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九霄凌仙诀 > 第380章 学院立世·共生永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0章 学院立世·共生永续

共生节的余温还未散尽,绿洲的晨光中已传来阵阵清脆的读书声 —— 数十名来自各门派的少年修士围坐在共生碑旁,手中捧着竹灵族新抄录的《共生录》简本,跟着秦雪逐字逐句诵读。阿珠抱着小雏菊站在碑前,星陨碎片悬在半空,将碑上的古纹投射在书页上,帮助少年们理解上古共生理念的起源。

“‘天地共生,四族同源’,这句话的核心是‘同源’,” 秦雪的圣力流苏轻轻点向书页,银芒让文字浮现出立体的四族符文,“就像火灵族的火与冰灵族的冰,看似对立,却能共同滋养作物;竹灵族的藤与木灵族的叶,看似相似,却能互补共生。你们来自不同门派,也要像四族一样,放下差异,寻找共同的目标。”

一名来自中原武当派的少年突然举手,手中的木剑还沾着晨露:“秦雪先生,我们门派的灵力以‘柔’为主,能像木灵族一样滋养植物吗?上次尝试用灵力催生凝露花,反而让花瓣枯萎了。”

阿珠立刻走上前,将小雏菊的根须轻轻缠上少年的手腕,金色花粉在他掌心凝成道绿韵印记:“不是灵力不好,是你太着急啦,” 她笑着说,“小花说你的灵力像溪水,要慢慢流进土壤,不能一下子冲过去。你试试跟着我的节奏,用灵力轻轻碰一碰花瓣。”

少年按照阿珠的指引,将灵力化作细密的气流,缓缓注入身旁的凝露花。奇迹般的一幕发生了:原本微微枯萎的花瓣渐渐舒展,还开出了朵小小的花苞。“成功了!” 少年激动地拍手,“原来这就是和植物沟通的感觉,比练剑有趣多了!”

秦逸站在不远处的竹屋旁,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渐渐有了个想法。他转身对着赶来的四族首领和各门派长老说:“我们应该建立一座‘共生学院’,” 他指着共生碑旁的空地,“专门教授共生理念、植物沟通术和跨域种植技术,让各门派的少年修士都能来学习,将共生的种子播撒到天下每个角落。”

“好主意!” 火灵族首领率先赞同,手中的石矛在空地上划出学院的轮廓,“火灵族愿负责建造学院的讲堂,用温和的火能将黑石打磨成桌椅,既坚固又保暖!”

冰灵族族长也点头附和,冰刃在地面上划出灌溉沟渠的纹路:“冰灵族负责建造学院的水源系统,用凝水阵确保四季都有充足的清水,还能调节讲堂的温度。”

竹灵族少女和木灵族长老纷纷响应,前者计划用千年竹藤搭建学院的屋顶和书架,后者则准备在学院周围种满凝露花和耐旱花,既能净化空气,又能作为教学用的植物样本。各门派长老也承诺会派遣优秀的修士来学院任教,分享各自门派的独特技艺。

接下来的一个月,绿洲上下都投入到共生学院的建设中。林墨用雷光剑将巨大的黑石切割成平整的石板,作为讲堂的地面;楚瑶的红绸则用来吊运沉重的竹材和石料,绸面的龙纹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阿珠带着小雏菊,在学院周围种下一排排共生草,用绿韵能量加速它们的生长,很快就形成了道翠绿的围墙。

学院建成的那天,各门派都派来了代表参加落成仪式。讲堂的正中央挂着幅巨大的《共生图》,画中四族与各门派修士携手劳作,植物与动物和谐共处,是林墨和竹灵族少女共同绘制的。讲堂两侧的书架上,摆满了《共生录》的各种抄本,还有木灵族编写的《植物沟通指南》、火灵族整理的《温和火能运用手册》等教学典籍。

落成仪式上,秦逸作为学院的首任院长,走上讲台发表讲话。他手中握着星辰剑,四色光带在讲堂中流转,将《共生图》映照得更加鲜活:“共生学院的建立,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他的声音在讲堂中回荡,“我们希望这里能成为天下修士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明白共生的意义 —— 不是征服自然,而是与自然共处;不是战胜他人,而是与他人协作。”

随后,阿珠被正式任命为学院的 “植物守护导师”,她穿着木灵族特意为她缝制的藤蔓长袍,手中握着星陨碎片,站在讲台上接受少年修士们的行礼。小雏菊的根须在她脚下织成道绿色的讲台,金色花粉落在每个少年的掌心,凝成道小小的绿韵印记:“以后我们就是好朋友啦,” 她笑着说,“我会教大家怎么和植物说话,怎么用绿韵能量帮助它们生长,也希望大家能把这些知识带回自己的门派,让更多人喜欢上植物,喜欢上共生的生活。”

仪式结束后,各门派联合发起了 “天下共生计划”—— 他们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在西域、北境、东海、中原等地建立十座 “共生分学院”,将绿洲的经验推广到天下;同时组织 “共生使者” 队伍,由各门派修士组成,前往各地帮助当地百姓改善环境、培育作物,让共生理念真正落地生根。

三年后,共生学院已培养出数百名优秀的 “共生使者”。他们有的在西域沙漠中种满了耐旱花,让沙漠变成了一片片花海;有的在北境雪原上培育出了耐寒麦,解决了当地百姓的温饱问题;有的在东海岛屿上推广浅海滩涂种植技术,让岛屿的耕地面积扩大了三倍;还有的在中原平原上建立了 “共生村”,让百姓们过上了男耕女织、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

这一天,秦逸、楚瑶、林墨、秦雪和阿珠站在共生学院的屋顶上,望着远处忙碌的身影 —— 阿珠的弟子们正在带领新入学的少年修士培育新的跨域作物,火灵族和冰灵族的长老在指导修士们运用温和的能量,各门派的使者们正准备出发前往新的分学院。

“真没想到,三年时间能有这么大的变化,” 楚瑶的红绸在风中舒展,绸面的龙纹比之前更加鲜亮,“以前总觉得天下太大,改变太难,现在才明白,只要从一小步开始,只要有足够多的人一起努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林墨的雷光剑悬在半空,剑穗的银铃发出轻快的响声,剑身上的蓝电泛着层淡淡的绿韵,是吸收了植物能量后的变化:“上次收到北境分学院的讯息,他们培育的耐寒麦不仅能在雪原生长,还能抵抗轻微的风沙,” 他笑着说,“以后我们的学院,说不定能培养出能在任何环境生长的作物,让天下再也没有贫瘠的土地。”

秦雪抱着厚厚的《共生学院年鉴》,上面记录着三年来学院的点点滴滴,还有各分学院的发展情况:“明年,我们计划在混沌之渊的旧址上建立一座‘共生博物馆’,” 她指着远处的天际,“将我们当年冒险的经历、黑暗势力的危害、共生理念的发展都展示出来,让后人永远记住和平的来之不易。”

阿珠抱着已经长成半人高的小雏菊,根须在她身边织成道绿色的光带,与远处的共生草围墙遥相呼应:“小花说,它已经在博物馆的位置种下了种子,” 她笑着说,“等博物馆建成的时候,那里会开满雏菊,还有好多小动物搬去住,就像我们刚来到绿洲的时候一样。”

秦逸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温暖与欣慰。从西域古城的初遇到混沌之渊的决战,从绿洲的建立到共生学院的落成,从几个人的冒险到天下人的共同实践,他们用勇气和友谊书写了一段传奇,用协作和智慧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绿洲上,将共生学院的竹屋顶染成温暖的橙色。少年修士们的读书声、植物生长的细微声响、溪水的流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和谐的 “共生之歌”。星辰剑悬在学院的屋顶上,四色光带与天际的星辰遥相呼应,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