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陆素禾去附近的饭店打包了五个菜,加上陆大红在家里做的四个菜和一大锅饺子,凑成了一桌安锅饭。
今天温知宁还见到了陆大红的儿子肖成一家,包括她的儿媳妇和两岁的孙女。
他们一直住在一进院的倒座房。
搬家时肖成特别殷勤的帮忙,一直和陆老搭话。
午饭前陆老客气了一句:中午一起吃吧?
肖成就打蛇随棍上的把媳妇和女儿叫来二进院,因为人多,一个饭桌都没坐下,分了两桌。
落座前肖成还说了一句,“咱们男同志坐一桌吧,说话方便。”
温知宁对他的印象瞬间下头。
陆溪怼了一句,“有什么话是我们女同志不能听的吗?”
肖成看屋里几个小辈都对自己皱眉,一副不认同的样子,讪讪的笑着闭上嘴。
尽管如此,他还是厚着脸皮坐在陆老的那桌,饭桌上说个不停。
陆溪不满的皱眉,她是陆家几个孩子里和陆大红相处时间最少的,心里没把她当做自己亲近的亲戚。
所以看着这个油嘴滑舌的,陆大红的儿子,没什么情分的滤镜。
陆溪懒得看他拍马屁的表现,撇过头突然注意到温知宁嘴角的笑意。
“表姐,你笑什么?”
温知宁为了表示自己反对男女分桌的提议,坚决的留在陆老这桌,此时就坐在陆溪的旁边。
她凑到陆溪耳边,压低声音,“看跳梁小丑表演,不好笑吗?”
陆溪愣了下,忍不住跟着笑。
陆老一直觉得肖成轻佻,不喜欢他的性格,在他说话间隙开口问:
“肖成,你们房子找的怎么样了?”
他准备退休搬回这里的时候,就和陆大红说过让他们把房子腾出来。
三进院虽然房间不少,但是因为陆家人多,每个人不仅需要卧室,还有各人的书房。
还有客厅,厨房,储藏室等等。
现在的居住情况,如果陆宏烨夫妻回京,都没有地方住。
肖成面上显出一丝不情愿,张嘴就找借口,“我已经在找了,就是出租的空房不多。”
能拖就拖,好不容易能和陆老生活在一起,他才舍不得搬出去。
温知宁突然开口,“我来京后租了两次房——”
说完才反应过来差点露馅,赶紧改口,“其中一次是帮我同学找房,我怎么觉得房源不少呢。”
她阴阳怪气,“肖同志,你是不是不知道怎么租房啊?还是人缘不太好啊?”
肖成:“……”
他根本就没去找。
陆溪赶紧支持表姐,“对啊,肖大哥,你都参加工作了,怎么租房这点小事都办不好啊?”
她眼神里带着蔑视,发现肖成因为自己的话脸色难看,心里非常痛快。
陆溪可不想每天和这种人住一起。
另一桌的陆大红听见她们俩挤兑自己儿子,表情不满。
她求助的看向江晴。
江晴选择无视,虽然陆大红照顾外公尽职尽责,平时对她们姐妹也很和蔼,但是她对肖成没什么好感。
前几年对方还试图追求自己。
江晴告诉妈妈后,陆素禾出面警告,对方才放弃。
——
三进院的后罩房一排六间房,陆老让温知宁,陆言,陆溪三人各挑两间。
一间卧室,一间书房。
“缺什么家具和我说,我找人去买。”
温知宁推辞:“舅爷爷,我占一间卧室就行,书房就不用了,我那座四合院很近的,走路只需要十分钟。”
“你那个房子不准备出租吗?”
温知宁摇头,“我准备暑假回来住,城里更热闹一些,而且我还没住过这种院子呢。”
“这样也好,毕竟是温家的老宅,要是租出去被不好的租客破坏,那不值当。”
温知宁点头,“我就是这么想的,不差那点房租。”
陆老笑着指指她:“你呀,口气不小。不过你自己能挣钱,我不管你。”
“嘿嘿。”
温知宁跟着表弟表妹去三进院挑选房间,两人都表示表姐最大,让温知宁先选。
温知宁随手指了下东边第一间,陆溪立刻指着旁边那间,“我要挨着表姐。”
后罩房的房间基本空荡荡的,三人选定自己的房间,结伴去附近的家具市场购买家具。
临走前,陆老专门交给温知宁200块钱,让他们三个随便花。
温知宁犹豫片刻伸手接过钱,没有说要自己付账的话。
舅爷爷的好意,如果自己一直拒绝,显得太客气。
——
周三的傍晚,温知宁和鞠北路在未名湖畔散步。
一个清秀的女同志径直走向两人,停在一米远处,指着温知宁问鞠北路:
“小北哥,你和这个女人是什么关系?”
鞠北路连忙压下女同志的胳膊,“小婉,你怎么来了?”
“我不来,怎么知道你在学校谈了个新对象?”
鞠北路皱眉,“我谈不谈对象和你没有关系,我们已经分手了。”
“可是,可是……”
女同志伤心的看着鞠北路,“我不想和你分手。”
温知宁留意到附近的人看过来,眼神闪烁着八卦之光。
她可没有被人围观看戏的爱好,“鞠同志,你的事情自己解决,我走了。”
她走的异常痛快,高马尾甩出利落的弧度,围观人群顿时失望。
温知宁在北大名气不小,人性的劣根性,乐于看到美女的绯闻。
可惜温知宁没有给大家这个机会。
第二天早上,温知宁出门看见早已等在楼下的鞠北路,他手里的饭盒里装着特地去早餐店买的豆腐脑和水煎包。
温知宁给他解释的机会,“说说吧,昨天那个女同志是怎么回事?”
“我上大学之前和她谈过一段恋爱,后来性格不合适就分开了。我昨天已经和她说清楚,她以后不会再来打扰我们。”
“你的事自己解决清楚,不要再让她闹到我面前,我讨厌应付这种事。”
温知宁态度异常认真。
鞠北路连连保证,“不会的。温同志,你饿不饿,赶紧吃早餐吧?”
温知宁意思意思的吃了一个水煎包,没让对方白费功夫。
“我在家吃过了,剩下你自己解决吧。”
去教学楼上完前两节课,温知宁带着一沓资料去新华社交翻译任务。
许主任大致看过译文,神色满意:“温同志,你有兴趣翻译一本书吗?”
温知宁问:“什么书?”
“这个不一定,我们社决定要出版一批国外的书籍,筹备了几个翻译小组。具体每个小组负责哪本书,还要商议。”
温知宁听到团体合作,有些犹豫,“我不能自己负责一本书吗?”
许主任没有嘲笑温知宁口气大,通过对方不间断的领取任务,许主任知道眼前这个女同志的翻译水平很优秀,而且还一直在提高。
“我问问吧。”
“那我等您消息。”
温知宁带着新任务出门,遇上她的小说编辑,她假装没看见,试图掩面离开。
却被眼尖的对方喊住,“温老师,你年初那阵说新书有灵感了,怎么没下文了?”
温知宁无奈停下脚步,“因为我最近有点忙,要不您别等了。”
编辑不死心,“你写了多少了?可以一边写一边刊登啊。”
温知宁:“……”
不好意思,只有一个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