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 第682章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82章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李文忠当即下令集结全体兵马。

查先紧皱了一晚上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看来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大明皇帝派来的这位年轻的将领,是一个明智的大将。

不到片刻,一万七千大军,集结已毕。

“所有将士听令!”

休整了一夜的大明将士们,一个个精神焕发,他们目光炯炯地盯着李文忠,握紧了手里的兵器。

自从军改以后,大明的将士们谁不渴望获得更多的军功?

哪怕陛下把他们派到这鸟不拉屎的苦寒之地,以后要在此地驻守三五年。

但只要他们吃得饱,家人减免了赋税,同样吃得上饭,为了大明能够长治久安,他们愿意为了家国,献上生命!

李文忠的目光扫过所有人的脸庞,振臂高呼。

“全军南下!”

“绕过吐鲁番!”

“拿下火州!”

军令如山。

火州位于吐番鲁城池以东三十里的位置。

而在火州东南方向的柳城,则是东察合台汗国与大明相邻的东边门户柳城。

由于火州位于吐番鲁与柳城中间,防守力量十分的薄弱,加上吐鲁番那边的僵持,还有明军依据别失八里为据点,向北退后了三十里。

所以,火州守城将领,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这个无足轻重的地方,会遇到上万明军的全力一击。

李文忠率部队,自上午出发,到了傍晚就摸到了火州的城池外开始蹲守,并派出了斥候,弄清楚了城里的情况。

“将军,如今城里只有一千兵马,其中一百人是鞑靼支援的边军,还有二百人是民兵,剩下的就是都格拉特部常驻在此地的兵马,看他们排兵布阵的样子,只像往常一样巡逻,并没有设防。”

其他地方都乱成一锅粥了,火州的守将还能如此悠闲自得。

倒也不是他们没有前瞻的眼光,不懂居安思危。

而是这片区域本来就是人员混杂,靠一千兵力守城,碰到小股流兵,根本不会打它,碰到大军来袭,那也只有打不过就投降的份儿。

在守将的眼里看来,火州就和鸡肋没有什么区别。

但在李文忠看来,这是胜利在向将士们招手。

“所有人不可轻敌,先让火器营的打先锋,如果敌人投降,我们就顺利接收此城,如果敌人不降,我们再发动强攻!”

敌人的兵马不多,可李文忠带来的这些将士,能不消耗便不消耗。

毕竟在这一带,夺城不重要,能守得住城池才是最重要的。

查先听到李文忠的安排,眼见率领一万七千明军,手握火器,还把这一仗打得这么稳,心里便知道。

汗王送给大明的这些城池,只怕有生之年,再也不能以其他条件换回来了。

等到半夜,守城士兵最为疲惫之时。

漆黑的地面上,突然点燃了几缕火光。

睡眼惺忪的守城士兵,在看到火光的时候,还没反应过来。

“轰轰轰!”

轻型火炮里发射出来的弹药,在城头砸出几个巨坑,整个城楼跟着颤动,城内的兵民全部从梦中惊醒。

“打雷了吗?”

“大冬天怎么会打雷!”

“敌袭!是敌袭!”

一轮炮弹已将城池炸出了能供一人通行的缺口。

李文忠看着眼前这座像沙土做的一样的防御城楼,他也是哭笑不得。

“看来进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建防御工事。”

话音刚落,就看到有知兵正在使用木板,往缺口处填补。

这个场景有些眼熟,但李文忠并没有打算,让士兵拼命去和对方抢夺那个缺口的位置。

毕竟,以前没有火器营的时候,要靠手下将士的性命去夺取进城的通道,有了火器营量大管饱的弹药,只要对方不投降,那就接着炸。

城墙上燃起的火把逐渐增多,可以看到有一行人疾步走到了城墙上。

李文忠知道守城的将领来了,便骑着马让了一个身位,请查先上前劝降。

“城里的将士们听好了,我乃新汗王黑的儿火者派来的特使查先,新汗王已平反了昔日叛乱,火州以后不用再受瓦剌和鞑靼的骚扰了,大明的将士受新汗王邀请,前来驱赶敌兵,希望你们能够做出正确的抉择!”

伴随着查先的话音落下。

又是一轮炮击,正对着刚刚填补上木板的缺口。

“轰轰轰!”

等到炮声停歇。

城墙上站不稳的守城将领,还没来得及开口。

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不光城楼,就连地面都跟着颤动起来。

不论是城内还是城外,站在城楼上的还是骑在马背上的,纷纷朝着沙石飞扬的城墙一角望去。

灰尘散尽过后,只见原本就不坚挺的城墙一角,被炮火轰塌了一大片。

这回别说拿木板堵了,就算是砍一棵千年老树,也堵不住能够同时容纳多人冲入的那个大豁口。

城门未破,城墙已毁。

查先先礼后兵的招降词,说得没有什么威胁力,但炮击的力量,还是让守城的将领和士兵们,瞬间做出了决择。

“我们坚决拥护新汗王的决定!”

“开城门!杀敌兵!”

站在守城将领旁边的鞑靼边军,愕然地看着说反水就反水的这些盟友,还没来得及转身逃跑,身上已经多了三刀六洞。

火州,从明军放第一炮开始,到城门大开,只用了两刻钟。

进了城的明军,并没有像其他部落占据火州一样,先是抢掠一遍,补充粮草,而是先发动治理当地的官吏,带领当地的百姓修建城池。

在得知入冬以来,鞑靼多次来城里,以保护为由劫掠百姓,导致城里缺粮少穿的时候,还专门拨发了一批粮食给城里的百姓。

“从今往后,火州就归大明管辖,这一批粮食是我们陛下,专门送来帮你们度过寒冬的,马上还会有一批冬衣送过来,领了粮食的人们,想留下的,从今往后就都是我们大明的子民,想离开的,我们也绝不会阻拦!”

城里的各部各族百姓,听到李文忠的话,有欣喜有担忧。

最欣喜的,莫过于常年扎根在这里的汉人。

有了朝廷当靠山,驻扎了这么厉害的明军,往后他们靠劳动积累起来的财富,就不必担心被外族抢走了。

而担忧的,自然是其他部族的百姓。

别看明军将领嘴上说得这么好听,可万一留下来,要被屠杀殆尽呢?

脚长了他们的身上,倒也不是不能离开,可出了火州,外面都处于战乱之中,除了明军,就算是遇到本部的兵马,也只会抢他们的粮食,甚至可能拿他们当口粮。

“大明的将军,如果我们留下来,你们汉人会把我们当成奴隶吗?”

李文忠看向人群里提问的老者,右手食指指着头顶耀眼的星空。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