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气氛依旧凝重,但狂热的躁动已经冷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现实压弯了腰的沉默和深思。马科斯的话像一盆冰水,浇熄了很多人头脑发热的抢夺念头,但也带来了更深层次的不安和迷茫。

贾巴里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显然极不服气,但在马科斯无可辩驳的逻辑和积威之下,一时又找不到反驳的支点。

他猛地啐了一口唾沫在地上,狠狠瞪了马科斯一眼,转身挤开人群,走向营地边缘的黑暗处,嘴里用阿姆哈拉语低声咒骂着,大概是在抱怨马科斯的懦弱和迂腐。

马科斯看着他的背影,眼神冰冷,并未阻止。他知道贾巴里的不满不会就此消失,这只是暂时被压了下去。在这个朝不保夕的团体里,不同的声音永远存在,关键在于能否掌控大局。

他重新将目光投向篝火旁的人群。一些年纪稍长、经历过更多风浪的队员缓缓点头,显然是听进了马科斯的话。一个胡子花白、只剩下一只眼睛的老兵“独眼”阿伯拉罕用沙哑的嗓音开口道:“马科斯说得对。抢东西一时爽,但断了以后的活路,是蠢货才干的事。中国人…惹不起。”

但也有些年轻的面孔上写满了不甘和怀疑。一个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少年,怯生生地问:“可是…马科斯头儿,如果我们不能去抢…那我们的补给怎么办?子弹不多了,粮食也快见底了…卡西姆头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带东西回来…”

这个问题戳中了所有人的痛处。现实的生存压力,远比长远的地缘政治更重要。人群又开始骚动起来。

马科斯似乎早就料到会有此一问,他脸上那道疤在火光下扭动了一下,像是露出一个残酷的微笑:“谁说不抢了?”

众人一愣,不解地看着他。

“中国人的东西,是高压线,碰不得。”马科斯缓缓道,声音里带着一种冷酷的算计,“但是,政府军的运输队呢?那些给中国人运送补给的车队呢?”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我们不动中国人,但可以动那些依附于他们的人,动那些给他们运送物资的队伍。这样,既能拿到我们急需的东西,又能给政府添堵,警告那些想要靠拢过去的墙头草,同时…”他顿了顿,“理论上,我们没有直接攻击中国项目本身。这其中的分寸,需要好好把握。”

这是一种更狡猾、也更危险的策略。像是在刀尖上跳舞,既要达到目的,又不能过度触怒那头沉睡的巨狮。

“独眼”阿伯拉罕沉吟道:“这需要准确的情报。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运货,走哪条路,有多少人护卫。”

“没错。”马科斯点头,“所以,从明天开始,派出最机灵的侦察小组,盯紧那条从主干道通往中国人基地的支路。记录所有车辆进出规律、护卫兵力。同时,摸清周边几个村子的情况,看看哪个最肥,哪个对政府军最殷勤。”

他开始下达具体指令,思路清晰,显示出他并非只有蛮勇。几个小头目领命,迅速行动起来,安排人手。

营地的重心,从一场可能引发灾难的盲目攻击,转向了更有针对性的、基于情报的游击劫掠计划。虽然本质上仍是暴力,但目标的选择和背后的考量,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马科斯走到篝火旁,拿起一根树枝,拨弄着火堆,火星噼啪飞溅。他知道,自己今天暂时阻止了一场灾难,但也埋下了新的隐患。贾巴里那样的激进派不会甘心,未来的行动一旦受挫,或者补给迟迟无法解决,他的权威就会受到挑战。

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那番关于“未来”和“中国”的说辞,其实也并无十足把握。那更多是基于一种模糊的直觉和对强大力量的本能敬畏。在这个混乱的国家,明天会发生什么,谁又能真正说得准呢?也许卡西姆头领会带来不同的看法,也许局势会突然变化。

一周后,中方基地。

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基地内的气氛却有些不同寻常的凝滞。

李振邦站在仓库门口,眉头紧锁,看着眼前空出了一大块的场地。按照计划,从亚的斯亚贝巴出发的一支运输车队,本该在昨天傍晚抵达,运来一批关键的实验室精密仪器配件、急需的药品补充,以及——最重要的——一批用来稳定基地网络和通讯信号的专用设备。

但现在,天已大亮,车队杳无音信。卫星电话联系不上带队负责人,联系亚的斯亚贝巴的调度中心,只得到“车队已按计划出发”的确认,再无下文。

“不对劲。”李振邦对身边的方稷和后勤孙姐沉声道,“就算路况再差,延误十几个小时也该到了。而且不可能完全联系不上。”

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在几人心头。

两小时后,噩耗以最糟糕的方式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