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在哈尔汗城外休整了三个月,期间,光武帝的圣旨终于送到了西域都护府。冯章率领众将跪在营寨的广场上,听宦官宣读圣旨 —— 圣旨的内容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光武帝没有命令他们乘胜追击,反而要求他们就地屯耕,安抚百姓,发展生产。
“圣上这是……” 耿弇忍不住小声嘀咕,他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么好的时机,圣上会下令屯耕,而不是继续进攻。
冯章接过圣旨,眉头却渐渐舒展开了。他站起身,对众将说:“圣上英明。咱们远征西域,已经快一年了,粮草消耗很大,补给线又长,要是继续进攻,很可能会像当年的李陵一样,因为粮草断绝而失败。就地屯耕,以战养战,才是长久之计。”
吴汉也点点头,附和道:“冯将军说得对。哈尔汗城周围有很多肥沃的土地,气候也适合耕种。咱们可以在这里种植青稞、小麦,饲养牛羊,不仅能解决粮草问题,还能安抚当地百姓,让他们支持咱们。”
耿弇虽然还是有些失望,但也明白冯章和吴汉说的是实话。他叹了口气:“好吧,既然圣上有旨,咱们就照办。”
于是,汉军开始了屯耕生活。士兵们放下了武器,拿起了农具,在哈尔汗城周围开垦土地。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翻松冻土 —— 冬季的土地冻得像石头一样硬,士兵们用锄头挖不动,就用火烧,等冻土融化了再挖。然后,他们在土地上撒上草木灰,既能保暖,又能施肥。
萨仁图雅和她的族人也来帮忙。他们教汉军如何适应北方的严寒气候 —— 如何建造防冻的房屋(用木头做框架,外面裹上泥土和稻草,屋顶铺上茅草),如何储存过冬的食物(把肉晒干,把粮食放在地窖里),如何驯养耐寒的牲畜(比如牦牛和绵羊)。
冯章还派人安抚周边的游牧部落。他亲自拜访了附近的几个部落首领,给他们送去了丝绸、茶叶和铁器,承诺只要他们不帮助塔拉夫人,汉朝就会和他们互市,保护他们的牧场。部落首领们早就听说了汉军的勇猛,也恨塔拉夫人的扩张,纷纷表示愿意归附汉朝。
很快,哈尔汗城周围就热闹起来了。士兵们在田里耕种,牧民们在草原上放牧,市场上摆满了各种商品 —— 汉人的丝绸、茶叶、铁器,草原人的皮毛、马匹、奶制品,大家互相交易,脸上都带着笑容。
但冯章并没有放松警惕。他派了大量侦察兵,日夜监视塔拉夫人的动向;同时,在哈尔汗城的四周修筑了四座堡垒,每座堡垒里驻扎一千名士兵,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御线。
一天,萨仁图雅带着一个坏消息来到了冯章的营寨。“将军,塔拉夫国内发生政变了。” 她说,脸色凝重,“伊拉古皇帝 —— 就是塔拉夫人的最高统治者,处死了一批反对派,包括可可夫将军。”
“可可夫死了?” 冯章有些意外,他没想到伊拉古会这么狠。
萨仁图雅点点头:“伊拉古原本是塔拉夫的一个部落首领,通过联姻和征战才当上皇帝的,根基不稳。这次可可夫战败,反对派就趁机发难,想推翻他。伊拉古处死可可夫,既推卸了战败的责任,又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一举两得。”
她顿了顿,继续说:“不过,伊拉古比可可夫更狡猾,也更狠。接下来,他很可能会有两种动向:一种是真心求和,想争取时间恢复实力;另一种是准备更大规模的进攻,想一举消灭咱们。”
冯章沉思良久,道:“不管他是求和还是进攻,咱们都要做好准备。你派人继续盯着塔拉夫的动向,我派使者去塔拉夫国,试探一下伊拉古的真实意图。”
使者回来后,带来的消息让冯章更加警惕 —— 伊拉古表面上表示愿意和平,还派了使者送来礼物,却在暗地里大规模征召士兵,同时在边境集结兵力,显然是在准备进攻。
冬季的最后一个月,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袭击了哈尔汗地区。汉军因为有萨仁图雅的指导,提前做好了准备 —— 房屋加固了,粮草储存够了,士兵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损失不大。但侦察兵报告,塔拉夫人趁机在边境调动军队,似乎想趁着暴风雪,发动突袭。
冯章站在哈尔汗城的城墙上,望着北方的漫天风雪。寒风刮过他的脸颊,带着雪的寒意。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