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这个事儿,对于我来说在好几十年前就开始了。
当然我上小学的时候是没有英语课这个说法的,我第一次接触英语是在上初中以后。
跟现在的孩子们不同,我们那个时候学英语真的就是死学,没有任何技巧与方法而言,更没有现在家里面所能提供的英语环境,什么氛围,什么环境都是不存在的。
我们所学的abc就是初一开学以后才开始接触,我们那个时候的英语老师,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的吧,反正年轻的老师比较少,年龄大的老师比较多,当然年龄大的老师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口语方言化很严重。
比较幸运的是我在初一初二的时候遇到的那个老师,是当时学校里比较年轻的男老师,只是我们那个老师并不是那种有编制的老师,就是现在学校里所说的那种“临时工”,为什么强调“男老师”,因为教英语的一般都是女老师。
我们这个老师的英语口语还算是比较地道,当然口语的方言化也很严重,好在那个时候我们考试不考口语,只是用来笔试,还是可以的,那个时候有没有英语听力,我已经忘了。
初一初二两年,我的英语成绩还是很好的,虽然是第一次接触,但是那个时候学的英语都是比较基础的内容,就像是26个英文字母,我们要需要学习好长时间一样。
那个时候书上的主角是李雷和韩梅梅,就像现在我打开孩子的课本看一下什么sara什么什么的,我还是挺想念当年的韩梅梅和李雷的。
可惜的是初二结束,初三又重新分班的时候,我们分到了一个女英文老师,是一个很年轻的有编制的老师。
有编制不代表她的教学能力就很好,她虽然也想给我们创造一个比较好的英文环境,当她进入教室以后,说class is begin,然后叽里呱啦的用英语说了一大串的话,我们坐在下面课桌前,就大眼睛“布灵布灵”的看着她,因为我们什么也听不懂。
我们的英语老师引以为傲的口语带给我们很大的打击,也因为她那一口不太地道的口语和糟糕的教学能力,导致我们的英语成绩逐渐的下降。
后来中考的时候英语考了多少分我已经忘记了,反正是不及初一初二那个时候的成绩。
等后来的求学,英语不再是主要的学科了,甚至我记得我中专最后一年上课的时候都没有英语这门课程,所以对于这门语言的学习基本上也就告一个段落了。
我重拾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是我的自学考试中有一科《大学英语》。
想想一个仅有初中水平的学生,现在要去考《大学英语》,那个难度得有多高?并且我们初中水平那个英语,的确档次很low,学的很基础。
但是想拿到自学考试的文凭,《大学英语》就是一座很难逾越的大山。我记得我的自学考试中只有两科重复的考过好几次,一科是《高等数学》,另一科就是《大学英语》。
我的《大学英语》第一次考试,那直接就不用说了,应该在三十几分吧,第二次考试考了50多分,然后第三次的时候我就在想如何在第二次考试的基础上,再提高哪怕只有那么十分八分,也能让我把这一科目考及格,把这一科给通过。
我的学习方法很简单,延续了初中时期的死记硬背,没有任何其他的技巧,因为我的自学考试是在参加工作以后进行的,即使我参加工作以后,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英文学习的环境能给我提供。
那个时候还是用磁带和叫功放机的那个玩意儿,听一听英文的歌曲,那就是算是有一个学习英文的环境了。
想学好英语最大的障碍就是英文单词,那些英文单词不能说是全都不认识,拆开的时候一个一个的英文字母都认识,组合起来怎么读?是什么意思?一点也不懂。
那就买一本英文词典,一个一个的查,一个一个的注上音标,当然我这个音标的学习还是得益于初中时期老师教的基础比较好,让我起码把那些音标能学会能看懂,在后期的英文单词学习中,起码能看到音标知道这个词大体上读什么音。
自己标注上音标之后,拿着厚厚的一本英文课本,我就磕磕绊绊的开始读英语课文,读个一遍两遍根本就不懂什么意思,然后又专门去书店买了一本跟大学英语相配套的译文。
就这么左手拿着译文,右手拿着大学英语的课本,一句一句磕磕绊绊的开始读。我那个时候早晨喜欢早起,早起的时候拿着英语课本跑到我们单位后边那个小山上,在那个小山上读英语课文。
就这么坚持了好几个月,然后又去参加自学考试,很骄傲的把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给通过了。
我原以为通过了就可以了,考试以后,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再接触英语了,然而又迎来了孩子们的英语学习。
我记得我家老大是三年级开始学英语的,当然老二现在也是三年级开始学英语了,他们学英语的时候,老师都强烈的要求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英文环境。
在家里面说英语是不可能的,像我们这种半吊子出家的人,别说说英语了,听英语都听不大懂,于是在电视上给孩子们找一些英文儿歌,有视频的那种,让他们边看边学,这样连带着我也能多认识几个单词。
最重要的是有人能带着孩子们学习,这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于是在老大学英语的时候,我下载了英语流利说这个App,并且跟着App学习了一两年的时间吧。
学习的那段时间其实挺有趣的,我感觉生活中有了学习这件事情,不管你学到了多少知识,总算是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点追求,增加了一个小目标,还是能给平淡的生活增加一点色彩的。
终于老大上初中了,上高中了,我不用再做什么榜样了,我很开心,终于又可以把英语丢到一旁去了,然后又遇到了现在小老二开始学英语。
小老二更加需要有榜样力量了,因为老大小的时候明确的说不喜欢英语,老二现在对于英语无感,他现在还体会不到喜欢或者是不喜欢,在这种他还没有建立自己分辨意识的时候,赶紧的给他树立一种学英语很好玩的信念,我觉得很重要。
然后我就下载了一个多邻国App,并且每天通过自己在多邻国上的英语打卡给他做示范榜样作用,希望他也能通过我这个榜样作用,认真的学习这门语言。
咱不指望他能对这个语言掌握的有多好,只要磕磕绊绊的能听上那么一句两句,慢慢的再延伸,能够听上几句话,甚至是一段话,那相对于他在学校的同步学习进度来说,就已经是领先同学们好长时间了。
当然这只是咱的一个美好的设想,至于能不能进行下去,他能不能坚持,那就看榜样的带动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