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慧珍姐姐就不担心?”

赵嫣儿这时候有点紧张,看着王慧珍的状态有些羡慕,自己做不来。

“要说没进去之前,我担心,这人进考场了,就要靠他自己了,考上了就考上了,考不上下次再来,反而不用担心了。”

王慧珍说的坦然,这能不能中也不是她说了算,也不是她考的,虽然她心中希望能考上,但是她做不了主,与其担忧,还不如想着等人出来怎么给人补补。

要她说,这朝廷也怪有意思的,怎么就不知道改变一下这考试方式,就是每日进出也不影响考试,还有这饮食,怎么就不能交了银钱,一起供饭合适的,实属不理解。

其实这事还真是有说法,本来之前萧氏老祖宗有想法改善一下,最后还是当时的首辅劝住了,给了几个理由,主要是通过这环境筛选出身体健康,心态好,甚至运气好的人为官,也算是给人上一点难度,这不是把皇帝说的心动了,可不就是一直没变,就是臭号的事,也是据理力争改变的。

赵嫣儿有些心不在焉,王慧珍拉着人:“要不去铺子看看,还有好几日呢,你这样可不行。”

“没心情,慧珍姐姐,哎呀,我不知道怎么说。”

赵嫣儿其实有些苦恼,王慧珍多少知道点,无非是她家张三爷考上了,这要是留京还好,这要是外放,那人跟着还是不跟着,年轻小夫妻还有张家的传统必是不留人的,离开熟悉的地方总是让人心怀隐忧的。

“怕什么,嫣儿妹妹这么聪慧,要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

赵嫣儿想想也是,就像王慧珍说的,就是担心又如何,还不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跟着人去看了铺子,生意好人气旺,查了账本看了每日盈利,这心中更是开怀不少。

王慧珍就是觉得好神奇,这嘴上说着不担心,每日吃饭就就寝的时候,总能想起人来。

这期间韩氏还带着胡倩倩和孩子过来聊天。

李镇这半月前才能起身,养的倒是差不多了,第一时间也置办了礼物来谢过阮青瑜王慧珍两人。

送人进了考场又有了话题,坐在一起也算聊的来。

韩氏自打人进去,就在家祈福,这不是增寿在家无聊闹着要出来,就带着来了阮家:“哦,也不知道我家老爷怎么样了。”

王慧珍很喜欢增寿,主要是这孩子真不是熊孩子,还是挺乖巧的,给拿了点心,就让黄芩带出去玩了。

“韩姐姐,快别担心了,几位爷都是有成算的。”

王慧珍看胡倩倩都清减了不少,关心的问道:“倩倩妹妹这还怎么?怎么越发的瘦了。”

看着要脱相了,要王慧珍看胡倩倩这一米六多的身高,现在看着也就有八十斤,瘦的都皮包骨了,看着是多了一份弱柳扶风的状态,但是真的不算健康。

胡倩倩一笑,倒是没在意:“这不是之前担心,再加上苦夏,这日头眼看见过去了,这饭食还吃不下,到了冬日好好养养就好了。”

胡倩倩也不能说,这带着的银子要省着花,因为这回人病了花了不少钱,房租不能省, 那只能从伙食日常花销里省,这表哥也不能吃太差,那可不是只有从她和嬷嬷嘴里省,只能说苦夏吃不下,少吃点。

要是王慧珍知道真相必得说一句:“恋爱脑真可怕。”

不过王慧珍不知道,还安慰:“倩倩妹妹原本就标致,可不能再瘦了,要好好养养。”

胡倩倩低头假装羞涩,其实心里担心,也不知道家中收没收到信,要是能给送点银子接济一下最后,她多少有点后悔跟来了。

刚见时就注意到了王慧珍簪的蝴蝶流苏簪子,以前没见过,应该是新添的,自己已经好久没买首饰了,心里有些羡慕。

韩氏毕竟是日日见着胡倩倩,多少知道点内情,就跟着岔开话题:“还是慧珍你家的这个小院好,这一夏不知道省了多少菜钱,这开始嫌弃房子贵,哪知道这菜更贵。”

韩氏也是算了每月的吃喝花销,才反应过来,这房租钱省了,这菜钱可是多花不少,王慧珍家里菜多的时候还能送他们点,可见是够吃的,这可不是省了不少。

胡倩倩也当家做主一段时间,银钱用了大半才开始勤俭持家,颇为认同。

“可不是,刚开始咱们应该合着租一个小院,还清净,还能种菜。”

王慧珍听了只能微笑:“这不是家里人多,地方不够大也住不开。”

其实要韩氏和胡倩倩真有块地也不一定种成什么样,胡倩倩就没种过菜,韩氏也是,早年养在闺中也只是打点家里的事,做点家务还成,种菜还真不好说。

又说起别的来,最近因为会考的事,京中戒严,倒是出了不少乐子,像是谁家的少爷养了外室这次被查到了,哪家的小姐准备榜下捉婿等等。

阮青瑜进入考场,先是用水擦拭了一遍监舍,这心态也慢慢恢复,这是考前见老先生说的,以他的心态稳下来是没什什么问题的,只是具体排名就要看他能临场发挥多少了。

等着发好卷子,摆好位置,加水研磨,在草稿纸上试了一下,没什么问题,拿起卷子看一遍心中有数,开始在草稿纸上写答案,等着这一页确认无误在誊抄。

要说有个妻子就是好,不管是吃食还是衣住准备的更精细。

按照妻子之前给的食谱,务必保证每顿菜肉均有,白天吃个八成饱,保持精神完好,晚上多加点吃饱了活动开在睡觉,不熬夜写试卷,按照王慧珍的说法就是,该干什么事就干什么事,莫要颠倒黑白,睡好了精神好更有助于思考答案,当然如果要是才思如泉涌顿悟了,那可以坚持坚持。

说回府城老家,还没等收到闺女来信高兴,就听说了京中的事,王老四还不敢告诉何氏,急的上火,惹得何氏猜疑这是怎么了,好不容易搪塞过去,长子王阳铮这块糊弄不过去,就连喜宴准备都缺了三分高兴。

阮家,比王家日子还艰难,主要是大房人唯恐不乱,出来冷嘲热讽,王氏不止一次哭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