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 第672章 玉米再矮化,板子都省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72章 玉米再矮化,板子都省了

“要不咱就把卖蔬菜大棚这件事,交给你去做,让你将功赎罪,连板子都省了!”

此话一出,朱雄英忍不住笑了。

爷爷这是装都不带装了。

和奸商比谁更狡猾。

不过,想到反正大家都有钱赚,想来也没有人戳穿,这是爷爷故意引大家上套的手段。

云奇闻言,却连忙婉拒。

“陛下,该罚的罚,该打的还是要打,奴婢受得住,如果不打奴婢几板子,回头有弄不清楚状况的宫里人,跟着效仿,又该如何是好?”

好不容易因为夏荷姑姑一家的死,让皇宫内庭再无背叛者出现。

哪怕云奇做的这件事,大家都知道是陛下授意的,该打还是要打。

“是咱要掩耳盗铃,反而让云奇你受罪,咱心里过意不去。”

可这耳朵又必须捂上,不然卖琉璃的价格,就会因为皇家主动,从而往下压。

许多做生意的商人就是这样,不管它赚不赚钱,你越上赶着,他越觉得里头有坑,你越是推三阻四,搞得神神秘秘的,他越觉得能赚大钱,是寻常人得不到的情报,从而掏钱的时候更痛快。

“要不是陛下信任,奴婢还只是在宫里守角门的小太监,奴婢愿意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哪怕日后史书上留一笔,功过相抵后还留有污名,云奇也认了。

朱元璋满脸欣慰地点了点头,便让李俨找几个看管菜棚的去摘黄瓜,等会儿御驾离开,便顺势拉到城里去换钱。

蔬菜大棚的事,有了云奇主管,按部就班的即可。

而云奇因为要卖琉璃,还特意与建盖、维护蔬菜大棚的工部匠师,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又和工部的账房先生,了解了它的生产成本,等着稍后禀报给陛下,请陛下拿个主意,制定最终的价格。

云奇原以为,一根黄瓜卖一两银子,这蔬菜大棚的造价一定奇高,毕竟宫里的一块琉璃窗,就要耗费数百两银子。

可当听说,两分地大棚的玻璃窗,按照工部造价,只需要五十两时,他瞠目结舌,好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这一个棚算上钢材木料,能超过一百两吗?”

“琉璃贵在炼制的技术方面,所以造价低,木材是就近取材倒是不贵,但钢材要冶炼,连铁矿带煤矿都是从北地运来的,所以单是这一项,造价就超过了一百两。”

再加上人力运输等,这样一个蔬菜大棚的成本算下来,不到三百两。

三百两银子,够普通人家吃一辈子饭菜的了。

可云奇看到皇庄里的农夫,采摘了一筐又一筐的黄瓜,光是三分地蔬菜大棚里,就摘了三四百根黄瓜,他就知道,自己这个卖琉璃大棚的差事,有多容易办成了。

“可惜陛下要急着拿它来换钱,不然多开垦一些田地,自己盖棚自己种,来年不知道要赚多少银子。”

只不过。

物以稀为贵。

头一年赚得多,第二年就赚得少了。

这么看来,还是卖大棚不卖蔬菜,赚得更多。

“云奇公公,摘黄瓜的人来了,要挑着最好的摘吗?”

云奇忽然脑中灵光一现,高深一笑。

“不,挑着最次的摘!”

众人惊讶不解,但也只能照办。

与此同时。

有了云奇操心的朱元璋,便在蔬菜大棚的事情上,当起了甩手掌柜,沿着蔬菜大棚转了一圈,一头扎进了种植玉米的大棚里。

“这还是咱的玉米吗?”

一进大棚,朱元璋就发出了一声惊呼。

眼前这片玉米,比上次看到的那些成熟的玉米,矮了一大截。

朱元璋踮起脚尖比划了一下。

“这次种的玉米苗可比高粱矮了至少两尺!”

朱雄英的小手也跟着比划着,听到这话,像小鸡啄米似地直点头,夸奖的话不要钱似的往外蹦。

“李主事真厉害!”

停顿一下,朱雄英喘了口气。

“玉米矮化成功!”

“是啊!成功了!”

朱元璋的笑声在大棚里回荡。

李俨愕然地看着,才满周岁就已然知晓玉米诸事的皇太孙,直到笑声停歇,他才猛然间回过神来,汇报其他情况。

“陛下之前提出的造肥方法,微臣已实践过,正因为有了那些肥料,再加上这次玉米的矮化,亩产一定有更加显着的提升。”

“预估能有多少?”

朱元璋满怀期待的问。

李俨做了一个保守的估计。

“能有五百斤左右。”

朱元璋虎目圆睁,嘴角控制不住地上扬,扭头对着朱雄英哈哈一笑。

“乖孙,你听到没有!亩产能有五百斤了!这可比水稻更高产了!”

朱雄英寻思着。

【我连用海鲜外壳磨成粉做肥料的法子都贡献出来了,别说玉米增产,回头水稻也能利用这个法子,培育更高产的品种。】

只是这才第二季,就能够亩产五百斤,哪怕只是实验田的亩产,但推广到民间,也能有三百斤以上的亩产。

效率还是十分惊人的。

【看来要不了三年,玉米就能种满应天府的荒地山岭了。】

有了乖孙的预测,朱元璋更是振奋不已。

当即狠狠地夸了一把李俨,并让李俨再挑选一批未来推广种植玉米的人手,提前教导着。

往后玉米种植得多了,既能当副手历练,往后也能成为地方上,替朝廷管理山林农渔的能官干吏。

……

新鲜到滴水的黄瓜,进入各大酒楼后,立即引来了客人们的哄抢。

京城从不缺有钱的人,更不缺花钱的乐子,但民以食为天,在这万物萧索的冬季里,喝一杯千金不换的好茶,不如来一盘十两银子的鸡蛋炒黄瓜。

只是这炒黄瓜数量太少,不到半日时间,各大酒楼的这道菜全部卖光,吃完这道菜的客人还顺手预定了明日的黄瓜炒鸡蛋不说,没吃到的想要预定的客人数量,只是半日,就排到了腊八。

“这么新鲜的黄瓜,是从哪个冷库送来的?”

“什么冷库,你没听说吗,这是皇庄的温室大棚里种出来的!”

“温室大棚是什么?冬天能种出夏天的蔬菜?”

次日。

全京城都知道,温室大棚就是利用琉璃盖出来的反季节大棚,皇庄盖了好几亩这样的蔬菜大棚,本来是直供皇宫的,谁知伺候陛下的云奇公公,把陛下赐给他的蔬菜卖了不说,还卖了好几筐品相不太好,进不了宫的黄瓜,目的则是为了赚银子,给陛下凑军费。

东窗事发,云奇公公被打了十大板,打发到皇庄守菜园,让他将功赎罪。

答应供应酒楼的黄瓜,还是照常供应,所得钱财用于军费专用。

消息被有心人传到宫外,正在品尝鲜黄瓜美味的达官显贵们,气得想掀了桌子,又舍不得饭菜上的美味佳肴,只能怒骂云奇。

“我们吃的,居然是品相不太好的黄瓜?”

“睁着眼说瞎说呢,这黄瓜比夏天种的还水灵,而且更粗更长!”

“还说卖黄瓜给陛下凑军费,分明是想徇私,为了保命说的谎话!”

有些人抱怨不平,有些人则从中嗅到了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