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进倒是不反抗,极为配合的让守门的士卒给自己套上锁链。
看着薛进如此,曹真二人心中反而愈发的佩服。
“倒是让先生见笑了。”
“哈哈,二位将军过誉了,二位身份是真是假,薛某尽知之,眼下不过是些许不开眼的蠢人罢了,待到身份确认之时......他们,怕真就只能求将军开恩了。”
听得薛进这话,曹真二人面色稍霁,而那下令捆绑曹真等人的王校尉,心中却越发的狐疑。
难不成,自己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冲撞了真神?
一想到这里,这校尉又让麾下士卒暂缓动手,只是将曹真等人暂且看押,也不再继续捆绑。
见这校尉如此,曹真冷冷一笑。
“也算你有些眼光。”
......
“守义何来太迟?劳我与孔明久等,当自罚三杯。”
庞统看到王安进来,开怀大笑,而边上的诸葛亮,依旧是羽扇纶巾,可衣着却极为潇洒。
这是多少年没有这般穿着了?
“家中有事,让两位兄长久等了,休说三杯,便是三十杯,小弟也自领。”
“好你个守义,看样子你是盯上了士元的佳酿啊。”
诸葛亮扇子朝着王安指了指,又对着庞统笑道。
“无妨无妨,若是我没酒了,就去守义家中自取,看哪个敢拦我。哈哈哈哈。”
庞统哈哈一笑,而后立刻招呼王安入内坐下。
王安看看诸葛亮,又看看庞统,心中略微迟疑。
“我等在此相聚,不知主公,”
“主公与三将军许久不见,今日必定在王宫中叙话,说不得又要抵足而眠。”
诸葛亮笑着说道,对于王安的这点心思,心中颇为满意。
为人臣子者,当有敬畏之心。
“今日议事,主公让我等商议孝直的遗书,书中劝说主公放弃荆州,不知守义以为如何?”
庞统不似诸葛亮这般喜欢神秘主义,有事就喜欢直说,这也是他能够和张飞相处甚欢的原因。
当然了,另外一个原因便是二人都是嗜酒如命之徒。
“孝直先生故去,主公失去羽翼,他日攻略关中,怕是有困难。”
一说到法正,王安心中有些失落,不想法正还是在拿下了汉中之后便死了,可见人力有穷尽之时,先知先觉,也并不是万能的。
“守义也是这般看么?”
诸葛亮略带探寻的看向王安,希望能够从他口中说出不一样的东西,能够让两路并进继续执行下去的东西。
“北伐乃是我等出川最重要的一战,也是匡复汉室最为关键的一战,先前便说过,若主公能克复关中,还于长安,则天下士人心中必然再树立起对汉室的信仰。
可先生故去了,便少了对关中熟悉之人。到时候主公身边又有谁能随军参谋?”
诸葛亮闻言一愕,旋即明白了王安的意思。
自己定然是要留守成都,统筹后勤粮草的,庞统则是要与张飞一路,出兵牵制曹军兵马,也可以策应,甚至配合马超夺取凉州。
而徐庶,徐庶原本是应当和关羽一道,向北进攻襄樊,进而下宛城,兵锋直指许昌,如此一来,曹操为了汉室这杆大旗,为了汉帝这个傀儡,就不得不率军回援。
但自家兵马出了汉中之后,能够和曹操的骑兵抗衡么?
关羽的兵锋,又是否够锐利?
可徐庶这几年身体似乎有恙,能否撑得住,还是一个问题。
对了,再让江东配合出兵,攻打寿春,或者广陵等地,那也能分散曹操的兵力。
王安自然不知道诸葛亮心中谋划了这么多的事情,庞统却沉默了。
谁来代替法正的位置,这是一个难题。
蓦然间,庞统把目光看向了王安,目光灼灼。
“不知守义可能担当此重任?”
王安瞬间就明白了庞统的意思,心中却泛起了一丝苦笑。
“大兄,兄长日间便说安太过胡来,茫茫大山也不怕子龙他们迷了路,我这般人,怎能担当此重任?不过我心中倒是有一人可以随军参赞,但也仅仅只能是参赞。”
王安的脑海中想到了一个人,若是作为参谋,而不做具体的事务,这人应当是可以胜任的。
“何人?”
“守义快快说来。”
王安见二人这般,也不扭捏,只道出了一个名字,诸葛亮闻言略带狐疑。
“幼常年幼,虽然机敏,也有些才干,但怕是难以担当此重任。”
“兄长,只是出谋划策,具体如何执行,还是主公说了算,如此清贵之职,正适合幼常。何况主公北伐,必然会带上黄公衡。”
王安解释道。
“何以不选自己?”
诸葛亮有些狐疑。
“我,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诸葛亮和庞统对视一眼,再看王安模样,便知接下来再怎么问,也问不出来。
“既然如此,便勉力一试。”
诸葛亮微微颔首。
“如今法孝直故去,尚书令一职空缺,东州士人群龙无首,也该当扶植一二才是。”
庞统却在边上思索道,法正死了,东州士人便少了一个领头人物,益州的平衡也将就此打破。
“李正方如何?”
诸葛亮说道。
李严本身是荆州人,曹操南下之时入益州,为人颇有才干,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错。”
庞统也是微微点头。
至于王安,则是保持沉默,这些事情,尚不是自己能够参与的。
三人又在府中聊了一阵,而后才散去。
王安心急回家陪关凤,便早走一步,诸葛亮也不着急,在送走王安之后,转过头对庞统说道。
“今日能得士元相助,亮不胜感激,但亮与孝直、守义有一事谋划许久,不知士元可愿一听?”
庞统闻言,双目精光一闪,又看看左右,才小声说道。
“孔明有何奇谋?”
“亮,是故意放那曹真和夏侯尚二人离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