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学院的试验田刚迎来清沼禾的首次收割,青禾就抱着新收获的种子冲进了秦逸的书房。阳光透过竹窗,在她肩头的伴生苗上跳跃 —— 这株苗如今已能同时浮现雾沼与极西荒原的纹路,叶片边缘还泛着层淡淡的冰晶光泽,是吸收了冰原族传讯符上的寒气所致。
“院长,您看这传讯符!” 青禾将符纸摊在案上,符纸由冰蚕丝织成,遇热便显现出清晰的图案:高原冻土带的冰脉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融,成片的冰原草枯黄倒伏,几名身着兽皮的族人跪在裂开的冰缝旁,手中捧着凝结的冰珠,似在祈祷。“冰原族的使者说,要是冰脉彻底融化,整个高原都会变成沼泽,他们世代守护的‘冰魂石’也会失去力量。”
秦逸的星辰剑突然在案头震颤,剑身上的四色光带投射出高原的虚影:连绵的雪山下,冻土如破碎的镜子般布满裂痕,黑色的融水顺着裂缝流淌,将原本坚硬的地面泡成稀泥。“冰脉是高原的根基,” 他看向青禾眼中的跃跃欲试,“这次你想怎么做?”
“我想带团队去高原!” 青禾的手指轻轻拂过伴生苗上的冰晶纹,“清沼禾能净化腐浊,说不定能和冰原族的冰脉草杂交,培育出能固住冰脉的作物。而且……” 她从布囊里掏出沙棘果干和清沼禾种子,“极西的沙棘教会我因地制宜,雾沼的经历让我明白要尊重传统,这次我不会再想着‘改造’,而是要和冰原族一起找到共存的办法。”
三日后,传送阵落在高原边缘的冰原部落。寒风裹挟着冰粒扑面而来,青禾的伴生苗瞬间裹上层薄冰,叶片上的纹路却愈发清晰。冰原族的少女阿冰骑着雪狐赶来,她的兽皮袍上缝着冰脉草编织的纹样,腰间挂着块半透明的冰魂石碎片,石面映出的影子竟与青禾有几分相似。
“族老说,外来人会带走冰脉的寒气。” 阿冰的声音像碎冰碰撞,她警惕地盯着青禾手中的种子袋,“三年前有修士想把冻土改成耕地,结果让冰脉融得更快,连冰原草都不肯再长。” 说话间,雪狐突然对着远处的冰缝嘶吼,裂缝中渗出的融水泛着诡异的灰蓝色,触碰到地面的冰原草,草叶瞬间结冰碎裂。
青禾跟着阿冰走进部落时,正撞见族老带领族人举行 “冰脉祭”。十几名族人围着块一人高的冰魂石,手中捧着融化的冰珠,将水珠滴在石缝中。冰魂石的光芒微弱得几乎看不见,石面的裂纹正不断蔓延。“冰脉的寒气在消散,” 族老睁开浑浊的眼睛,目光落在青禾的伴生苗上,“这株草上有冰脉的气息,你或许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当夜,青禾在冰原族的帐篷里展开试验。她将清沼禾种子与阿冰送来的冰脉草粉末混合,分别浸泡在冰魂石融化的水、共生水和冰灵族的凝露中。前两种方案的种子刚接触冻土,就被寒气冻成了冰晶,唯有浸泡过冰魂石水的种子,在冻土中缓缓裂开种皮,冒出丝微弱的绿芽。
“冰魂石的水能让种子适应寒气!” 青禾兴奋地叫醒阿冰,却发现帐篷外的冻土正在加速融化,原本细小的冰缝已扩大到能容纳一人。阿冰抱着冰魂石碎片冲进来,石片上的光芒忽明忽暗:“族老说冰脉的核心在‘冰魂谷’,那里的冰魂石快碎了,要是它碎了,整个高原的冰脉都会崩解!”
众人赶到冰魂谷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揪心:巨大的冰魂石布满裂纹,谷中的冰脉已融化成片湖泊,黑色的融水正不断侵蚀石基。青禾刚要将培育出的幼苗种在石旁,族老突然拦住她:“不能直接种在冰魂石上!” 他指着谷壁上的古老壁画,“壁画说冰脉需要‘以脉养脉’,要让作物的根系顺着冰脉生长,才能锁住寒气。”
青禾看着壁画上交织的冰脉与植物根系,突然想起雾沼血池的经验。她让弟子们将幼苗种在冰魂谷周围的冻土中,再用冰脉草编织成网,将幼苗的根系与冰魂石连接起来。阿冰则带领族人将冰魂石碎片埋在根系旁,口中念着古老的祭词。
当第一株幼苗的根系触碰到冰魂石碎片时,奇迹发生了:幼苗的根须泛着淡蓝色的光芒,顺着冰脉蔓延,将融化的冰水重新凝结成冰,冰魂石上的裂纹也渐渐停止蔓延。谷中的融水开始结冰,黑色的杂质被根系吸收,转化为淡绿色的养分,滋养着周围的冰原草重新发芽。
“成功了!” 阿冰激动地抱住青禾,雪狐在一旁欢快地跳跃,“冰脉的寒气回来了,冰原草也活了!” 族老走上前,将块完整的冰魂石递给青禾:“这是冰原族的信物,从今往后,我们愿加入共生计划,让你培育的‘冻禾’长满高原的每一寸冻土。”
七日後,当秦逸和阿珠赶到高原时,看到的是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冻禾在冻土中茁壮成长,叶片上的冰纹与冰脉交相辉映,冰原族人与青禾的弟子们一起搭建冰屋,用冻禾的秸秆编织成抵御寒风的篱笆。阿珠抱着小雏菊蹲在冻禾旁,花朵的根须钻入冻土,与冻禾的根系交织在一起,金色花粉落在冰魂石上,让石面的光芒愈发璀璨。
“小花说冻禾的根系能锁住冰脉的寒气,还能吸收融水中的杂质,” 阿珠笑着对青禾说,“以后就算遇到暖冬,高原的冰脉也不会融化了。” 青禾将冻禾种子分成三份,一份留给冰原族,一份交给阿珠带回学院,一份装在布囊里 —— 布囊中如今已有沙棘果干、清沼禾种子和冻禾种子,像个小小的 “共生百宝箱”。
回程的传送阵中,青禾的伴生苗再次开花,花瓣上浮现出高原冰脉、雾沼浮萍和极西荒原的图案,最终融合成幅完整的天下地图。秦逸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欣慰:“你现在不仅懂了共生的意义,还学会了如何让不同的文化与生态共生,这比培育出多少作物都重要。”
夕阳下的共生学院,试验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象:极西的沙棘苗、雾沼的清沼禾、高原的冻禾和北境的耐寒麦在同一片土地上生长,叶片相触,根系相连,像一幅流动的 “天下共生图”。青禾带领弟子们记录着每种作物的生长数据,阿珠则在田埂旁种下新的小雏菊,让绿色的希望继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