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暴风篮徒 > 第109章 试训资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五点的篮球馆空旷得能听见呼吸的回声。司马宇站在三分线外,汗水已经浸透了训练服。球从他指尖滑出,划过一道弧线——

\"砰!\"

第487次投篮,第213次打铁。篮球砸在篮筐后沿弹出,在地板上弹跳几下,最终滚到场边。

司马宇弯腰撑着膝盖,喉头涌上一股铁锈味。夺冠已经过去两周,按理说他应该享受这段难得的休息时光。但每天清晨四点,他还是会准时醒来,像上了发条一样走向篮球馆。

\"姿势太僵硬了。\"

声音从看台阴影处传来。司马宇眯起眼睛,看到庄伟教练拎着一个运动包走下台阶。

\"教练?这么早?\"

庄伟把包扔在替补席上,发出沉重的闷响。\"职业球员没有休假概念。\"他走到场边捡起球,随手一抛——球空心入网。\"你父亲当年夺冠后第三天就开始训练了。\"

司马宇捡起球,指尖摩挲着皮革纹路。\"我只是...不知道接下来该练什么。\"

\"所以就像个机器人一样投500个三分?\"庄伟从包里掏出一台平板电脑,\"李明下午两点到,他会在职业队试训前给你做特训。\"

屏幕上是份训练计划表,密密麻麻的小字看得司马宇眼花缭乱。最上方写着\"职业球员转型90天计划\"。

\"李明?前国家队的李明?\"

\"你父亲的老队友。\"庄伟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他看过决赛录像,说你有潜力,但技术粗糙得像初中生。\"

司马宇感到一阵刺痛,但随即是更强烈的兴奋。他翻开计划表第一页:晨间训练-基础体能;上午-专项技术;下午-实战模拟;晚上-恢复训练...

\"每天训练8小时?\"

\"嫌少?职业球员平均训练10小时。\"庄伟收起平板,\"现在,去跑20组折返跑,李明最讨厌体能差的球员。\"

***

下午一点五十分,司马宇已经完成了晨间训练和午餐。他的肌肉酸痛得像被卡车碾过,但精神却异常清醒。篮球馆的门被推开,一个穿着黑色训练服的光头男人走了进来。

\"迟到了八分钟。\"李明的声音像砂纸般粗糙。他看上去比电视上瘦小许多,但手臂上的肌肉线条像钢筋一样分明。\"热身了吗?\"

司马宇点点头。

\"那就开始。\"李明从包里拿出几个奇怪的设备,\"先测基础数据。\"

接下来的半小时像场噩梦。司马宇在各类仪器上完成跳跃、冲刺、变向测试,同时戴着特制眼镜做反应训练。李明全程面无表情地记录数据,偶尔发出不满的咋舌声。

\"垂直起跳68cm,勉强及格。\"李明看着平板上的数据,\"变向速度比楚星河慢0.3秒,爆发力差一截。\"

司马宇握紧了拳头。全国大赛决赛他打爆了楚星河,现在却被说成一无是处?

\"不服气?\"李明突然把球砸过来,司马宇仓促接住。\"用左手突破我。\"

司马宇压低重心,尝试用左手运球突破。但李明的防守像堵墙,第三次变向后,球被干净利落地切掉。

\"就这?\"李明捡起球,\"职业联赛的后卫能把你防到哭。\"

\"我右手突破...\"

\"所有人都知道你要走右路!\"李明突然提高音量,\"从今天开始,禁止在训练中使用右手突破。\"

第一天的专项训练让司马宇怀疑人生。左手运球训练、非惯用手上篮、反向撤步跳投...每个动作都笨拙得像初学者。更可怕的是投篮机测试——在高速移动后接球投篮,他的命中率从比赛的42%暴跌至23%。

\"垃圾。\"李明关掉机器,\"知道为什么职业球员年薪百万吗?因为他们能做到普通人做不到的事。\"

训练结束时已是晚上八点。司马宇瘫坐在地板上,看着自己发抖的左手。李明的车声远去后,篮球馆的门再次打开。苏梦拎着两个饭盒走了进来。

\"听说你被虐得很惨。\"她打开饭盒,香气立刻充满了球场。

司马宇狼吞虎咽地吃着,连话都顾不上说。苏梦拿出笔记本,上面记录着李明带过的所有球员数据。

\"李明教练的训练死亡率是60%,\"她翻着页面,\"但他带出来的球员80%都打上了职业联赛。\"

司马宇停下筷子:\"死亡率?\"

\"坚持不下来的意思。\"苏梦笑了,\"不过我相信你...\"

\"我可能高估自己了。\"司马宇盯着肿胀的左手,\"今天我才知道自己有多差劲。\"

苏梦没说话,只是从包里拿出一个旧笔记本。封面上写着\"司马峰训练日记1998\"——这是他父亲的名字。

\"这是...\"

\"你妈妈让我转交给你。\"苏梦翻开第一页,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训练计划和自我批评,\"看看你父亲21岁时的记录。\"

司马宇读着那些褪色的字迹:\"7月12日,连续投丢27个三分,右手食指抽筋...7月13日,加练200个三分,命中率终于回到40%...\"

\"职业球员不是不会失败,\"苏梦轻声说,\"而是失败了会继续练习直到成功。\"

那晚司马宇抱着父亲的笔记本入睡,梦里有个人在无尽的球场上投篮,背影既熟悉又陌生。

***

第二周开始,训练内容升级了。李明带来了高科技设备——运动捕捉传感器、智能护腕、压力感应鞋垫。司马宇的每个动作都被分解成数百个数据点。

\"看这里,\"李明指着屏幕上定格的投篮画面,\"出手时肘部外翻5度,导致球旋转轴偏移。\"他调整了一下模拟图像,\"这样修正后,命中率能提高7%。\"

上午的训练专注技术细节:三分投篮时脚尖的角度,突破时第一步的步幅,甚至呼吸的节奏。下午则是对抗训练,李明雇来了三名职业青年队球员轮番防守司马宇。

\"再来!\"李明看着司马宇第N次被撞倒在地,\"职业联赛的对抗比这激烈十倍!\"

第四周,变化开始显现。司马宇的左手突破不再笨拙,三分命中率稳定在37%。但最大的突破发生在雨天的一次特殊训练。

体育馆外暴雨如注,李明突然关掉了所有灯光。

\"篮球不只是用眼睛打。\"他在黑暗中说道,\"现在,蒙上眼睛完成10次运球后投篮。\"

前九次尝试全部偏得离谱。第十次,司马宇深吸一口气,回忆肌肉记忆中的动作——运球三次,后撤步,起跳,出手...

\"唰!\"网花的声音在黑暗中格外清晰。

\"记住这种感觉。\"李明打开灯,\"职业球员的肌肉记忆要精确到毫米。\"

***

第六周,庄伟来观摩训练。司马宇正在完成一组高强度间歇训练:30秒极限运球突破,30秒罚球,循环20组。他的球衣能拧出水来,但动作没有丝毫变形。

\"进步不错。\"李明难得地点头,\"左手突破合格了,但防守还是漏洞。\"

庄伟递给司马宇一瓶运动饮料:\"京都师范附中邀请你去参加友谊赛,楚星河点名要和你对位。\"

司马宇看向李明,后者耸耸肩:\"去检验训练成果吧。\"

友谊赛更像是一场私人对决。楚星河的状态比全国大赛时更可怕,但司马宇的防守让他打得异常艰难。最终司马宇砍下28分7助攻,虽然球队输了比赛,但他用一记左手突破后的暴扣震惊全场。

赛后楚星河主动找他握手:\"暑假特训了?\"

\"嗯,准备职业试训。\"

\"我也要去美国特训。\"楚星河眼中闪着光,\"希望职业联赛还能做对手。\"

回程的大巴上,司马宇发现自己不再为失败懊恼。他翻看比赛录像,分析每一个失误,像职业球员那样思考。

***

最后一个月是最残酷的。每天500次投篮,200次突破上篮,100次防守滑步。李明加入了心理训练——在极度疲劳时完成技术动作,模拟比赛最后时刻的状态。

\"职业球员和业余的最大区别,\"李明在司马宇完成第8组训练后说,\"是当身体到达极限时,职业球员的技术动作不会变形。\"

试训前最后一周,李明带来了终极测试:连续三小时高强度攻防演练。司马宇需要对战不断轮换的防守者,同时完成指定的技术动作。

当最后一组结束的哨声响起时,司马宇直接躺在了地板上。他的视野边缘发黑,但嘴角却在上扬。李明蹲下来,递给他一份数据报告。

\"三分命中率47%,左手突破成功率68%,垂直起跳提升到75cm。\"李明难得地露出笑容,\"恭喜,你现在勉强算个职业水准的球员了。\"

司马宇坐起身,发现庄伟和苏梦站在场边。苏梦举着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刻。

\"试训是什么时候?\"司马宇问。

\"下周一。\"庄伟递给他一封信,\"三支职业球队的邀请函。\"

那天晚上,司马宇独自留在球馆加练。不再是出于迷茫,而是纯粹的热爱。篮球与地板碰撞的声音,球刷过篮网的轻响,这些声音组成了他最熟悉的乐章。

苏梦推门进来时,他正在练习一记后仰跳投——和父亲当年的招牌动作一模一样。

\"要锁门了。\"她说。

司马宇接住弹回的篮球:\"再投十个。\"

苏梦走到篮下帮他捡球:\"紧张吗?关于试训。\"

\"有点。\"司马宇接球出手,\"但更多的是期待。\"球划过完美的弧线,空心入网。\"就像我父亲笔记里写的——篮球是条没有终点的路,但每一步都值得享受。\"

他们并肩走出球馆,夏夜的风带着微微的凉意。司马宇回头看了一眼空荡的球场,灯光下的木地板泛着温暖的光泽。这不是结束,而是一段全新旅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