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的是实话,要不是老杨一家都精于算计,就凭那点工资,顿顿玉米面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这也是为什么老杨一有空就去挖野菜、钓鱼的原因。
相比老杨家,李家的日子要轻松得多。
李家不仅拿到了五百块的抚恤金,小芳顶岗后也得到了特别关照,工资比实习生高一些。
李家要不是顿顿让老人孩子吃白面馒头,也不至于在李东去世一年后,就让全院再次为他们捐款。
张阿姨自然也对赵家的境况了如指掌。
赵家几乎一贫如洗,眼下赵老头又身陷囹圄,家中断了经济来源,赵小妹只能忍饥挨饿。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何师傅并非不明事理之人,他刚才仅赠予赵小妹几斤玉米面的情景,在张阿姨脑海中挥之不去,愈发让她觉得何师傅惯于做表面功夫。
“大伙儿想想,这种情况下,哪里还存得下钱粮?今天,我提议大家再次为赵小妹捐款,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邻里间应当守望相助,先帮她渡过眼前的难关。至于往后两年谁来照应她,大家稍后再各抒己见。现在,咱们先行动起来捐款。”
何师傅不敢再任由众人漫无边际地议论,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捐款,这是最实际的做法。
“我先带个头,捐五十块!”
他声音响亮,仿佛生怕屋内的王主任听不见。
毕竟他既要每月补贴王大力八十块,又要赡养年迈耳聋的老太太,此番忍痛捐出五十块,实则是为了树立威信。
然而,他这一举动并未激起他人的响应。
所幸,王大力站了出来。
何师傅都表态了,他岂能落后。
“我就捐两块吧,你们也知道我的现状,只能尽这点绵薄之力了。”
他边说边把钱递给何师傅,两人交换了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
王大力的捐款同样没引起太大的波澜。
其他人皆 ** ,日复一日,不是给张家捐款,就是给赵家解囊,他们心中已颇有微词。
何师傅未曾料到会是这般局面,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还有人要捐吗?我得提醒大家,咱们院子以往能评上先进,靠的就是人心齐,互相帮助……”
何师傅又开始老生常谈。
先是陈述现状,接着自我表率,最后道德施压。
此情此景,众人面面相觑,为了争取大院荣誉,为了多那半斤肉票,他们开始动摇,陆续捐款,但大多是些零星小钱。
“李刚,你也该表示表示吧?”
杨二毛吊着一只胳膊,捐款时还不忘提醒李刚。
“没错,李刚,你现在享受着八级工程师的待遇,月薪比何大爷还高,现在何大爷捐了五十,你的捐款总不能少于这个数吧。”
李婉也附和道。
两人颇有些夫唱妇随的意味。
其他人跟着起哄,这无疑是道德 ** 李刚。
李刚反驳道:“你们刚才谁说我不是这院子的一份子?现在又让我捐款,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再说了,你们自己都只捐一毛两毛,还好意思要求别人捐多少?教导别人之前,还是先管好自己的事儿吧。”
不过既然张阿姨也在场,他便象征性地捐了五块钱。
五块钱对他来说不过九牛一毛,但他也不会傻到多捐。
见无法从他身上占到便宜,杨二毛和李婉也就不再言语了。
捐款结束后,总计仅得六十元二角一分。
那一分出自 ** 氏之手。
其中,五十七元的大头由孙国华、吴立强和陈文远贡献,而余下三元二角一分则来自院中其他居民。
此番对比,鲜明地映照出院内人心的凝聚程度。
孙国华的脸色瞬间阴沉了许多。
“既然众人皆已解囊,老孙,我认为这些钱应足够阎芳度过今年。况且,她几位兄长年中便会获释,届时阎芳便无需再由大家供养了吧。”
刘海泉提议道。
“我支持刘二叔的看法。”
“刘二叔怎么说,我便怎么说。”
此番,众人竟出奇地一致,意见毫无分歧。
孙国 ** 言,无言以对。
恰在此时,孙国华家的门扉开启,张科长缓步而出。
“居委会张阿姨怎么也在此……”
众人皆惊,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不少人暗自懊悔,早知如此,方才便该多捐一些。
“张科长!”
刘海泉强颜欢笑,上前问候。
“你们这院子,真是不错啊,这便是我一直向街道推崇的红星一号模范大院?”
张阿姨并未理会刘海泉,径直面向众人。
众人纷纷垂首,不敢与张阿姨对视。
“红星一号四合院,二十余家,总共捐款六十元零二角一分,其中大部分是三人所捐,其余二十户,合起来只捐了三元二角一分,这一分钱呐,真可谓神来之笔,将这大院的风貌刻画得栩栩如生。”
“若非我今日亲眼目睹,简直难以置信,在我心中一直和谐融洽、互帮互助的一号四合院,竟是这番模样。一个皮球,你踢给我,我踢给他,谁也不愿接手,生怕吃了亏。”
张阿姨言及此处,重重一叹。
“捐款并非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践行有难同当、相互扶持的精神。作为邻居,能帮则帮,若帮不了,便请居委会出面协调,居委会解决不了便找街道,街道再不行,还有上级部门。
而你们,却对此置若罔闻,敷衍塞责,认为捐了一次款,便已是莫大的善举,再见之时,恨不得避之唯恐不及。”
张阿姨望向 ** 氏:“方才,阎芳向贾家求助,却被贾家拒之门外,我亲耳所闻,简直难以置信。”
** 氏移开视线,秦婉如低下了头。
张阿姨又看向孙国华。
孙国华瞬间如赤身 ** ,满面羞赧。
“至于孙师傅的做法,大家想知道吗?”
她这一问,众人心生好奇。
身为资深八级技工,昔日的领头人物杨伯伯,能否为社区挽回些许尊严?
众人的视线不约而同地聚焦于杨明辉身上。
那热切与期盼的目光,悉数倾注于他。
然而,杨明辉却如同置身于公开羞辱之中,周遭之人皆在等待着他如何收场。
尽管这并非生死攸关,却足以令他羞愧难当。
“张主管,我们的确有失,应受责备。但我们始终以杨伯伯为榜样,他才是社区的真正楷模。”
“对,杨伯伯是典范,他不仅照顾着聋哑的王奶奶,还深夜给赵家送去面粉,这些大家都有目共睹。”
“杨伯伯最能代表我们社区的真实风貌,他引领我们不断前行。”
一人谄媚,众人附和。
但他们未曾料到,这些言辞,对杨明辉而言,无异于一记记响亮的耳光。
胡志国在一旁听着,差点笑出声来。
“八五三。”杨明辉轻咳一声,道:“大家别乱说,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仍需改进。”
这话,在旁人听来,不过是自谦之词。
“杨伯伯,您就别客气了,在社区里,您就是最受尊敬的。”
“我们可以不支持任何人,但不能不支持您,您是社区的精神支柱。”
这些看似真挚的话语,此刻听起来,却是如此虚伪。
杨明辉自己都听不下去了。
他只想说,真心感谢你们的“好意”!
张主管见杨明辉尴尬至极,这才对众人道:“那我就讲讲杨师傅是如何处理的。”
众人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聆听张主管的讲述。
“起初,我看到杨师傅提着一袋粮食给阎小芳时,我对他还挺钦佩。”
这话,引得众人纷纷点头。
杨明辉就是这么心地善良,这就是他们心目中的杨明辉。
但张主管话锋一转。
“令我惊讶的是,他给的竟是玉米面,而当我出现后,他又改口说要给白面。杨师傅,您能解释一下当时的想法吗?”
杨明辉闻言,脸色骤变,面部肌肉不受控制地抽搐起来。
“我刚才忘了家里还有白面,后来才想起来。”
“哦,原来是忘了,这也说得过去,毕竟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但阎小芳说你给阎家的都是白面,你怎么说的?让孩子别贪心,给什么就收什么,对吧?如果我今天没来,你是不是就想不起家里还有白面了?”
张主管毫不留情地复述了杨明辉刚才的话。
瞬间,引起一片哗然。
“杨师傅怎么能这样,这明显是哄骗孩子啊。”
“我难以置信这是赵伯伯的作风,他若首先想到有白面,定会慷慨相助。”
众人对此皆感难以置信。
这还是他们一向认知中那位大公无私、关爱老幼,满口道德伦理的赵伯伯吗?
赵文远此刻只觉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我今日前来,并非为了揭露谁的秘密,更非落井下石说风凉话。关于闫小芳的事,院里已筹集了款项,明日我会在居委会再次召开会议,商讨如何确保她的基本生活。”
张负责人言罢,心中五味杂陈。
她感觉赵文远辜负了她的信任。
即便赵文远今日率先捐了五十元,但在她心中,挥之不去的仍是那几斤玉米面馒头和哄骗闫小芳的情景。
真是道貌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