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审核中,内容需全面覆盖,静候内容修改,
以下内容不用看,随便搞的。】
当下,但凡谈及科学技术的落后,众人往往会指责现行的教学模式,认为其存在“重教轻学,缺乏应用”的倾向。由于应试的需要,我们通常采用的是题海战术和反复记忆。如此一来,弊端显而易见,既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又束缚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故而,我们必须培养并保持好奇心。那么,应当如何培养好奇心呢?我认为:其一,要多问多想,每逢遇见新事物,都要追问其缘由及原理。其二,可以多去观察生活中的寻常事与物,恰似爱迪生幼时缠着大人询问问题那般。其三,要多读书,且始终保持一颗炽热的心,以热情饱满的态度去对待任何事物。学习数学的方法亦至关重要,倘若理想是灯塔,那么方法便是灯塔上的灯。我的方法仅有两个词:理解,提问。我素来不认为背公式有多么重要,毕竟数学变化万千,倘若只是死记公式而不去理解,稍有变通,那么关于这个知识点的问题便极易答不上来,时间一长,甚至会忘却原先背诵的公式,仅记得刚背的,如此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到头来在数学知识的掌握上依旧难以取得长足的进步。因此,我们必须将每一个知识点都理解透彻,能够自行推算出来才行。孔子曾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数学的另一个要点便是提问,无论见到什么,都要向自己发问,向父母请教。老师,问一下书本或网络,不能遇到自己不懂的便索性放在那不管了。所以我们要提问那些自己不懂的,就算有一点不懂也要问一下,说不定还能发现新问题。就这样不断问下去,既能扫清知识盲区,扩展知识面,还能发现原来自己有那么多不懂的,不会成为一只“井底之蛙”。这种方法非常实用,是我认为最好的也是最适合我的方法。
各科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而不只局限于课本里的内容。像那些名人传记,阿基米德、毕达哥拉斯、芝诺等等这些古代的数学巨擎,开创了众多数学分支,关于他们的一个个故事也充满色彩。比如阿基米德让几百人站在墙头,用镜子反射太阳光烧毁了敌人的木船,显示出了他的智慧和伟大。而现代科学家提出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包含物理、数学和天文知识。相对论提出的宇宙的起点,这个点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点里都有什么?像量子理论中提出的不确定性和熵是怎么回事?这么多知识在等着我们去探索,而我们绝不能说“这些也太难了!”“没事,我们还小,以后再学也不迟”这样的话。我们要为以后打下基础,我们要迎难而上。而想要了解这些知识,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多读书,读些专门讲解这些人和物的书。
凡事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还要有不服输的精神,不能在某个地方跌倒就爬不起来,不能只躺在理想的摇篮里做白日梦。而要先把基础打好,直到等到一个契机,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契机,寻找灵感,就有可能发现新的或重要的东西,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像竹子一样,用三年扎根,几乎不长,接下来疯狂生长,一天一个样。
理想是灯,照亮你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引导你走向黎明。有了理想,还要脚踏实地的去实现,不骄傲、不自满、不放弃,向困难发起挑战,为理想而奋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