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阮一元的学还没上,阮家来了客人。

这客人是来拜访王氏的,是在前知府宴会上认识的,平县县令的母亲孙氏。

因着平县县令来的晚,之前的事没有波及到他,这回也不知哪里打听的消息,知道王氏回来了,派人送了帖子,说是正好来府城,就想要拜访一下王氏,也是个聪明的,没送什么贵重物件,送了一些农产品。

王氏接了帖子想见人,王慧珍自然不会反驳,家里倒是也不需要特殊准备什么,就是叮嘱厨房送上一桌上席招呼客人。

要说孙氏为什么来,自然离不开她的儿子平县县令孙宪。

孙宪之前就从母亲那知道,她攀上了通判大人的亲娘,还没等行动,就出了大事,那时候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就把这事放一边了。

现在尘埃落定,隔壁梁县的新县令都到任了。

平县眼见着有了矿,以后也有指望了,相信用不了几年就能起来,孙宪最怕的就是被换了,毕竟如今的平县已不是从前那个贫困县。

前一阵刚见过新知府,似乎对孙宪的管理能力不太满意,孙宪在家着急,又想起这茬,才找母亲孙氏商量:“母亲,不如你去阮家走动一下,要是知州家的老夫人愿意为我多说几句好话,那我这位置没准还能保住。”

孙家并不是什么大户,孙宪也并不是什么能干人,也是谋了很久,才寻了这样一个缺。

本想着安安稳稳的当县令,谁知就发生这样的事,也是他运道好,没被牵扯到,就得了好地方,按着规矩他至少能干满三年,当然也不排除他被提前调走的可能,可不是着急。

孙氏听儿子这样说,打听到王氏回来了,就收拾东西出来了。

王慧珍虽说是做小辈的,身上的诰命比人高,也就没亲自去等着,而是派了身边的黄芩候着,也算是给孙家面子。

等人进来特意见了一面,才把人送到王氏的院子,算是尽了礼数。

孙氏见王慧珍有礼数,心里满意,果真一个“孝”字管事,就是身份比她高也要以礼相待。

王慧珍要是知道她这么想的,可得笑一下说上一句:“亲,可知礼貌二字?”

可惜彼此互相不知道,孙氏也没想着奉承一个小辈,在她看来,王氏跟她一个辈分,阮青瑜做儿子的会听王氏的话,她家里就是这样,儿媳儿媳都是听话的,为了儿子,她舍得下脸面求王氏。

王慧珍交代人照顾周全,就回去做自己的事,她也不是完全不管,这不是有王嬷嬷在呢,要是孙氏求了什么不应该求的事,王嬷嬷也不会干看着,自会禀报一声,要是只是正常来往,王慧珍也不拦着。

孙氏见了王氏就要跪下:“见过老封君,您往这一坐,就跟那菩萨一样,真是威严。”

自然不会真让孙氏跪下,这成什么样子,以后万一闹出来,那就是阮家仗势欺人了。

王氏先是被吓了一跳,反应过来嘴上说着:“孙妹妹这是做什么,你能来家里说话,我是高兴的,今天不讲究身份。”

孙氏顺势坐到王氏的身边:“那我就听夫人的,也不知道夫人怎么保养的,看着比我上次见您还要年轻。”

王氏在家,平时也就是能喊了阮家的这些族侄媳妇来说说话,也不是每天都都让人来,谁家还没点事,在这边自家有没有什么熟悉的人,很久没也听人这么直白的说话了。

“真的吗?这又过一年,要我说就是妹妹嘴甜,我要是比去年还年轻,那不成了老妖怪了,说出去让人笑掉大牙。”

说着自己笑起来,身边的人陪着笑,起了一个好头,这气氛就好不少。

孙氏夸完王氏夸阮青瑜:“夫人真是养个好儿子,这么争气,年纪轻轻就是知州了,真是让人羡慕,我家那个就不成了,除了孝顺就没有什么大出息,我不如夫人会教孩子。”

对于夸赞阮青瑜的,王氏全盘接受,这也算是事实。

“看妹妹说的,有个孝顺孩子怎么不让人羡慕。”

“我家那个也就是一个优点了,我说东不往西,还有儿媳妇,也是我相中点头了才算,如今可孝顺了。”

两人就聊起家里的事,王氏就算高兴,也不是全无头脑,还记得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毕竟跟孙氏才见第二面。

这一日对王氏来讲无疑是高兴的一天,孙氏是个会说话的,很有眼色,说的都是王氏爱听的,这心中可不是畅快。

毕竟初次上门,孙氏还是有分寸,也没上来就求人的道理,还是要徐徐图之。

孙家在城里有一门亲戚在,算是孙氏的表舅舅李家,是孙氏来了晋府之后,才想起来有这样一门亲戚早年搬过来,找上门去认了亲,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不过有房有地,算是富裕人家,能够跟阮家搭上关系,李家巴不得孙氏多住一些日子。

孙氏跟王氏说了,她在亲戚家住,留了地址,说是有时间就过来请安,也让王氏空闲的时候找她来说话。

孙氏走的时候,王慧珍按着之前孙家送的东西准备了回礼,自然是要贵上一两成的,王氏对此满意,王慧珍看重她的朋友,那就是看重她,虽然王慧珍并不知道她是这么想的。

孙氏带着东西回去,比较满意,分给李家的人,李家的人更热情了,这要是关系不好,怎么阮家给表姑奶奶送回礼呢?

王慧珍知道两人谈话内容,见没什么也就放下了,阮青瑜回来也就是说了一嘴,更多的是说起阮一元拜师的事。

“二爷,这拜师礼我打听清楚了,泊远先生可是个有大才的,就盼着一元能够跟着好好学几年。”

魏泊远就是李怀德的那位好友,是个有才学的,这些年专注教书育人,除了李家的学生,也教导过几个寒门子弟,跟在他身边学习,有三个今年参加了秋闱,如今录取情况还没传过来。

不过身边的学生学成的都考上功名了,这证明魏泊远会教学生,王慧珍查到这些,自然是高兴的,要是泊远先生的第一批弟子能考上进士,那先生之大名可就芳名远播了,要是想请这样一位先生教导孩子,可遇不可求。

魏泊远之所以会收外边的学生,也是为了他收的那些寒门子弟,读书是个费钱的事,笔墨纸砚没有一样不需要钱,他能得李怀德庇佑,也不愿意占老友太多便宜,所以坚持这些学生的花销自己出,这些花销来源就是收的学生给的束修,还有各家给的节礼。

当然王慧珍也查到魏泊远确实是一个负责的,课讲的确实好,再加上李怀德这样一位大人,补足了官场上的一些见闻,李家族学那真是没有缺点。

阮青瑜对于孩子的事也是关注的,这可关系到以后阮家的传承。

“夫人,选的那日正好是休沐,咱们俩一起去。”

夫妻俩都准备好送儿子上学了,比之前去陈家可正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