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月份,已经完全不缺钱的越同半导体再发公告,宣布公司与日本的信越化学品合作,投资1.3亿港币成立越同晶圆厂,新的晶圆厂将从信越公司引进两条最新式的4英寸晶圆生产线。
对此,香江的媒体已经麻木了,越同半导体那么有钱,既然不打算在地产业发展,那肯定要在别的地方花钱嘛,这都属于日常操作。
这次的合作并不在杨山的设想中的,反而是信越公司主动找上门的。
他们一来是看重越同半导体的发展潜力,香江的电子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二是当地的人工费用也比较便宜(相对小日子国)。
当然,这次合作出钱的大头是由越同半导体承担,信越公司主要提供技术和设备,而且产品在销售价格和销售区域上也有诸多的限制。
不过杨山不在意这些细枝末节,有了晶圆厂在手,越同半导体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再上一层楼。4英寸晶圆相比3英寸晶圆有着巨大的优势,至少在可使用的面积比上能省出不少钱,更别说在制作芯片时生产效率的提升。
不过这家晶圆厂并不能立刻建成,因为工厂的厂址定在了大浦工业园。所以想正式投产,估计要等上2-3年。
折腾完越同半导体的事情,杨山还没玩够。
在年初的时候,他把加西亚请到了香江,说服他把红杉资本的部分资金挪到香江,与他的风投公司一起对香江新冒出来的一众ppt高科技公司进行筛选和投资。
几经考察后,杨山共向6家处于孵化期的公司投了天使轮,共3300万港币,而红杉资本则投了另外的3家公司。
经过半年发展,这几家公司发展还不错,杨山挑出几个,又拿出4500万投了第二轮。
当然,为了给自己的投资加一层保障,杨山说服远东证券的主席李福兆,在他的证券公司设立科技板块,方便香江的这些新兴企业上市融资。
杨山在这方面是门外汉,他对新的板块只有一个建议,设立Ab股制度。
所谓的Ab股制度,就是同股不同权,A股持有者是外部投资人,一股一票,b股持有者是内部的管理层,一股N票。
当然,分红权是一样的。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能帮助管理层或者创始者可以用较少的股权控制较多的投票权,从而掌握公司的决策权,有效防止恶意收购。
但是,说白了这就是在偏向公司管理者,牺牲投资者的利益。
这种制度早已有之,但是目前还仅限于非上市公司,比如会德丰的股权结构就是Ab股。
但是对于上市股来说,区分Ab股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创新,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都很少见。
李福兆在杨山的鼓动下,设立区分Ab股的科技板块也是顶了很大的压力,港府在斟酌了半年后勉强同意了这一方案,但是在Ab股的设置方式上和资产规模上都做了极为严格的限制。
这项政策出台后,立刻引起了无数创业者的拥护,很多创业未久的小公司都前来咨询,寻求上市融资的路径。
作为吃螃蟹的第一人,张杰阳兄弟创立的耀阳软件公司是登陆科技板块中的第一批股票。
嗯,他从中大电子辞职了,然后和他哥一起拿着杨山给的投资建立了一家软件公司,初创员工只有几个人。
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中大电子管理层的震动,要知道他已经是公司内部的核心技术人员,还是黄光平总经理一直推崇计算机部门的领导者。他的离开,相当于半个计算机部门瘫痪了。
黄光平为此还特意给杨山打过电话,想让杨山劝说张杰阳放弃这个念头。
呵呵,杨山怎么可能听他的,还指望着张杰阳给后来者做一个表率呢。
在杨山指点下,兄弟俩设计的第一款软件就是财务软件,可以在以6502为核心的多种平台上运行。
到了年底的时候,这款软件卖了一万多套,收益还不错。
所以在十一月二十日,第一批4家企业在科技板块上市后,杨山都快成香江新一代理工科毕业生的人生导师了。
杨山这样的举动也引起了香江几家投资公司的兴趣,他们对新兴的科技企业投来了更多的关注度。
眼见着进入了年底,杨山花钱的脚步依然没有停下。
十二月二十日,越同投资与香江中华电力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联合召开记者发布会,宣布成立一家新的电力公司:香江工业电力公司。并且共同出资49亿港币,在大埔区的八仙岭山下,建立一座装机容量高达2000兆瓦的燃煤发电站,以及配套的一座小型水库和小型货运码头。
在股份分配上,越同投资的占股比例为53%,中华电力公司的比例是27%,技术提供方美孚公司为20%。
在外人眼里,越同投资是真有钱,不玩地产,就雄心勃勃的进军电力行业。
可是在业内人眼里,越同投资简直是有钱没地方花了,现在的香江根本就不缺电,装机容量是实际使用量的1.4倍,前几年的时候青山电站新的发电机组才刚刚投入运营。
即便未来电力有更多的需求,也不用建一座这么大装机容量的发电站,2000兆瓦实在是太大了。而现在香江几个发电站的装机容量加起来也才2300兆瓦。
之前,香江一共有两家电力公司。
一家是港岛电灯公司,拥有两个发电厂,主要负责港岛的电力供应,被怡和集团握在手里。
另一家是中华电力公司,有三家发电厂,负责九龙、新界和大部分离岛区的电力供应,由嘉道理家族持有。
嗯,这个嘉道理家族很有名,也是老牌的香江世家了,杨山现在居住的嘉道理道就是源于这个家族。其现在的掌门人劳伦斯?嘉道理是位中东籍的犹太人,但他一贯宣称自己是香江本土人士。
这个人非常厉害,执掌中华电力数十年,主导了中电与香江政府的《管制计划协议》修订,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顺便提一句,鼎鼎有名的半岛酒店也是他们家的。
按说由两家把持香江的电力供应已经完全够了,几家电厂并网运行后足够保证电力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