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 > 第293集:创新旅游产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智慧旅途,心之所向

林辰站在公司总部的落地窗前,俯瞰着下方车水马龙的街道,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窗框。办公桌上摊开的市场调研报告里,一组组数据像无声的警钟——传统旅游产品的市场份额正在以每年5%的速度萎缩,而带有科技标签和主题属性的旅游产品搜索量却激增了300%。

“我们不能等市场来淘汰,要自己先革自己的命。”他转身看向会议室里的团队成员,投影屏幕上正循环播放着游客在景区对着指示牌皱眉、家长们在景点疲于应付哭闹孩子的画面。

一、破局的火花

产品总监张锐推了推眼镜,把一份标注得密密麻麻的用户问卷推到桌中央:“根据近三个月的反馈,家庭游客最头疼的是‘孩子觉得无聊’,情侣群体抱怨‘拍照打卡点千篇一律’,年轻背包客则希望‘体验更有深度’。”

林辰的目光落在问卷角落的一行小字上——“要是能像玩游戏一样逛景区就好了”。这句话像电流般击中了他,记忆瞬间拉回半年前在莫干山民宿的夜晚,儿子抱着平板电脑玩AR游戏时眼睛发亮的样子。

“也许我们可以把游戏搬进现实。”他突然开口,手指在桌面上画出一个圈,“用VR重现景区的历史场景,让AR技术给游客‘解锁’隐藏剧情。比如在古镇里,游客用手机一扫,就能看到百年前这里的市集原貌。”

会议室里先是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热烈的讨论。技术部的李姐立刻拿出笔记本计算带宽需求,营销主管小王已经开始构思亲子主题的剧情线。当林辰在白板上写下“智慧旅游套餐”七个字时,窗外的阳光恰好穿过云层,照亮了每个人眼中的期待。

二、跨界的碰撞

组建跨界团队的过程比想象中更具挑战。林辰特意从游戏公司挖来关卡设计师,又邀请了历史系教授担任文化顾问。第一次联席会议上,当程序员和民俗专家为“清代商铺的招牌颜色”争得面红耳赤时,他笑着递上两杯茶:“我们要做的不是复原历史,而是让历史变得好玩。”

在黄山景区的试点工作充满惊喜与波折。技术团队背着设备在天都峰反复测试时,突然遭遇暴雨,价值几十万的AR眼镜差点坠入悬崖。负责亲子板块的策划小周为了设计“小小地质学家”任务,跟着科考队在山洞里住了三天,出来时满身泥污却兴奋地挥舞着一块三叶虫化石:“孩子们肯定会疯掉的!”

最动人的时刻发生在深夜的会议室。当程序员调出第一版 demo,屏幕上的古徽州建筑在手机扫描下逐渐“褪去”现代装饰,露出明代的雕花窗棂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自发鼓起掌来。民俗顾问刘教授抹了抹眼睛:“我研究了一辈子徽派建筑,没想到能以这种方式让它‘活’过来。”

三、主题的温度

情侣专线的设计灵感来自一次意外。七夕前夕,林辰在阳朔民宿看到一对情侣因为去哪吃饭争吵,女孩想要浪漫餐厅,男孩却想体验当地夜市。这个场景让他萌生了“双线并行”的创意——白天用AR技术在山水间布置“爱情密码”,傍晚则安排厨师带着情侣去市集采购,共同烹饪烛光晚餐。

张锐带着团队在漓江边踩点时,发现九马画山的石壁在特定角度看像爱心形状。他们立刻联合设计师,让AR系统在这个角度触发特效:手机屏幕里会飞出漫天萤火虫,组成“山盟海誓”四个字。测试那天,连五十多岁的船夫都拿出手机拍照,笑着说要发给老伴。

亲子套餐的“成长护照”系统差点因为一个细节推翻重来。原本设计的任务是让孩子寻找文物复制品,却在试运营时遭遇滑铁卢——七岁的小男孩蹲在地上不肯走,哭喊着“这和博物馆一样没劲”。林辰当机立断修改方案,把任务改成“帮山神找丢失的宝物”,每个找到的“宝物”都会通过AR变成会说话的小精灵,给孩子讲一个自然知识。

当看到试玩的小女孩认真地把“小精灵”介绍给妈妈时,林辰突然明白:技术只是工具,真正打动人的是那些藏在代码背后的温度。

四、落地的阵痛

上线前的压力测试让整个团队连续熬了三个通宵。李姐带着技术组在贵州景区蹲点,发现部分山区信号不稳定,导致VR画面频繁卡顿。他们紧急开发了离线模式,把重点场景的数据提前缓存到本地,凌晨四点在山路上测试时,手机屏幕里跳动的历史人物投影映亮了每个人疲惫却坚定的脸。

最棘手的是老年游客的适应问题。第一次内测时,一位阿姨对着AR眼镜手足无措,嘟囔着“还不如导游讲得清楚”。林辰立刻组织团队开发“极简模式”,只需按一下按钮,所有特效自动转为语音讲解,字体放大三倍。当阿姨后来拉着工作人员说“这下我也能给孙子当导游了”,小王悄悄抹掉了眼角的泪。

上线当天,黄山景区的智慧套餐预订量突破三千单。林辰守在后台监控数据,看着亲子用户上传的“宝物收集册”,情侣分享的AR合影,还有年轻人在社交平台晒出的“历史剧情通关截图”,突然收到一条特别的留言:“我带爷爷玩了VR重现的抗战场景,他说这比教科书更让他想起当年的事。”

五、生长的风景

三个月后,智慧旅游套餐的复购率达到6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在阳朔的遇龙河边,常有穿着汉服的姑娘举着手机,与AR生成的古代渔翁“对唱”山歌;黄山的西海大峡谷,孩子们追着虚拟的小松鼠跑向观景台;丽江古城的酒吧街,情侣们用AR笔在墙上写下的情话,组成了一道流动的爱心墙。

林辰在季度总结会上展示了一组特别的数据:购买智慧套餐的游客中,有38%会主动参加景区的文化讲座,27%的家长会带孩子参观当地博物馆。“我们做到的不仅是吸引游客,而是让他们真正走进这片土地的故事里。”

散会后,张锐递来一份新的策划案,封面上画着一只戴着VR眼镜的熊猫。“成都大熊猫基地想合作,让游客通过AR看到熊猫的成长历程。”林辰翻开方案,看到里面夹着一张照片——是团队在测试时,一个小男孩正踮着脚,试图触摸手机里“伸出爪子”的虚拟熊猫。

窗外的阳光正好,林辰想起最初那个在莫干山老宅院改造时种下的桂花树,如今应该已经枝繁叶茂。就像那些藏在代码和数据里的努力,终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绽放出令人惊喜的风景。

智慧旅游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最好的创新,永远发生在下一次与用户眼神交汇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