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通知下去!”

是夜,苏毅回到孟县县城,立刻召集众人开会。

“着各地乡绅贵族,开放山林允许当地庶民砍伐。”

“开仓放粮,扶危济困。”

“此冬赈济灾民,同样列入官吏考核。”

“灾后,监察官就位,立刻调查落实……”

华夏历,七年春。

苏毅启程,回归中部。

北方万民,含泪相送。

大雪飘扬,天寒地冻。

天府郡以南,玄鸟村,却是绿树如云,天蓝如碧。

几个孩子在林木间玩闹。

“三子,你妹妹呢?”

“她不就在石头上自己玩吗?”三子头也没回,“今天烤鸟蛋吃!”

“可……可她不见了呀?”

等到几人忙活完,返回大石头旁边。

没了孩子的踪迹,只有一只小鞋子,还有一串狼的脚印。

闻声赶来的三子母亲,捡起地上的棍子就打。

“三子他娘,把孩子打坏了!”乡亲劝说,“快通知大伙带上家伙,说不定能找回来!”

三子母亲打了一通,见孩子红着眼一声不吭,又心酸又心急。

村里猎户、农人浩浩荡荡搜寻附近的山林。

日头正午。

村人遍寻不见,已经准备回返。

“老山叔!”

“你……你后面!”

年轻猎户失声。

老猎户回头,但见树丛间,一只斑点虎正直勾勾的盯着他。

这头虎跟平时见的不一样。

身上的不少斑点不像天生的,更像伤口。

它脚边则是被狼叼走的那个孩子。

孩子一动不动,不知死活。

两人挥舞着手上的武器,大吼大叫的靠近。

周围村人听见动静,也聚了过来。

斑点虎低吼一声,窜入树丛消失了踪迹。

“还有气!”

“……”

村中心,众人聚在一起聊着这怪事。

“明明是狼脚印,孩子却在虎脚下。”

“是不是你俩看岔了?”

“放屁!俺老山打一辈子猎,连狼跟老虎都分不开了?”

“就是他们拉一坨屎,我都能分出。”

“怪事!”

“你们说,这是不是天神的庇佑?”

“咱们村可是以前神使大人的领地……”

南部神虎救人的事,先在村民间传开。

加上玄鸟族领地的特殊意味,很快消息到了天府,到了整个南部地界。

乃至于传遍天下。

又有甘露降世,庆云见天。

渔人见白龟,农人见嘉禾。

消息传到中部,苏毅听罢只是一笑。

炎地。

沧澜河之滨。

作为中原人公认的生命源头,象征着文明的传承。

一座几经修缮的土台上。

炎皇屏退随从官僚,褪去繁复的冕服。

头戴简单玉冠,着素色麻衣,一步一步,独自登台。

上次登台,还是先君弃世时,由先君大臣将象征权柄的圭、钺交接给他。

炎皇面向滚滚大河,沉默良久。

似是自语,又似是对着天地祖宗的忏悔:

“皇天后土,列祖列宗,不肖子孙敬告于天。”

“自承祚以来,本欲昭先圣圣德,荣耀祖先。然,德不配位。”

“内不能安庶民,外不能服戎夷。”

“致使生民遭灾,山河动荡。”

“今有圣人出,其道恢弘,其行光大,合于天道,顺乎民心。”

“吾自知天命已改,愿效仿古圣,禅天下共主之位,让于有德者居之。”

“非为吾苟全之计,乃是天下诸侯庶民实所共愿!”

台下。

中原诸侯、文武百官,簇拥着苏毅抵达。

步至台下,听着炎皇带些解脱的声音。

苏毅莫名觉得肩上担子无比重。

未来天下不论发生什么,他就是第一负责人了。

定了定心,苏毅迈步上台。

炎皇转身,手中抱着一个生满铜绿的匣子。

打开后,匣内有两件器物。

青铜钺,象征着征伐不廷,号令诸侯的军权。

玄圭,象征祭祀天地,沟通人神的神权。

炎皇将匣子高举头顶,奉给苏毅。

“今,以神器付君,当君临天下,敬天恤民。”

苏毅深吸口气。

后退一步,三揖而起。

随后,上前郑重接过匣子。

又自袖间取出一束稻穗,在炎皇注视下放入。

“这是养育万民,安定社稷之治权!”

“善!”.

晨光喷薄,金色洒满大河。

炎皇独自下台,沿着来时路朝回走。

臣僚欲跟上,被他制止。

苏毅高举匣子,示于诸侯与万民代表。

“天命无常,唯德是辅!”

“天下非是吾一人之天下,是万民之天下。”

“吾敬膺天命,必以此身,开辟新天!”

“开辟新天!”

公侯、庶民山呼响应,声音在河谷间回荡。

“君上受命于天,如今天下太平,又有祥瑞频现。”

数日后,齐郡郡城。

“君何不于天阙山封禅,沟通天地神只,奉告盛世太平,祈求风调雨顺,长治久安?”

“封禅……”这个词,苏毅已经自不同人口中听过几次。

“如今新政初见成效,封禅又是劳民伤财之举。”

“再说吧。”

三年后。

华夏历十年,春。

原炎地王邑,华夏都城。

汇报战事的边境将领退下后,苏启问道:“父君,为什么边疆总有杀不完的蛮族?”

苏毅笑了笑:“因为他们见我们东西好,总是想抢过去!”

“可儿臣听统领的意思,他们好像没招惹咱们!”

“你错了!”苏毅起身,指着墙上的地图道,“这块土地本来是我们的,他们来了就不想走。”

“欺压我们的庶民,意图长居于此,土地能白白拱手让人吗?”

“一个国家,领土太小是万万不能的。”

“可这片地不是不能种粮食吗?”

“土地除了种粮食外,用处多了!”苏毅解释,“你要记住,咱们的土地一寸也不能少。”

“……”

天阙山。

在炎地东部。

是历代圣王登顶封禅之所。

苏毅乘车去东夷郡视察时,曾自山下大道经过。

广袤平原上,天阙山拔地而起。

相对高差大,视觉效果极其震撼。

是年春。

地方官员、朝廷大臣的不断上书下,苏毅着礼部选定了吉日。

他自忖没有半点要展露功绩的想法,也没有朝任何人透露。

总之,隔三岔五,臣僚就要以发现祥瑞、天下太平为由,请求封禅。

苏毅也有意昭告天下。

这新都的选址,以及构想的国号历法。

所以,便应了下来。

东行的队伍浩浩荡荡。

在中央为官的诸侯,乘着马车,个个心神荡漾。

他们都参与朝廷的决策,身为权力中枢的一员,跟着君主封禅,是无比的荣耀。

礼部官员、史官、其他各部臣僚也有随行。

姚羽跟苏启就跟在苏毅身边。

其他妃子、子女,苏毅以国家大典,非外出游玩的原因,让她们留在国都。

君主车驾居中。

队伍前方禁军开路,后方是浩浩荡荡的百官车队。

队伍后面,还跟着几家,穿着各异的化外使臣。

整个队伍绵延几里,旌旗蔽日。

所过之处,地方官员及庶民,热烈迎接。

队伍提前三日,即在山下扎营。

吉日前一天。

便要登顶,否则赶不上吉时。

庞大的仪仗队伍像一条长龙,沿着盘山道,缓缓上山。

“这星辰好像能抓住一样。”苏启在山顶的行宫院里。

几岁的孩子背着小手,仰头看天。

“太子殿下。”侍女拿着披风,“山上夜里风大,您小心着凉。”

“明日还要早起,殿下还是要早些休息的。”

“一会在回去。”苏启摆摆小手。

“妹妹要是也在就好了,这星辰跟她眼睛一样亮。”

“小公主太小,受不住寒气。”

“那你知道什么是寒气吗?”苏启问道。

四更天。

山顶已经是灯火通明。

行宫内外,侍女侍从礼官都已经就位。

苏毅起床,洗漱、用餐。

“苏,鸾刻意嘱咐我帮你更衣。”姚羽已经穿戴整齐。

衮服琐碎又厚重,冠冕、佩玉又多有讲究。

众臣僚就位。

礼器、祭品陈列完备。

等到安排就绪。

东方已经有鱼肚白出。

在礼官的唱赞声中,苏毅步履沉稳的登上圜台。

东方即白,云海翻滚。

太阳跃出地平线,金光撒上圜台,苏毅身上华服熠熠生光。

这天人交融之际,强烈的神圣感于每个人心间蔓延。

苏毅微微眯着眼睛。

登天阙而小天下。

这苍茫大地,终究由他来主沉浮。

登顶于山顶圜台祭天,下山于山脚方坛祭地。

“礼仪既成,普天同庆!”司仪喊的嗓子沙哑。

“新时代已经开始,但一直未曾昭告这个世界!”

苏毅若有所思的,看看遥远的西方。

“吾决定,建国华夏。定都中部炎地,更其名为沧阳。”

“即日起,凡我华夏国人,当守华夏历、行华夏法!”

“普天之下皆华夏土,率土之滨皆华夏民!”

“自此,无有诸侯封疆,天下一统,万民一家!”

“天下一统、万民一家!”

“……”

山下呼声响彻云霄,震彻天地。

前华夏史——太祖本纪记载:

太祖,其兴于南微。

初,天下割裂,诸侯争相为利,加之四夷交侵,民不聊生。

太祖有超越时代的智慧,知分封制乃天下动乱根源。

因此以神通,作奇器以富国,行仁政收民心。

教民牛耕,授以水车。废奴分田、轻徭薄赋。

更能洞察人心,以份额、技术为本,使诸侯甘心亲附。

创金帛赐爵以收诸侯之权,不战而屈天下诸侯。

后又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财力。

建立中央常备军,实现兵来于国,将出于朝。

统一货币……

有后世史家盛赞:华夏太祖一生,功绩无数。

然其主要功绩有三:

其一,制礼作乐,革故鼎新,发明文字,且推行天下,让当时的时代从神权的思想下,逐步解脱出来,为华夏族后来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奠定了基础。

其二,致力于书同文、车同轨,又辅之以天府学宫的文化认同,塑造了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人们心中,强大的文化内聚力和民族认同感。后华夏族饱经风霜,依旧巍然矗立,与太祖之化脱不开干系。

其三,开疆拓土、收复失地,将广大土地纳入版图,又辅之以郡县制度,成为后世历代王朝沿用的模式。

天阙山下。

车队重新开拔。

几个史官凑在一起商议。

“如今封禅已毕,神使大人功业比天还高。”

“古之圣人事迹流传不衰,神使大人却不让大家记述。”

“我看,要不咱们在这天阙山,找块雄石,刻下神使功绩,也好昭告天下,流芳百世。”

“好主意!”

……

(全文完)

(后续会有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