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夫妇离开大沽三年,再见大沽,翻天覆地也不为过。本想往家走,却听诸奇说家去年烧没了。
诸英顿时皱眉,要不是在大街上,估计有人要挨揍。
“算了,算了!”见儿子吓的不敢吭声,诸勇赶忙宽慰妻子:“大沽遭兵灾,烧掉的房子又不止我们一家!”
以三人目前的地位,房子只是感情上的寄托,再建也不是难事。诸英也不纠结,指着北面城墙道:“我想去城头上看看!”
如今也不算真正战时状态,诸奇微一思索,便点头同意。
三人在十字路口左转,一刻钟后便上了北城墙。
秦庄见诸奇带着两个陌生人上来,立即露出询问的眼神。
“秦统领安心!”诸奇小步上前,在秦庄耳边小声道:“这是我爹娘,来此地见赵总兵。”
疑窦从秦庄脸上消失,谨慎却多增二分。秦庄知道诸奇父母来历,随即对二人抱了个拳,“两位来的不是时候,赵大人现不在城内。”
这事情诸英已经知道,只轻轻一笑,便把手指向海河之中问道:“那三艘船,是天津水师炮舰?”
算不得什么大秘密,诸奇微微把头一点,“对岸刚刚放了船在水里,所以上去清理一下。”
“那可是明军!你们赵总兵连明军也打?”
诸英本以为这个问题会让诸奇难堪,哪知他丝毫不以为然道:“赵总兵说过,吴三桂放弃北平,与大明就是敌人。”
淡淡的一句,其中逻辑却一点不简单。诸英把眼睛从河面上那些黑洞洞的炮窗收回,看着儿子的眼睛却眯了起来。
“这是崇祯的意思,还是赵总兵的意思?”
“额……”这显然是赵辰的意思,但诸奇知道,擅自将镇边大将定为反贼,绝不是骇人听闻那么简单,实际已经违反国法。
“母亲大人,如今吴三桂勾连女贞人,已经等同谋反。”
“这还是赵总兵说的?”诸英眼神比刚才更锐利,仿佛要通过自己儿子的眼睛,把她从未见过的赵辰看个清楚。
“母亲大人,这有情报支撑,女贞八旗,已经大举进入山海关。”
诸奇有些不明白,为何自己母亲对赵辰如此敏感。如今乱世,点评某人为反贼,虽然不合法,但也算常规猜疑。
“你们赵大人,是否特别与众不同?”
“与众不同?”诸奇更摸不着脑袋了,自己老娘到底想问什么?但他又不敢装哑,只能笑着道:“大体上还算正常,只是偶尔有些……”
诸奇本想说赵辰偶尔有些不着调,但赵辰如今是二品总兵,这个词已经不能随便安在对方头上。只得换个调侃的语调,“赵大人做事情,是有些天马行空,就比如大沽的土地公有制,若是全大明能够推行,天下大同不久也!”
“公有制”在诸英脑袋中如同一声惊雷!愣了片刻后,才不着痕迹的平复下来。她忽然想到一个人,那人曾经有一句诗:宜将剩勇追穷寇,莫可沽名学霸王!
“看,天津卫的旗!”
忽然的声音把所有人视线吸引,此时入海口驶来一艘三桅杆海船,主桅杆上正挂着天津卫指挥使旗帜。
“巧了!”诸奇完全没发现自己母亲的异常,转头指着那海船道:“是赵总兵的船!”
看得出赵辰很急,他直接在北门靠的岸。独自一人带着亲卫队,迅速往北城墙赶来。
“开门!”
秦庄一声大喊,几个士兵撤掉门栓,城门缓缓开启。
“辛苦各位!”赵辰在城下把手一拱,也没注意看城头,便径直走进城来。
春天的寒意仍在,赵辰却走出一身汗。当他刚踏上城头,眼神立即落在诸勇身上。
“咦!”赵辰又看了眼诸勇身边的女子,已经不用介绍,这人定是诸奇他娘,脸上当即涌出笑容:“巧,真是巧,我赵某人算的上千里赴会呢!”
“失言了!”诸勇把手一拱,今日大沽所见,让两夫妇都非常惊讶,大沽百姓能在战乱中安居乐业,这赵辰绝非泛泛之辈,此时他看赵辰的眼光已经大不同,“还未到约定时间,只是北边有变,只能提前行程!”
北方吴三桂要搞事,哪能不知,两人也是踩着时间窗口来的。
“这真是既来得早,又来的巧啊!”赵辰还礼,又把视线看向诸英,此人相貌普通,唯独一对眼珠子透亮。赵辰再次拱手微笑,“想必这位就是诸军师!”
“正是!”诸英有充足理由怀疑赵辰是穿越者,此时也拱手观察赵辰,“诸英,见过赵总兵,感谢你对我儿的栽培。”
哪里有什么栽培,诸奇两兄弟可是帮了赵辰不少忙。
“这可高看我赵某了!”赵辰不敢当的把头一摇:“诸正诸奇两兄弟有大才,何来栽培一说?”
在儿子身上付出了多少心血,诸英当然清楚。她努力在赵辰身上寻找一些不属于这个时代的迹象,果然对方一动之间,平添了些明人未有的洒脱与不羁。
“赵大人伯乐之功,不必推辞!”
这一通寒暄,赵辰根本不知道他已经露了馅,不过双方气氛还算不错。
在南京奉天殿前,崇祯已经隐晦的告诉赵辰,必须将鞑子挡在北方的意愿。他那句“李自成至少是汉人。”表达了太多的含义。
此次赵辰要做的,就是希望借助诸英的关系,暂时与起义军扣起手来,把吴三桂和鞑子消灭在宁远一线。
片刻的思索后,赵辰转头看着诸奇道:“诸奇,听秦风说,你让水师隐藏实力?”
“对岸意图不明,我就没敢轻动!”诸奇点点头,还指了指对面刚刚散去不久的硝烟。
敌人不知道的实力,才具有威慑性,这一点诸奇做的让赵辰满意。
“很好!”赵辰把手往诸奇肩膀上一拍,转头又把诸英夫妇看着,“二位远道而来,不担心吴三桂突然袭击北平?”
两人一个是军师,一个是起义军精兵营统领,离开北平对起义军内部稳定有巨大影响,特别在这个节骨眼上。
“赵大人不也去江南才回?”诸英并未直接回答,反而微微抬头看着比她高半个脑袋的赵辰:“我也好奇吴三桂和鞑子何时会动手,不如赵大人帮忙分析分析。”
吴三桂补给不足,不具备立即发动战争的条件,这一点诸英是知道的。而赵辰,也从宋江的情报上了解到这一点。
“哈哈!”赵辰也不卖关子,直接朝对方一笑:“诸军师果然运筹千里,这吴三桂地窖里,怕是捞不出几颗大白菜来。”
周围都不是普通人,赵辰把话一捅明,纷纷开始点头。
片刻之后,一声号角从海河上升起,三艘炮舰已经开始掉头。众人眼光被吸引过去,却听赵辰微微哼了一声。
“他们在这海河边搞三搞四,无非就是想吸引天津水师的注意力。吴三桂和鞑子要想发起春季攻势,恐怕粮草只能从一个地方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