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牧就在正院坐月子,罗荣王摆明了王正君坐月子期间他是不分房的。
慕容世子心思一转就找过去了,说:“爹,要不晚上我带宝宝吧,您专心照顾正君月子。
我一个月后也该走了,正君正好出月子,您也能腾出手来照顾宝宝。”
罗荣王这么一听,觉得有道理。
反正有乳娘、嬷嬷、下人,世子累是累不着的。
没考虑多久,罗荣王就说:“也好,你郭小爹这回受了大罪,宝宝要是夜里哭起来他也睡不安生。
你看着你弟弟,爹和你郭小爹也放心。就是奶娘、嬷嬷那边你要盯紧了。”
慕容世子高兴地说:“爹您放心吧!”
小郡王刚出生,没多少胃口,一直在睡。
世子和慕容晖出生的时候都是第一时间给罗荣王抱着的,罗荣王清楚地记得和两个儿子的模样。
诚实地说,世子和慕容晖刚出生时都皱巴巴的,完全比不上慕容宝宝。
没办法,三个儿子有着同一个爹,慕容宝宝刚出生就漂亮得跟小仙童似的,想也知道是像了谁。
孩子刚出生也不能抱来抱去的,慕容世子就暂时搬到正院旁边的院子住。
还是要每天让郭子牧看看孩子才行。
王府里喜气洋洋的,红灯笼都换了新的,为小郡王的洗三礼做准备。
郭子牧一直睡到快子时了才醒过来,醒过来的他疼得直哼哼。
马上,就有人拿热乎乎的,一股子艾草味的布巾给他擦脸,接着把他翻了个身,让他侧躺着,又把他的上身垫高。
随后,就是一个吸管杯递到他嘴边,郭子牧张嘴,是红枣鸡汤。
一杯的鸡汤吸完,又是一杯清水给他漱口。
做完了这些,罗荣王才问:“饿了吧,我叫人把月子餐给你拿进来。”
郭子牧看看床上,问:“孩子呢?”
罗荣王道:“世子带着宝宝在紫荆院,世子给孩子起了名,就叫‘宝宝’,我看他是喜欢的不行。
说他一个月后要回敕南府盯着玉米收获的事,他想照顾到宝宝出了满月。
若是宝宝在这边,我怕他夜里哭闹吵到你,你这回受了大罪,得好好养,世子愿意带弟弟,我就同意了。”
郭子牧点了点头,问:“那孩子长得像你吗?”
罗荣王笑着说:“像你,跟你一样漂亮。”
郭子牧失望了:“怎么像我啊……”
罗荣王忙哄:“像你多好,不像你才是可惜了。皇上给了宝宝一个‘庄安郡王’的封号。”
郭子牧的注意力立马被转移了,他担心地问:“可以吗?”
成为了王正君,郭子牧还是有了那么一点政治敏感。
罗荣王低声道:“宝宝与太子年龄相当,翼哥儿是郡王了,宝宝的这个郡王皇上一定会给的。”
郭子牧明白了,这是给太子培养班底呢。
罗荣王道:“我叫人送饭食进来。”
郭子牧:“你吃了吗?”
罗荣王:“我和你一道吃。”
郭子牧的月子餐很丰盛,不过他身体不舒服,勉强吃掉一半,余下的都进了罗荣王的肚子了。
等他吃完饭,罗荣王拿来一碗阿胶芝麻红枣羹,说:“是云安走之前拿过来的阿胶和芝麻,说是留给你生了之后吃。”
没让郭子牧动手,罗荣王舀了一勺喂过去,知道对方叮嘱是生了之后吃,肯定是极好的。
郭子牧吃下后说:“云安去了虎行关,我还挺想他的。”
罗荣王促狭地说:“皇上估计比你还想他。”
郭子牧噗嗤笑了。
等到都收拾妥当,上了床的罗荣王轻轻抱住郭子牧,说:“子牧,咱们有一个宝宝就够了。
我老了,经不起折腾,听你在里边儿叫疼,我这心疼得都没法儿呼吸了。咱不生了,好吗?”
郭子牧也是心有余悸,毫不犹豫地说:“不生了,确实疼,再来一回我觉得我没勇气了。”
罗荣王放心了,在郭子牧的嘴角亲了一口:“今日辛苦你了。”
郭子牧:“你也累了一天。”
罗荣王不觉得累,当初为了让林氏肯心甘情愿地生下孩子,他是当真小心翼翼地照顾着。
就怕林氏一个伤心把孩子哭掉了,或者依旧日日呆在烟雾缭绕的佛堂里,熏到孩子。
孩子出生,尽管不健康,罗荣王也认了。
但宝宝不一样,宝宝是爱他的小牧心甘情愿给他生的孩子。
对林氏他尚且那般,对郭子牧那更是要用心去照顾、疼爱。
慕容宝宝生出来的时候白乎乎的,洗干净郭子牧看了两眼就让老正君抱出去了,郭子牧当时也没看出孩子有多漂亮。
隔天早上他睡醒,罗荣王把儿子抱了过来,郭子牧这才看清了儿子的模样。
就见他眉头微蹙地说:“怎么长得一点都不像你啊。”
罗荣王却是肉眼可见的喜欢,说:“你瞧咱们的宝宝多可爱,多漂亮,整个京城怕是都没有比咱们宝宝漂亮的。”
郭子牧对“漂亮”有阴影,罗荣王见他还是不开怀,说:
“他出生就是郡王,上头有世子哥哥宠着,还有我这个做爹的,谁敢欺负他。
太子还要叫咱们的宝宝一声‘叔’呢。”
郭子牧抿了抿嘴,眉心舒展了,说:“三个孩子里他年纪最小,辈分儿倒是最大的了。”
罗荣王笑道:“翼哥儿的辈分儿最小,他得喊咱们宝宝‘叔公’。”
郭子牧噗嗤笑了。
郭子牧身上不舒服,孩子又一直睡着,看了会儿孩子他就让罗荣王把孩子抱走了。
慕容世子在院子里坐着,见爹出来了,他立刻起身上前。
担心乳娘和下人在他看不着的地方对宝宝不好,慕容世子把慕容宝宝的小床就放在自己的床边。
宝宝闹了,他就喊下人进来喂奶或是换尿布。
别说,有世子亲自盯着,罗荣王还真的很放心,毕竟宝宝实在是太漂亮了,罗荣王也怕有人偷他儿子。
慕容宝宝洗三这天来了很多人,宫中君后也派人送了礼。
邵云安不在,岑夫人代忠勇公府送了洗三礼过来,都是邵云安离京前就安排好的。
罗荣王亲自给儿子过礼,被温水刺激了一下的慕容宝宝哭得他两位兄长的心都疼了。
前来观礼的没有一个不说庄安郡王模样漂亮,十足地随了王正君,这长大了也是个美人胚子。
不过众人都说随了王正君的容貌才是好,不然那多遗憾。
慕容仪在礼毕后就把弟弟抱走了,怕来的那些妇人身上的脂粉味儿熏了宝宝。
慕容晖出生的时候,慕容仪也很高兴这个弟弟的到来。
那时候他身子太弱,只能坐在椅子上看着襁褓中的弟弟。
他想着若有一天他不在了,有小晖在,父王不会那么可怜。
现在慕容宝宝出生,慕容仪的心态与当年是截然不同,那时候他不知道自己睡下后还有没有第二天。
现在,夜里醒了照顾了宝宝后,他可以躺下继续睡,不用担心这样中断的睡眠会影响到他的那颗心。
罗荣王不假他人之手,尽心尽力地照顾郭子牧坐月子,也不去上朝。
他对王正君如此的疼爱,朝中的官员们私下里也不免会议论几句。
想想也是,王正君那样一个天仙般的美人,换做其他人肯定也是放在手心疼的。
回到府中,粟瑾安直接去了书房。
他三月大婚,偏巧邵云安和王石井去虎行关了,岑老和岑夫人代忠勇公府送了贺仪过来。
罗荣王和王世子也都给足了面子到场,不过罗荣王坐了一会儿,喝了两盏茶就走了。
粟瑾安知道那个人有孕了,所以罗荣王只是过来露了个脸。
粟瑾安知道自己的心态有问题,他在见到那人之前那人就已是王爷的人了,可那一眼的惊艳却迟迟无法从他的脑中消散。
现在,那人又生了孩子,孩子出生就被封为了郡王。
其实他心里清楚,他除了年龄上有优势外,什么都比不过王爷。
“世子爷。”
粟瑾安回神,让书房的大丫鬟进来。
对方进来后提醒:“世子爷,您还没去给老太太请安吧?
少夫人那边儿一早派人来传话,说让您回府后别忘了去老太太屋里走一趟。”
粟瑾安莫名地有些厌烦,但也只是说:“我知道了,给我更衣,我这就去。”
婚后的生活可说是平淡如水,也可以说是相敬如宾。
鲁国公府自从分家后,粟老太太就三天两头的不舒服,不舒服了就要儿媳、孙媳侍疾。
只不过粟瑾安娶的是皇家宗亲,刚进门的孙媳妇侍疾了没几天就被娘家接回去了,说是家中的长辈思念孙女。
粟老太太敢跟出身不高的儿媳妇闹腾,却也有自知之明不能跟儿媳妇家的长辈闹得太难看。
等到世子夫人从娘家回来,粟老太太就再也不提让孙媳妇侍疾的事了。
走在去祖母院子的路上,粟瑾安深深地吐了口气,他又何必自欺欺人呢。
就鲁国公府内的这些人,就自己摆脱不了的身份,那人若真嫁进府里来又能有什么好日子?
有瑞郡郎给那人撑腰,若祖母不改脾气,那人怕最终也只会与他和离而去。
他做不到像王爷那样百般护着那人,不是他不愿意,是他没有那个能力。
粟瑾安的心里一阵没来由的疲惫,王府,慕容世子正在看礼簿。
弟弟洗三,客人们送的贺仪都要登记在册,改日也是要还回去的。
鲁国公府送了两份礼,一份是鲁国公夫人,一份是鲁国公世子夫人。
按照粟瑾安与他的私交,单独让自家夫人又送了一份礼倒也说得过去,毕竟世子夫人也与皇家宗亲沾点边。
只是这毕竟不是自己有了孩子,按照辈分儿来说,鲁国公世子夫人得叫宝宝一声“叔”呢。
这哪有侄女儿给叔叔送洗三礼的?
鲁国公夫人与慕容世子可是平辈儿,其他家都是平辈儿或长辈送贺仪,没有小辈儿送的。
又不是像忠勇公府那样与王府关系极为密切,辈分儿什么的不在考虑之列。
皇家人对辈分儿的看重虽说是分场合,但宝宝洗三这样的场合他不相信粟瑾安的夫人不清楚这个规矩。
毕竟慕容仪对粟瑾安的这位夫人都没什么印象,那关系自然是很一般的。
想了想,慕容仪喊来管家,让他重新誊抄一份礼簿,把粟瑾安夫人送的贺仪全部单独拿出来,礼簿上也不要写。
尽管不清楚自家世子爷为何要这么做,管家聪明地没有多问。
过了两日,慕容仪把重新誊抄过的礼簿送去给父王过目,罗荣王大概翻了一遍,放到一旁,问:
“宝宝晚上真的不会扰了你睡觉吗?你去敕南府也累了,回来也好好歇歇。”
慕容世子马上就说:“宝宝乖得很,晚上醒了不是饿了就是尿布脏了。”
罗荣王隐晦地说:“你回来了,也得松快松快啊。”
慕容世子愣了下,无语了:“爹,您照顾好郭小爹就是了。”
夜里醒来就看到旁边的小床上躺着一个漂亮的小娃娃,这种心窝都酥了的感觉父王是不会理解的!
回了屋,慕容世子让人给两个通房送了些东西过去。
交代她们没事在屋里绣绣花什么的,没有他的传召不要到他的院子去。
宫里,永明帝失落了,王府有了个小娃娃,他也有点想太子了,不知道太子有没有想他这个父皇。
但他也心知想归想,太子现在还回不来。
太子此去边关不是因为他离不开“侄子”,是有着重要的政治目的。
永明帝往君后身边一坐,埋怨:“这胡国的那位大汗到底要不要赎回柯沁王了?这柯沁王白吃白喝了多少了!”
君后回头:“皇上您在烦什么?”
永明帝:“朕想太子了!”
君后握住永明帝的手:“那臣给云安去信,叫他们把太子送回来?”
“臣”出来了……永明帝马上严肃地说:“朕虽想太子,但也知太子去边关是正事,朕忍得住。”
君后收回手,放软口吻:“等太子五岁,我再吃一枚孕果。”
永明帝的眼睛一亮,抱住君后:“齐攸,你看天色不早了,咱们安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