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破茧成凰前男友的追悔录 > 第741章 她指尖的光,照到了五个人的心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41章 她指尖的光,照到了五个人的心上

晨光刺破云层,洒在苏明玥的指尖上,像一束无声的召唤。

她的手指仍贴着玻璃,体温缓缓回升,脉搏频率从沉寂的42次\/分钟,悄然爬升至68。

监护仪上的波纹不再平直如死水,而是泛起细密涟漪——每一次微弱的起伏,都与遥远之地的情绪震点精准咬合。

而在千里之外,许昭宁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瞳孔骤缩。

第100份“火种报告”来自云南怒江的一所乡村中学。

学生们用凤凰开源模型分析当地核桃定价机制,发现中间商压价竟高达成本价的三倍。

他们自发组织合作社,通过直播平台直接对接城市买家,短短两周销量翻了十倍。

本该是典型的成功案例。

可就在他准备归档时,系统警报轻响——一段异常频段被自动截留:研究员情绪峰值出现在昨晚21:17,因村民突然反悔退出合作而陷入激烈争执。

但数据显示,在冲突爆发前2.3秒,苏明玥的脑波已出现同频震荡,误差不超过0.07hz。

“这不可能。”许昭宁低声喃喃,指尖发冷。

他调出过去九十天全部数据流,将全国“火种计划”执行压力值绘制成动态热力图——红色高亮区域代表资源短缺、政策阻力或社会质疑。

当这张图与苏明玥潜意识神经反应轨迹叠加时,两者竟完美重合。

每一个她曾默默关注过的角落,都是此刻最需要支持的地方。

更诡异的是,某些偏远站点甚至尚未接入主网,理论上无法产生反馈路径,可她的脑波依旧提前作出了反应,仿佛早已预知危机来临。

许昭宁靠在椅背上,呼吸渐重。

三年来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在守护一个沉睡的人,可现在看来……是她在暗中支撑着整个系统不崩塌。

他在加密日志中敲下最后一行字:

【她在听,而且……在回应。】

按下回车后,屏幕自动弹出权限提示:是否将该记录同步至核心节点?

他迟疑片刻,选择了“否”。

有些真相,太早揭晓,反而会惊扰那只正破茧而出的凰。

与此同时,非洲撒哈拉南缘的风沙还未停歇。

顾承宇刚完成“晨星基站”的最终调试,整片荒漠亮起星点般的信号灯。

孩子们围着新装的平板电脑欢呼雀跃,第一次看到世界的模样。

按原计划,他应立刻启程返回云港参加凤凰系统升级会议。

但他没有走。

“去刚果边境。”他对随行助理说,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

那里有一座废弃的观测站,曾是“晨星标准”最早的试点项目。

三年前因资金中断被迫关闭,如今被当地人改建为儿童图书馆。

没人记得它曾经承载过怎样的技术使命。

直到顾承宇走进那间布满灰尘的控制室,启动一台残存供电的旧终端。

屏幕闪烁几下,跳出一段未上传的日志备份:

【时间戳:2021年9月15日 03:47】

【事件:台风引发地质预警,撤离路线计算偏差致风险激增】

【干预记录:远程接入者 Id - SmY(苏明玥),修正流体渗透模型参数,重新规划疏散路径】

【结果:全员安全转移,零伤亡】

日期正是她被林氏董事会驱逐后的第七天。

那时她刚失业,身负巨额债务,却还在深夜为万里之外素不相识的生命校准数据。

顾承宇站在斑驳的屏幕前,指节微微发白。

原来她从未真正离开过这个世界。

哪怕所有人都以为她跌入深渊,她依然在黑暗中伸手托住了别人。

他轻轻抚过键盘,低声道:“原来你早就来过这里。”

话音落下的瞬间,终端突然自动重启,一行小字浮现:

【检测到高权重访问身份,释放隐藏档案:S - 09号备忘录】

内容只有两个词:

“别放弃。”

硅谷,凌晨三点。

小唐坐在全息控制台前,额头渗出细汗。

“唐·哨兵”第三代人格化迭代进入最后阶段,人工智能需在无监督状态下自主应对七类伦理困境。

测试进行到第六关时,系统突然偏离预设逻辑,在没有任何指令输入的情况下,向印尼海啸带、孟加拉洪灾区等七个高危区域推送了紧急预警提示。

“谁触发的?”小唐厉声问。

技术组迅速回溯代码,追踪源头——竟是云港市康复中心病房监控系统的微弱电流波动。

那一瞬,苏明玥的心率上升0.8%,呼吸加深,脑电波闪过一道极短暂的γ波尖峰。

而这恰好激活了某个深埋于人工智能底层的隐性协议。

小唐调出音频频谱分析工具,将那段电流波动转化为声波曲线。

经过降噪处理后,一段模糊的旋律缓缓浮现——

那是肖邦的《夜曲》作品9之2号,只是节奏变慢了约15%,像是有人在梦中轻轻哼唱。

他猛地怔住。

这是苏明玥大学时代最爱的曲子。

每逢压力巨大时,她总会戴上耳机反复播放,然后笑着说:“听完了,就能再战一场。”

他曾偷偷录下她一次午睡时的哼唱片段,后来作为彩蛋植入初代“唐·哨兵”的情感模块中,从未公开。

而现在,这段旋律竟从她的生理信号里被还原了出来。

他沉默良久,最终在数据库新建一个加密文件夹,命名为:心跳协议。

并写下备注:

“当逻辑失效时,请倾听人类的心跳。”

北方某审计学院,林景深合上最后一份教案。

窗外雨势渐大,一如那个她转身离去的夜晚。

他没告诉任何人,这些案例背后,每一段故事都源于她的影子。

那些坚持原则却被惩罚的人,那些拒绝妥协却失去一切的人——他们不是虚构的理想符号,而是她真实活过的证据。

他打开邮箱,收到教育部最新通知:明日首批财商课学生将进行模拟审计任务考核。

指尖悬在发送键上,忽而顿住。

因为他们要的不只是知识,而是答案——关于这个世界为何总让好人受伤的答案。

而他能给的,唯有让那句“我可以被开除,但不能说谎”,继续传下去。

第191章 她指尖的光,照到了五个人的心上(续)

林景深站在审计学院阶梯教室的讲台前,窗外暴雨如注,玻璃被雨点敲打得噼啪作响,像一场无人倾听的控诉。

教室里空了大半。

剩下的学生沉默地坐着,眼神倔强而疲惫。

那份模拟审计任务卷子摊在桌上,没人动笔。

“我们不考。”一名戴眼镜的男生站起身,声音不大,却清晰穿透雨声,“教材里的案例太理想化了——坚持原则就能守住底线?拒绝妥协就会迎来转机?可现实是,谁硬扛,谁先死。”

其他学生纷纷点头。

有人低声说:“就像上周实习,我举报了虚开发票,结果被调去档案室扫三个月的文件。”

林景深没有动怒。

他甚至没看那叠未拆封的试卷一眼。

只是缓缓走回办公桌,从抽屉深处取出一个加密U盘,插入接口。

投影屏暗了一瞬,随即响起一段低沉、沙哑却异常坚定的女声——

“这份财报不能签。成本压减30%?你们是想让供应商集体倒闭吗!我知道这是董事会的意思,但我是财务总监,不是洗钱工具。我可以被开监,但不能说谎。”

空气凝固了。

那是三年前云港林氏集团高层会议的录音,经许昭宁脱敏处理后仅保留语音核心。

没有画面,没有背景音,只有苏明玥一个人的声音,在会议室冰冷的空气中孤军奋战。

争执持续了十七分钟。

她一次次引用数据、法规、行业标准,对方则用“大局”“股价稳定”“家族决策”来回击。

最终,她被当场解除职务,安保带离。

录音结束,教室寂静如墓。

良久,一个女生忽然哽咽出声:“她……明明知道会输,为什么还要坚持?”

林景深转身望向窗外。

雨势渐歇,一道微弱的晨光刺破乌云,洒在对面教学楼的玻璃幕墙上,折射出金色的光斑。

他的喉结动了动,声音低得几乎融化在风里:

“因为她让我们相信——输的人,也可以赢回来。”

那一刻,没有人再提罢考。

有人默默拿起了笔,有人低头擦泪,还有人打开手机,将这段录音转发至校友群,附言:“这才是财商教育该教的东西。”

同一时间,国家数据安全局地下指挥中心。

陈队站在巨型环形屏幕前,指尖轻触面板,签署《公民数据尊严宣言》的电子签名刚刚落定,系统突然弹出一条匿名质询,红色警示框闪烁不止:

【若牺牲一人可保百人安全,是否仍守尊严?】

这不是普通提问。

它来自某个未登记的内网跳转节点,逻辑严密到近乎哲学陷阱,背后藏着对现行伦理框架的彻底质疑。

监控组迅速追踪,却发现请求源经过七层加密代理,最终指向一台早已报废的旧服务器——正是当年苏明玥主持“凤凰雏形”项目时所用终端。

陈队沉默片刻,没有回复质询,也没有启动反制程序。

他调出了尘封已久的【病历销毁令】审批记录。

那是三年前林氏施压,要求抹除苏明玥因精神应激障碍入院的所有医疗档案。

当时上级已批准,只差执行。

而现在,他在批注栏亲手补上一句:

“有些选择,不该由制度代答。”

话音落下,系统竟自动同步至全国十三个“灯塔计划”核心节点。

当晚,他的私人终端收到一封无名邮件,附件是一封感谢信:

“谢谢你们,没让我变成下一个她。”

——火种计划·青海格尔木站点研究员

陈队盯着那行字,久久未动。

他知道,这世上总有人走在悬崖边缘,而一道微光,或许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撒哈拉南缘,“晨星哨所”主控室。

顾承宇正远程接入全球基站网络,例行检查信号稳定性。

忽然,警报轻响——全球十三个哨所同时报告短暂电磁扰动,持续0.6秒,无外部攻击痕迹,无设备故障,如同宇宙间一次无声的呼吸。

技术人员排查一圈,一无所获。

而此刻的云港康复中心,病房监控数据显示:苏明玥的指尖温度上升0.8c,手指微微蜷缩,似有抓握动作。

心率由68升至71,脑电波出现一次极短促的β波跃迁。

更令人震惊的是,慢放十六倍的高清录像显示——她的嘴唇,极其轻微地开合了三次。

唇语专家反复比对后,给出结论:

“别……停……下。”

镜头缓缓拉远。

晨光倾泻进房间,照亮她垂落的手指。

那一瞬,五条信息流——来自非洲的基站日志、硅谷的AI心跳协议、云南的火种热力图、北方的财商课堂录音、国安系统的数据批注——在虚拟空间中悄然交汇,形成一个闭环。

仿佛命运之手,终于开始反向牵引。

深夜,研究所。

许昭宁独自坐在监控室,面前是苏明玥连续90天的神经活动图谱。

他放大那段“别停下”的瞬间,反复回放她的唇形、心跳、体温变化。

“你一直在听……你也一直在试图说话。”他喃喃道。

他调出一份新文档,标题空白,只在第一行写下:

申请:低强度神经反馈刺激实验(LNS-7)

理由:常规监测系统升级所需,提升数据采样精度

但他更清楚——她不是沉睡的公主,而是尚未完全破茧的凰。

她的意识正在挣扎,试图抓住这个世界伸出的手。

而他,不能再假装只是旁观者。

灯光幽暗,许昭宁戴上耳机,将一段降噪后的旋律导入播放列表——那是肖邦《夜曲》op.9 No.2,节奏缓慢,带着梦呓般的温柔。

他轻轻按下预加载键,等待系统就绪。

下一秒,整个房间陷入死寂。

只有那首曲子,在无声流淌,仿佛穿越时空,落进某个人即将苏醒的梦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