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宋朝的脊梁 > 第322章 康王赵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靖康十一年三月,舟山岛。

铅灰色的海雾终年笼罩着这片星罗棋布的岛屿,如同天地初开时便被遗忘的角落。咸涩的海风卷着湿冷的雾气,穿梭于嶙峋的礁石与荒芜的山峦之间。岛上除了一些被时光侵蚀的废弃渔村、几座早已断了香火的荒庙,便是疯长的灌木与盘旋的海鸟。唯有几处避风的港湾里,偶尔能看到一两艘破旧的渔船随波起伏,渔火如豆,更衬得这片海外之地荒凉而寂寥。

在其中一座面朝大洋、背倚荒山的废庙遗址前,此刻却悄然停泊着数艘形制奇特、明显不同于寻常渔舟的舰船。它们吃水颇深,船体线条流畅,桅杆高耸,虽未悬挂旗帜,却自有一股远洋巨舰的沉稳与威严。玄色的船体半掩在浓雾中,如同蛰伏的巨兽。

废庙的大殿早已坍塌过半,残存的部分也被藤蔓与苔藓占据,唯有正殿那尊斑驳剥落、不知名的海神塑像,还勉强维持着轮廓,空洞的眼窝漠然注视着殿内不期而至的“访客”。

篝火在殿中燃起,驱散了些许阴冷与潮气。陈太初玄色常服,独自坐在一截倒下的石柱上,目光透过破损的窗棂,望向外面那一片混沌未开的海天。海雾翻涌,如同他此刻的心绪。

康王赵构…

这个名字,在他心底始终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隔阂与警惕。源于后世那段屈辱记忆带来的刻板印象——偏安一隅,屈膝求和,冤杀忠良…这是他脑海中关于“赵构”的全部标签。自穿越而来,他奋力改变靖康命运,开疆拓土,缔造强盛之势,潜意识里,或许也正是为了彻底避免那个“南宋”局面的出现,自然更不曾将这位并无实权、看似庸碌的亲王真正放在眼里。

然而,命运弄人。

他依稀记得,宣和二年,他首次驾驭“沧澜舸”欲探索海外时,似乎确有一位年轻亲王试图接近,赠仪仗,示好意。但彼时他心系番薯、玉米、土豆等救荒作物,满腔热忱皆在万里海疆与未知大陆,对汴梁城中皇子亲王们的示好笼络,只觉是无关紧要的枝节,敷衍过后便抛之脑后。

此后,靖康骤变,他力挽狂澜,封王拜相,权倾朝野,继而推行新政,触及利益,被明升暗降,大权旁落,直至最终决裂,炮火相向,被迫远遁海外…这一路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他几乎从未再分神想起过那位早已就藩、在江南似乎并无太大作为的康王。

岂料,最终在这国门之外、荒岛破庙之中,等待着他的,竟还是这位…他本想彻底避开的历史人物。

脚步声自身后响起,打断了陈太初的思绪。

张猛带着一身海雾踏入破殿,低声道:“王爷,康王的船,到了。”

陈太初缓缓起身,整理了一下并无褶皱的衣袍,目光恢复了一贯的沉静深邃。他步出破殿,来到庙前那片杂草丛生的空地。

浓雾中,一艘中等规模的官船正缓缓靠拢,船板放下,一行人踏着湿滑的礁石走来。为首一人,身着亲王常服,外罩一件御寒的锦缎披风,面容与赵桓有几分相似,却更显清瘦精明,眉宇间少了些阴鸷疯狂,多了几分刻意收敛的沉稳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正是康王赵构。

他快步上前,隔着数步便拱手施礼,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与敬重:“小王赵构,见过秦王殿下!殿下安然南来,实乃万幸!小王闻讯,日夜兼程,特来相迎!”

陈太初微微颔首还礼,目光平静地打量着这位“久仰大名”的亲王:“康王殿下有心了。远涉风涛,在此荒岛相候,不知有何要事相商?”

赵构脸上笑容不减,侧身示意:“此地海风凛冽,非谈话之所。殿下请移步船上,小王已备下薄酒,你我慢慢详谈,如何?”他眼神扫过陈太初身后那几艘沉默的巨舰与精锐的护卫,眼底深处闪过一丝难以抑制的灼热与期待。

陈太初看着赵构,看着他那与记忆中那个“投降皇帝”似乎截然不同的精明与主动,心中那份固有的印象悄然裂开一道缝隙。时移世易,眼前的赵构,似乎并非历史定论中那个苍白扁平的符号。

他沉默片刻,终于缓缓点头。

“好。”

“那就…听听康王殿下,有何高见。”

海雾依旧浓重,将舟山岛与岛上的破庙、舰船,以及这场即将开始的、注定将影响未来天下格局的会面,一同笼罩在迷离与未知之中。

新的航线,已在脚下。

而新的盟友,或对手,

也已然…

登场。