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于董卓死后,长安城内的形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刘备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董卓死后的第二天,刘备就带着貂蝉,去了蔡邕府邸拜会。

“辽东刘备,见过蔡大家!”

“刘将军客气了,老夫也曾听闻幽州、冀州在将军的治理下,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再也不用饱受战乱之苦!

前段时候诸侯讨董行动中,将军手下大将更是大显神威,连败华雄吕布,之后其他诸侯都撤退回去了,唯有将军追击的董卓狼狈逃窜!”

蔡邕,字伯喈,东汉末年着名的文学家、书法家。

兖州陈留人士,自小博学多才,曾在朝中担任过议郎、郎中等职。

后因在灵帝时期屡次直言敢谏,得罪十常侍,导致全家被流放到朔方郡。

后来,蔡邕带着全家在江南躲避祸患,,这一待就是十二年。

直到后来董卓掌权,其为了给自己造势,拉拢名仕,以蔡邕家人的姓命胁迫使其为官。

后来蔡邕一度被授为司空祭酒,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务。

后来董卓被诛杀之后,蔡邕因有所感叹,为董卓收尸,因此得罪了司徒王允,被关进大狱,后病死狱中。

蔡邕死后,其女蔡文姬在躲避李傕郭汜的战乱中,被匈奴人掳走,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最终被曹操重金赎回。

当然,如今的董卓深夜被雷劈死,蔡邕并没有在第一现场,自然不会发生这些事。

刘备此次专门找到蔡府,自然不仅仅是为了看看蔡邕这个糟老头子。

也是为了一睹汉末着名才女蔡琰蔡昭姬的风采(蔡文姬),并且改变其悲惨的命运。

在一番寒暄后,一位少女从内堂袅袅婷婷地走了出来。

她身着淡蓝色长裙,青丝如瀑,眉眼含情,气质温婉而典雅。

“这位想必就是令千金了!”刘备看了眼少女问道。

蔡邕笑着介绍道:“正是小女蔡琰,因老夫老来得女,故一直带在身边!”

此时的蔡邕,看起来已经五十多岁,而蔡文姬,看上去不过十六七岁。

也就是说蔡邕三十多四十岁才有了这么个女儿,在这个十几岁就结婚的古代,确实是妥妥的老来得女。

蔡文姬盈盈下拜,声音轻柔:“小女子见过刘将军。”

刘备忙还礼,目光在蔡文姬身上多停留了片刻,只觉其才女果然名不虚传。

貂蝉也在一旁,暗自打量着蔡文姬。

此时,蔡邕开口道:“刘将军此次前来,想必不只是拜访吧!”

刘备拱手道:“实不相瞒,听闻蔡大家博学多才,善于教书育人。备治下幽州、冀州各个郡县,修建了许多学堂,但备时常忙于政务军事,无法多顾学堂教育,想请蔡大家前去帮忙总揽教育事宜,不知可否!”

蔡邕面露踌躇之色,沉吟道:“愿意老夫自然是愿意的,只是如今董卓乱政,我就是被他抓到长安城中的,怕是难以离去!”

刘备早料到他会如此说,笑着道:

“董卓已于昨晚因触怒上天,被天雷劈死了,蔡公以后便不用再顾及他了!

蔡邕闻言一愣,随即大喜,“刘将军此消息可当真?”

“自然,具体消息想必今日早朝后便会传来!”刘备笑着回道。

“但有些事情,蔡公怕是要早做打算了,西凉军一直以董卓马首是瞻,如今董卓一死,西凉军内部想必马上就要乱起来。

如今天下战乱将起,而幽州、冀州远离战乱,百姓安居乐业,学堂设施完备,正是蔡公施展教书育人理念的好地方。

且备手下精兵强将不少,也可保蔡大家一家在幽州的安全与富足。”

听完刘备的话,蔡邕脸上露出思索的神色,而一旁的蔡文姬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轻轻拉了拉蔡邕的衣袖。

蔡邕见自己女儿明显有些意动,心中已有了几分松动。

刘备见状,连忙朝一旁的貂蝉使了个眼色,貂蝉走上前,微笑道:

“幽州、冀州的学堂可不止收男子,适龄女子亦可入学读书,蔡姑娘才名远扬,正好可以担任女子学院的总院长!”

蔡文姬脸颊微红,垂首道:“小女子才疏学浅,只怕难当此任。”

刘备笑道:“蔡姑娘太过谦虚了,蔡大家跟蔡姑娘的才名天下皆知,有蔡大家和蔡姑娘前去,幽州的学子们定能受益匪浅。”

蔡邕思索片刻,又见女儿意动的样子,终于点头:“既如此,老夫便随刘将军前往幽州,为教育之事尽一份力。”

刘备大喜,忙致谢意。

“如今董卓已死,长安城恐怕随时都会乱起来,到时候大军围堵,城门就出不去了,还请蔡公快些收拾。”

蔡邕闻言连忙让下人前去收拾。

次日,蔡邕父女收拾好行囊,刘备便带着他们一起离开了长安。

此时董卓的死讯虽然已经传开,但长安城暂时还没有乱起来。

刘备一行人很顺利的就离开了长安城。

等一行人穿过京兆尹,便来到了刘备的实际控制区域弘农郡。

在这里,刘备将长安城中发生的事告诉了黄忠,并大概推测了一下长安城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事。

离开前,刘备授予了黄忠总管司隶军政的权利,并让他在合适的时机,一举拿下三辅地区,占领整个司隶。

进入冀州后,蔡文姬和貂蝉对沿途完全不同于其他郡县的风土人情充满好奇,刘备便只好一一为二人解释。

蔡文姬与貂蝉一路上也是交谈甚欢,很快就成了好友。

到了辽东,蔡邕发现这里的教育体系讲究实用为主,并不教什么四书五经。

而是由浅入深,教授识文断字,自然科学,人生道理。

这极大的引起了蔡邕的兴趣,于是他也加入了学习之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初步掌握这里教育方法的蔡邕立即投入到学堂教育的事务中。

蔡文姬也开始处理女子学院的事务,她才思敏捷、教学有方,深受女学生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