队已经出发了!此战,必叫那倭寇亡国灭种!
[二凤陛下-李世民]:武帝说的不错,朕亦是如此。
[祖龙-嬴政]:然。
朱棣看得心潮澎湃,正准备打字跟群内的人报喜之时,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却突兀地响了起来。
[酷爱人妻曹老板-曹操]:不是,诸位?你们对舰队下的令,全是尽数剿灭吗?
[猪猪陛下-刘彻]:?
[‘真’秦二世-刘邦]:?
[大汉棋圣-刘启]:?
[则天大圣女皇陛下-武曌]:?
[省钱达人-刘启]:?
朱棣也是一愣,下意识地回复。
[judy陛下-朱棣]:那不然呢?
[酷爱人妻曹老板-曹操]:哎呀!诸位!你们忘了吗!那上面有矿啊!
[酷爱人妻曹老板-曹操]:孤本也打算将其尽数剿灭的!可朕派去的谋士贾诩,出发前提醒了孤一句,他说:杀光了多浪费啊?不如剿其首恶,灭其武备,留下那些青壮,尽数阉割!然后发配去给咱们挖矿!这不比咱们自己派人去挖省事多了?免费的劳力,咱们不用白不用啊!
[酷爱人妻曹老板-曹操]:我一听!也觉得有道理啊!不是……你们那,就没人想到这一点吗?
此言一出。
整个群,死一般的寂静。
片刻之后。
[汉武大帝-刘彻]:……
[二凤陛下-李世民]:……
[则天大圣女皇陛下-武曌]:……这位文和先生,还真是……一如既往啊……哈,哈,哈。
此刻,所有皇帝脑海里都不由浮现出那个紫衣毒士笑眯眯的身影。
没想到,这曹老板还派了他去征讨倭寇,一想到文和先生在幻境中提出的那些计策,群里的所有人都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但……不得不承认,文和先生说得好有道理啊!
那些可都是免费的劳动力啊!还是那种死了也不心疼的!
大明港口。
朱棣看着曹操发出的消息,整个人都僵住了。
他……他刚才给三保下的令好像也是……斩草除根!
卧槽!
朱棣猛的反应过来,冲到港口边,看向那已经快要消失在江面尽头的舰队,扯着嗓子喊道。
“卧槽——!”
“三保!三保!你给朕等一下啊!”
“命令改了!你给朕回来啊——!三保诶——!”
然而,海风呼啸,轻易便将他的声音吹得支离破碎,只有几只海鸥被惊起,茫然地盘旋着。(海鸥:卧槽!这人有病吧!)
七月中旬,多支庞大的舰队如约抵达倭寇诸岛。
战事一触即发。
七月末,捷报频传。
诸朝大军势如破竹,倭寇那点可怜的抵抗力量根本不堪一击。
而多个时空的倭国掌权者,早已从被狼狈赶回的使者口中得知了上国为何震怒。
他们愤怒,害怕,却又感到无尽的荒谬。
后世子孙的罪孽,为何要让他们来承受?他们惊恐万分,连忙拼凑出使团,带着重礼,希望能求得天朝不要如此。
给出的理由也如出一辙:那是后世的倭寇所为,与如今的倭国何干啊!恳求天朝高抬贵手,放过自己!
然而,被派往各朝的大部分使者连皇帝的面都没见到,就被踹了回去。
即便有幸被接见,也不过是皇帝想亲眼看看他们如今的惨样,再寻个由头痛骂一顿罢了。
放过?绝无可能。
就比如,大明永乐朝的朱棣。
这日,正等着前线战报的朱棣,忽然听闻有倭寇使者前来求见,顿时玩心大起。他立刻与朝臣们一商量,决定亲自“会一会”这个使者。
而那为首的倭国正使,乃是自朱元璋时期便多次出使过大明的老油条,自认深谙天朝礼仪。
可这次,当他刚刚迈出左脚,踏入来过无数次的殿门时。
“大胆!”
武将班列中的丘福一声雷霆暴喝,声震殿宇。
“身为藩属使臣,觐见天朝皇帝,竟敢左脚先入!此乃大不敬!是对陛下威严的公然挑衅!来人!将这狂悖无礼的倭寇,给本帅拉出去砍了!”
那经验丰富的正使闻言,整个人都懵了。
左脚……先入?不是!大明什么时候有不能左脚入殿的规矩了!自己这么多年也没听说过这个啊!
然而,不等他辩解,两名如狼似虎的禁军便将他架起,直接拖了出去,只留下一串惊恐至极的哀嚎。
而接下来的十几天,奉天殿上演了一幕幕荒诞的剧目。
“入殿时头颅不够低,心怀叵测,斩!”
“行礼之时,动作迟滞,毫无诚意,斩!”
“走路姿势摇摆,仪态不端,斩!”
……………………
各种匪夷所思的理由,让这支三百人的使团,人人自危。短短半月,顶上来的人就被杀了近三十个。
使团上下明知朱棣就是在故意折辱他们,却根本不敢掉头回去。
因为他们知道,明军实在太强了。
不到半个月,明军就已经占领了倭寇大片的疆土。他们甚至明明可以直接打到京都,却偏要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犁过去,摆明了就是要占领全境,一个不留啊。
他们再不趁着这个时间赶紧求和,就真的要灭国了啊!
终于,在又过了几天,就在使团里有文化的人都快被杀绝了的时候,仅剩的一名副使知道,自己必须顶上了。
(使团一般是三个使者,一名正使,两名副使,这里正使和另外一名副使都被杀了,这里是这个副使猜到了朱棣是在故意找茬,只能先教团里有文化的其他人,去试探朱棣的态度,结果没想到朱棣就是故意要玩他们。)
因为再不顶,自己连能教的人都快没了,翻译也只剩最后一个了,这估计还是朱棣故意给他们留的。
这一日,副使带着那名瑟瑟发抖的翻译,踏入了奉天殿。
他谨小慎微,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上,生怕走错一步,几乎将姿态做到了尘埃里。
有惊无险地走到殿中,他立刻行五拜三叩之礼,用尽全身力气喊道:“尔国使臣,叩见大明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高坐龙椅之上,饶有兴致地看着底下那个抖如筛糠的身影,用眼神询问下方的臣子:怎么样,这回还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张辅、解缙等人心领神会,立刻用眼神回道:陛下,此人动作标准至极,无可挑剔。而且,这已是最后一个副使和翻译,您再不亲自下场,就没得玩了。
朱棣了然,微微颔首。
“平身,说吧。”
那名副使如蒙大赦,却不敢起身,只是将头埋得更低,开始用那套早已演练过无数遍的说辞,为如今的倭国开脱。
然而,当朱棣听到副使那套“后世之罪,与今无关”的开脱之词后,脸色便越来越黑。再结合前些日子从光幕中听闻,后世的倭寇竟还敢污蔑华夏、篡改历史,他心中那股灭倭的火焰烧得更旺了。
但一想到如今明军节节胜利,郑和的奏报里说已经控制了部分金矿银矿,朱棣的心情又稍微好转了些。
于是,朱棣难得地没有当场发作,只是冷哼一声。
“放过你们?朕为什么要放过你们?”
“你以为,只有后世之事吗?这些年来,你们倭寇时不时派人劫掠我大明沿海百姓,这笔账,朕还没跟你们算呢。”
副使闻言,顿时一噎,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
朱棣微微身子前倾,继续说道:“另外,足利义满近年来一直在升级海防,你们这是在防谁啊?嗯?”
副使闻言,浑身一颤,却无言以对。
防谁?防大明啊,还能防谁!可他敢这么说吗?他不敢!
朱棣见他不答,嘴角的弧度更冷了:“还有,你们倭国发现了金矿,为何不向大明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